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如果單看一個人名,也許你不知道他是誰,因為世上叫馬修的千千萬萬,那么加上馬修·利巴提克,加上《夢之安魂曲》、《黑天鵝》呢?恍然大悟,原來是好萊塢強五大攝影指導之一,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也就只有他們!
對于我們來說,他是“熟悉的陌生人”,因為我們看過他的《圓周率》 、《狙擊電話亭》、《局內人》、《鋼鐵俠》、《黑天鵝》 、《諾亞方舟》等等作品,我們只能通過作品管中窺豹他的想法和藝術,然而對于他的創作歷程以及攝影方法卻一無所知。
今天,本文將還原這樣一位攝影師,一位藝術家,一位徜徉在視覺領域的光影詩人。
父親·起點
馬修的爸爸是一名圖片攝影師,可在馬修看來,他沒有任何興趣去了解這些東西,小時候的他很希望自己成為一名音樂家。而選擇加州州立大學是因為這所大學能夠提供很好的棒球場,在那一階段他更希望成為一名棒球手。
事情到了馬修19歲開始發生變化,那一年他的叔叔給他看了他父親在紐約的攝影展的圖片,他開始次覺得父親做了件很厲害的事,也次開始覺得各種各樣的畫面很有吸引力。然后才逐漸跟父親了解攝影機的光圈、快門、iso等等技術環節的事情。這時候他才買了自己臺照相機,希望能夠拍點照片。
搭檔·嶄露頭角
隨后,在AFI(美國電影學院)進修電影制作的課程時,他遇到了他一輩子的合作伙伴——剛從哈佛大學畢業的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黑天鵝》,《夢之安魂曲》導演)。據他回憶,那時候的他倆都喜歡說唱音樂,并且很喜歡一起研究大衛林奇以及吉姆賈木許的電影。在那一時期,他喜歡的電影攝影師是《教父》的攝影指導戈登·威利斯,他從他那里學到一句話可以說影響終生:不要去太關注哪里需要光,而要去看怎么制造陰影。
盡管馬修也學習著去模仿這些大師前輩,可據他回憶,他仍然是班里成績很差的,甚次當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找班里同學做攝影,都沒有選擇他,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認為馬修技術太差。這件事情對馬修的刺激非常大,他開始非常努力的去學習練習攝影技術,直到有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又回來請他做他下一部電影的攝影。然而這一次合作的《圓周率》,卻讓兩個人開始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
馬修電影攝影中的五大要素
一.鏡頭
談到如何在拍攝前確定機器和鏡頭,馬修說他通常會把能測試的鏡頭都測試一遍,我們所熟知的MP,UP甚CP還有佳能的EF頭他也要全部拿過來測。因為馬修認為,重復的使用同一款機器或者鏡頭會讓你覺得很“舒服”,很“放心”,但是你的創作也會因此沒有創造性。他還舉例:很多時候測完了覺得可以,可是到了快開拍前,他又覺得有些東西試一試更好。于是在《諾亞方舟》開拍前4天把一組鏡頭全換了,僅僅只是因為對某些不太了解的鏡頭想試看看究竟效果如何。
二.色譜系統
說到這套讓馬修成名的“色譜系統”或者說“故事線性分解系統”,很多可能覺得是大師精心設計并優化的一種準備工具。而實際上,這套系統的起源會令你大跌眼鏡,因為在初,這種紀錄的方式是他高中給自己用來作弊的。據馬修回憶,在高中時期他每次想作弊就會把東西記在手上以便考試時候抄襲,后來慢慢他發現如果記錄在一張小紙上會更清楚點,之后他又覺得如果加上一點顏色給小抄上的會更加便于作弊,于是便開始加顏色,一直到了后來,當他不作弊了,這類方法也能很好的幫助他學習記憶很多事情,也漸漸成為了他為每部電影做準備必須的一個環節。
從《老虎營》開始,他開始次嘗試制作這樣的系統,他認為這種色彩系統很自然的讓他成為了整個電影視覺上的,也能夠一步一步的向著自己想要的感覺推進,并且很多時候,當這個表制作完畢,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很好的知道目前的拍攝進度以及所需注意的提示,整個的工作流程變的非常有效率起來。馬修甚說到,現在他對于這套工作方法有一種上癮的感覺。其中橫軸線(時間順序)上的字代表每場戲,涂上的顏色代表著自己對于這場戲情緒的理解,這里他說每個顏色的定義可以因人而異,自己記住相應顏色的代表意義就行。
三.選景
在選景方面,馬修跟很多攝影指導有所不一樣,他更傾向于將演員考慮進去,他舉例《鋼鐵俠》時期,他就很詳細的參考了小羅伯特唐尼的個人形象,衣著搭配,是否能夠跟整個場景產生化學反應。還有一點,也是更細節的一點就是,角色本身的個性和狀態是否和整個選景的氣質符合,譬如在《鋼鐵俠》這場沙漠戲份里,托尼史塔克的狀態就很搭這個沙漠的氛圍。
四.低預算
馬修對于這個話題有很多話想說,早在《圓周率》時期,他就一直在與這個問題作斗爭,他說到,為了能有更多的錢去買膠片,或者多支一盞燈,他不得不去自己同時擔任攝影指導,掌機,司機,制片。他同時認為低預算之下,攝影師需要去想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利用自己在拍攝開始所犯的錯誤,積累教訓之后堅決不犯。
另一方面,他也承認,想要低預算又要很高的圖像質量,是很難的。但這不能阻止電影人拍出一部優秀的影片,他以斯派克李為例,他認為斯派克李拍攝的很多短片都使用了家用錄像機,也存在許多技術上的問題,但并不妨礙這些短片得到觀眾的喜愛,因為終人們看的還是你要說的故事,攝影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五.團隊建設
在劇組里,僅僅一個攝影指導是不夠完成全部拍攝的,掌機、跟焦員、斯坦尼康師、燈光都是攝影部門不能缺少的人員。那么作為好萊塢的攝影指導,他是怎么挑選團隊的呢。馬修說,他的理論跟別人很不一樣,他喜歡自己的團隊全部都是熟人。這時就遇到一個問題,不見得去到任何地方都有熟人。這里馬修給出的建議是:盡量在入行的初期不斷的去認識行業內的人,并且更多的參加拍攝活動,等到了一定年限后,你會發現身邊匯聚了一大幫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人,并且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以后每到不同的地方就采取“就近原則”,把附近的自己認識的人召集過來一起拍攝。
而談到比較涉及到難度的航拍,水下拍攝,斯坦尼康的人員時,馬修說,這里關鍵的不是這些人的技術夠不夠火候,而是這些人里,哪一個的性格適合這個劇組以及具體的導演。因為很多具體工作崗位的人不愿意重復排練,這是非常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技術上的東西反倒不是應該考慮的。
一.誤差
到了拍攝現場發現之前的設計的場景發生了改變,機器沒法如愿在具體地點架設,需要做的道具沒有到位,應該如何解決?馬修的經驗是一定要以快的速度做到隨機應變。馬修認為有時候因為實際拍攝場地出現誤差,反倒給了他更多的靈感,所以有時候到了現場發現環境跟想象的不一樣,完全沒必要為此傷腦筋,只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去做就行。說到這時,馬修甚拿我們采訪的房間為例,他說他認為如果燈光從地面打到天花板再反到他臉上或許是個更好的燈光,再或許,把采訪的房間的墻給砸了,再換成一面玻璃,或許又有更好的效果,他提醒攝影師,無時無刻都要換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誤差存在于拍攝過程中的方方面面。
二.過場戲
許多人都想知道好萊塢攝影指導如何拍攝每部電影的過場戲,這里馬修認為需要找到的天氣然后一遍拍過,不要嘗試去排練太多次,這是他在片場學到的東西。
三.長鏡頭
說到長鏡頭,就不得不提他的《黑天鵝》,里面大量的長鏡頭銜接的非常棒,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其中很多鏡頭就是他自己用5d2搭配著EF鏡頭拍攝的。在長鏡頭的拍攝前,他會親自背著單反裝好穩定器全程排練一遍,再叫上3個攝影助理按照他的路線走一遍,從中定好終方案,在此之后再換上電影機器讓斯坦尼康師按照他們研究的路線角度走一遍,這里他覺得只有自己親自體驗了整個路線,了解燈光的方向,才能很好的把個人設計與感受全部告訴自己的斯坦尼康師,不然會浪費更多的時間讓斯坦尼康師不停地走位。
四.后期空間
很多人看來前期的失誤都可以靠后期補救,然而馬修卻并不這樣認為,他則覺得好的攝影師需要在前期做到滿,拍攝《諾亞方舟》時就不會給后期留更大的空間時,或者使用更多的綠幕藍幕時,他認為除非必要,不然不要認為后期能夠有多少的補救的可能。
膠片對于馬修的吸引力
馬修對與器材并沒有任何品牌上的偏好,他的理論是,一旦你只選擇某種器材,其實你的電影就失去了創意。但是同時他也認為如果一定要讓他選擇一種拍攝電影的媒介,他還是更愛膠片,因為他個人很喜歡那種拍攝膠片時的神秘感,掌控感。那是一種除了攝影師之外沒人知道終成像的快感。
馬修對于自己的認識
對于有人評價他是新好萊塢攝影指導的代表這個說法,他則表示非常開心聽到這樣的評價,因為以前在學校時候很多人瞧不起他,也不認可他的能力。所以能做出成績得到認可是他很開心的一個結果。但同時他也承認自己與那些同時期的攝影指導相比還有很多差距,他舉例《地心引力》的攝影指導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就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人,認為自己沒法子像他一樣去開發新的系統,他也沒有開發新系統的興趣。
展望未來,大師一樣也會有壓力
作為攝影大師,馬修并不輕松,對于未來,他同樣有著擔心,因為他是一個對機器、對程序并不特別敏感的人,馬修單擔心,未來編程人員將成為編程人員,因為設備不斷更新,很多操作都被機器替代,并且比人工更加精確。
寄語后輩,珍惜眼前,訓練自我
對于年輕的后輩,馬修認為自己當時在基礎以及條件都不好的條件下都堅持下來了,希望有用條件的后輩們好好珍惜這樣的機會,同時為后輩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訓練方法:少的鏡頭少的演員去說一個短的故事,限定鏡頭、演員,考驗自己究竟能拍出怎么樣的故事。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976.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