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解除協議對違約責任未作約定,當事人能否繼續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原創】文/汐溟
當事人協商簽訂解除協議,同意解除合同關系,但解除協議中對雙方的違約責任未作約定,未予處理。解除協議簽訂后一方當事人還能否對另一方當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間的違約行為追究違約責任?
對該問題的解決應討論兩個問題:第一,解除協議未涉及違約責任問題,是否含有各自對對方違約責任追究權放棄的表示?第二,合同解除后,當事人還能否追究一方在履行期間的違約責任?
以如下案例說明。甲與乙簽訂《劇本著作權轉讓合同》,約定甲向乙轉讓劇本著作權的相關事宜。后雙方又簽訂《解除協議》,載明:甲乙雙方經協商,同意解除《劇本著作權轉讓合同》,甲將已收到的劇本費一次性退還乙,2020年12月9號前付清全部款項。《解除協議》簽訂后,甲因乙在履行期間存在違約行為而要求其承擔損失賠償責任,乙則辯稱因甲自身原因退出項目,雙方經協商均同意解除涉案合同,并簽訂了解除協議,各自履行了解除協議中設定的義務,所以雙方不存在后續爭議。即《解除協議》中雖未對違約責任作出約定,但包含免除對方違約責任的含義,故而,雙方之間無未盡事宜,甲不得再追究乙的違約責任。
本文認為,首先,我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同時規定,當事人經協商一致,也可以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該嚴守。此為當事人意思自由的權利。履行中如有主、客觀因素的變化,當事人也有對合同變化的權利,亦為意思自由的表現。此種變化中,既包含對合同內容及主體的調整,也包含對合同關系終止的決定。解除將產生合同終止的法律后果。合意解除是合同變更的特殊形態,屬于變更的范疇。我國《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甲乙雙方在《解除協議》中未涉及違約責任相關問題,雙方對此既未協商也未形成合意,應該視為未變更。退一步講,即便將乙的主張理解為一種意思表示,即未予約定即以沉默的方式放棄,但該表示也不明確,仍推定為未變更。
其次,解除協議未對違約責任進行約定和處理,但雙方作出解除合同的決定。合同解除后,合同約定的權利義務終止,但當事人仍有權主張合同履行期間的違約責任,損害賠償請求權并不因此而消失。通說認為,“解除權的行使不妨礙損害賠償之請求權。此項規定并非積極的認有新賠償請求權發生,系規定因其他原因已發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因解除權的行使而受妨礙,乃專指因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而言,不包括因契約消滅所生的損害。在契約前已發生之違約罰性質的違約金請求權,亦不因解除契約而失去存在(王澤鑒著:《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81頁)。”
再次,根據我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請求賠償損失。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規定的除外。朱虎教授認為,“《民法典》承認合同解除與賠償損失并存,畢竟兩者的功能是不同的,不存在排斥關系(《中國民法典釋評 合同編 通則》,王利明主編,朱虎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503頁)。”
因此,解除協議如未對違約責任作出約定,當事人在解除協議簽訂后仍有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權利。
本文參考案例為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2018)京0101民初5990號民事判決書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weidianying/255876.html全部評論
發布者暫未開放下載權限
我們正努力使更多創作人開放下載權限,敬請期待...
確定下載本片嗎?
提交成功
待作品發布者確認
無法認領此作品
只有實名認證的用戶才可以進行作品創作人關聯哦~
提交成功
待創作人確認
取消邀請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