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屆奧斯卡已經落下帷幕,各大獎項歸屬已經塵埃落定,《浪跡天地》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少年的你》雖然與最佳國際電影獎失之交臂,但也是華語電影繼《英雄》之后再度獲得奧斯卡提名。而韓國老戲骨尹汝貞同樣憑借《米納里》中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韓國奶奶”奪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分析這兩屆頒獎季,我們不難發現,以往長期幕后擔任技術工作的亞裔電影人們,似乎正在從邊緣走向中心。
無論是《浪跡天地》也好,《米納里》也罷,復盤這兩部亞洲電影人的影片,我們會發現,它們一方面屬于好萊塢傳統意義上的經典類型,又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改寫。
Chloé Zhao:異鄉人的殘酷
《浪跡天地》最后三分鐘,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演的Fern回到空無一人的工廠,接下來,如同紀錄片般展現已經空無一人的車間,辦公室,窗臺上的灰,以及寫著“生日快樂”的馬克杯,安全帽....然后她悄無聲息地離開——一種我們在日本電影和安東尼奧尼影片中常見的表述。無需像今年另一部同題材影片《鄉下人的悲歌》,通過一個特效鏡頭“穿越”回鐵銹帶的工業全盛期,在《無》中,作為移置了記憶之物面對著大片空無的空間取代了影像,召回一個潛在的懷舊。
這些片段無不令人想起Chloé Zhao上一部影片《騎士》的開場,一個基調迥異卻內涵相似的狀態。在一個手持鏡頭中,我們看到了Brady的身體以及頭上的傷,他服下藥,點上煙,隨后點開手機中的牛仔視頻。《騎士》充滿著一種如今在美國電影中難得一見的西部精神,但Chloé Zhao的西部不是約翰·福特的那個牛仔與賞金獵人全盛期的19世紀,也不是伊斯特伍德影片之中被召回的英雄主義,而是21世紀的擬像牛仔,被康復訓練中心,手機屏幕包圍,在影片的后半部分,Brady坐在醫院的康復設施之中,模仿著騎馬,在這一刻,他面對著自己的無能,不得不告別即將到來的Rodeo。
在《浪跡天地》中,Chloé Zhao同樣選擇了一個僅僅屬于美國的類型題材——公路片。公路片誕生于60年代,作為新好萊塢與垮掉的一代文化合流的高漲時期,代表作有《逍遙騎士》,《雌雄大盜》,這些影片不僅成就了“電影小子”的崛起,也挽救了瀕臨危機的好萊塢。
隨著80年代,嬉皮士的破產,以及對家庭價值的重申,公路片發展為一種承載主流價值觀的影片,例如《雨人》或者《完美的世界》則描繪了家庭關系(兄弟與父子)的建立或和解,另一方面,公路則在B級片如《德州電鋸殺人狂》中扮演著一個通往未知的恐懼感,而這些影片最終的落腳點往往仍然是家庭或友情價值的回歸。
但《浪跡天地》之中,房車是Fern的家,也是一個衰敗的符號,不再承擔反叛或回歸的價值,卻又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很強的辨識度:它屬于美國,卻屬于一個失去的工業與被遺忘的白人底層階層的美國,與此同時充滿著亞馬遜的標識和自動化的工廠。
但《浪跡天地》真的是一部關注現實的影片,或者是影評人所謂的“美國版肯·洛奇”嗎?相反,Chloé Zhao選擇了肯·洛奇的反面,將一個現實主義的報告文學轉變為一個不斷地逃逸的空間,以及潛在的烏托邦敘事,這種攝影風格無疑不令人想起泰倫斯·馬力克,Chloé Zhao同樣選擇表現一天之中的“魔幻時刻”(太陽落入地平線直到完全天黑的20分鐘)表現自然向被城市拒絕的人們展開。而當著名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The Summer Day從這個退休工人口中言說而出之時,這意味著這個角色正在短暫地逃離自身。
Chloé Zhao的《浪跡天地》沒有尋求著什么,什么也沒有被解決,那么在影片的結尾,那個悄無聲息,毅然決然的離開中,Chloé Zhao終于顯現了一個“異鄉人”導演的身份,這樣細膩而殘酷的鏡頭也只有她才能拍出——如果說類型神話經歷形成,興盛,反諷,衰落幾個階段,那么Chloé Zhao所做的則是令一個死去的類型復活,然后在改寫中宣告其終結。正如在《騎士》中,一Brady親手殺掉了與自己相依為命的馬——那是她自身創作中最為殘酷的一幕。
《米納里》:一部韓國電影?
《米納里》看上去像是一部典型的韓國影片,也是導演作為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回憶,劇情關乎90年代的一個家庭農場的“美國夢”之破裂。在影片中的某一幕,當韓語老歌《我愛你》在空無一人的深夜美國小鎮中出現時,這意味著,影片導演李·伊薩克·鄭在阿肯色州———美國的腹地帶來了一種東亞式的家庭關系的重建,祖母的到來以及由于史蒂文·元飾演的一家之主的農場主之夢而展開的家庭沖突開始浮現。
類似《浪跡天地》,《米納里》之中同樣出現了房車,但房車在影片之中,卻最終意味著一個固定下來的家庭,取代了韓式房間,它似乎沒有輪子,人物也最終陷在家庭觀念之中,無法像《浪跡天地》的Fern一樣脫離。
不同于去年類似題材的亞裔家庭影片《別告訴她》的是,《米納里》并沒有對文化沖擊本身展現任何的思考,甚至一家人來到美國的背景,以及從洛杉磯搬到阿肯色的原因都焉指不詳(而如果這些被言說,則將回應一個更為宏大的歷史創傷——韓裔美國人被掩蓋的歷史),而是十分依賴好萊塢式的類型片邏輯。尹汝貞扮演的奶奶更像是一個東方版的瑪麗·波萍斯,她的到來沒能像《喜宴》之中的父親,為影片引入了對于文化沖突的痛苦反思,而是讓兩個孩子經歷了從排斥她的舉止“過于韓國”,到開始喜歡上這位“仙女教母”的戲劇弧線,這一弧線本身建構了他們對于韓國身份的最終認同,但這種認同本身卻是美國式的。另一方面,隨著她的到來,小兒子的心臟問題如同神跡般得到改善,她的中風取代了小兒子的發病,而接下來,作為償還與審判,農場男主人Jacob的夢想被她“無意中”破滅。
在《米納里》的世界中,東方式人文關系與美國中西部保守的福音派傳統合為一體,成為一個“伊甸園式”的綠色烏托邦,以及長滿了水芹菜的“秘密花園”。其中宗教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堂與禮拜改寫了《米》中東方式的家庭時間。這種宗教分別以體系化的宗教(教堂)與信仰本身出現,當背負著十字架的Mr.Harlan偶然出現在Jacob和Monica的車窗之外時,他回答說“This is my church”,李·以薩克·鄭并不是一個基督徒,但是在《米納里》中,他采用了一種新教的普世主義,異質的種族在對超驗神圣——一個更為宏大的社群集合——的同一表達中達到統一,而這部電影同樣也像是我們很可能在海外的東亞教會中看到的東西,而在現實中,宗教(教會)本身則扮演著海外亞裔的社群關系的支柱,是宗族,家庭關系的替代品。
在影片的結尾,Jacob的美國夢終結于一場大火,這場大火令我們想起泰倫斯·馬力克的《天堂之日》,也像是對《圣經·舊約》的重新書寫。而回到片名,“水芹菜”(Minari)是韓國特有的作物,也是對于“荒野中的百合與天空中的飛鳥”的亞洲式表述。
《浪跡天地》和《米納里》分別代表著如今的兩類“亞裔電影”,它們一方面改寫著傳統的好萊塢的類型邏輯,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上受到好萊塢的改寫。而無論是2020年《寄生蟲》的獲獎,還是《別告訴她》,《網絡迷蹤》甚至是將華人形象納入美國早期西部開拓史的《第一頭牛》,都說明了好萊塢在黑人、拉丁裔群體之外,越來越多的亞裔創作者逐漸被認可。但問題是,《寄生蟲》和《少年的你》無論從邏輯還是制作上都算是遠離好萊塢的好萊塢電影,好萊塢—奧斯卡標準化的制作模式是否將繼續影響東亞地區的影像創作?這些都不得而知,如今進行分析似乎為之過早,也無需對此進行價值判斷。無論如何,我們依然希望在未來的各大電影獎項中,看到越來越多的亞洲新面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 煤十斤公爵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S7qFF4CgQ-es_Sk8gIvxA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9474.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