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1號,完美日記的母公司逸仙電商發布了首份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實現總營收52.3億元,同比增長72.65%。然而與之相對的是,其全年凈虧損高達26.88億元。
2020年是完美日記的重點戰略投入期,包括布局線下、產品研發及品牌升級等方面均進行了重點投入,收購了小奧汀和、國際高端護膚品牌Galénic等,并邀請周迅、戳爺、羅云熙、朱正廷等代言人,力推品牌高端化。
然而,完美日記此次虧損如此之大,主要還是因為銷售和營銷費用占比過大。2020年,完美日記銷售和營銷費用高達34.12億元,同比增長172.74%,占總營收的比例達65.24%,嚴重吞噬了公司利潤。
實際上,作為“中國的歐萊雅”,去年完美日記已經完成赴美上市,但盈利依舊艱難,其從2018年至今營銷費用一直居高不下。逸仙電商2018年營銷費用占比為48.7%,2019年為41.3%,2020年第三季度提升至62.2%,2020年全年則高達65.4%。
過度追逐流量,對營銷過度倚重,通過大量的投放獲客,通過快速上新獲得優勢,以低價低利潤的平替產品競爭,是完美日記一直以來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如果遇到流量成本上升、用戶增長遭遇天花板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虧損。
綜觀近些年的許多網紅品牌,都有過分癡迷流量紅利的問題,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誤區。除此以外,新品牌的發展,還容易遭遇到其他一些陷阱。筆者在次粗略總結了五種情況,希望能夠為品牌運營者提供鏡鑒。
01/流量上癮——片面追求流量
近些年來中國互聯網經歷了好幾波流量紅利,包括公眾號、移動電商崛起、直播、短視頻、小紅書種草等等,一些品牌借助流量快速躥升,完成了從0到1、從1到10的華麗蛻變。
然而,其中很多品牌都對這種流量玩法形成了路徑依賴,C位出道后依舊靠玩著直播、種草、跨界合作這些流量式玩法,而不是夯實內功、強化心智,將流量轉化為品牌忠實用戶。一旦流量紅利過去,流量沒法難以輸血,品牌就可能失血,發展面臨失速。
消費者購買從注意、興趣、記憶到購買、分享,是一個復雜的鏈路。如果只是收割流量,只是在短期的注意、興趣這兩個環節打轉,那么后面的形成認知和記憶、轉化和復購,以及形成用戶口碑和忠誠上,就會嚴重缺位,這種模式必然沒法持久。
對比完美日記和花西子兩個新品牌可以看出,完美日記一直以來都嚴重依賴低價、KOL、跨界聯名、持續快速地上新產品,以圖最大限度收割流量。盡管簽約周迅代言、瘋狂投放電梯廣告,收購國際高端品牌,謀求高端化,然而這些動作都是燒錢為主,對產品研發本身、對品牌內涵著墨較少,產品品質也一度出現過一些負面聲音。
完美日記品牌本為大牌“平替”,在品牌個性上本來不夠強勢,加上過度倚重流量+燒錢的玩法,如今感覺其品牌調性越來越平庸化,有淪為傳統品牌之虞,虧損也是非常嚴重。
反觀花西子,它也一直在做品牌直播、種草、跨界合作這些流量玩法,但是同時在品牌建設上一直同步并進,包括簽約有東方佳人氣質的鞠婧祎、杜鵑,邀請周深推出《花西子》主題曲,總體圍繞“東方”這一核心在走,品牌內涵和個性一直在線,我想她一定會比完美日記后勁更足、走的更遠。
02/直男推廣——強行改變消費習慣
消費者的習慣只能引導和培養,難以強行改變。那樣的消費者交易成本是極其大的,除非整個社會風氣在變,并且你財大氣粗,不怕砸錢,愿意為行業做公益教育。
還是以“怎樣把梳子賣給和尚”這事為例,銷售者并沒有強行把梳子推給和尚,讓他們留頭發、用梳子,而是告訴他們可以用來送給香客,將梳子變成一種寄托情感的媒介,順應香客固有習慣,創造了新的購買理由。
當初基督教進入中國的時候,傳教士最開始純正的《圣經》教義來宣導信徒,奈何在中國這樣一個世俗的、注重實際功用、崇尚儒家的社會,人們根本不吃這一套。
于是傳教士改變了策略,一方面把自己變成懂儒學的準士大夫,將基督教教義與儒學內涵結合起來,吸引了一批中國的上層精英。另一方面,傳教士告誡老百姓,信上帝可以祛病消災,獲得救贖,吸引了大量普通民眾信教。
所以說,結合消費者現有生活情境,引導和培養新習慣才是正確姿勢。比如卡士牛奶、天地壹號、王老吉等品牌,著眼于中國人佐餐飲料的替代和升級,引導了新的習慣;芳療護膚品牌“逐本”,將女性卸妝場合,從彩妝延展到防曬場景。
03/品牌缺鈣——DNA缺失
品牌就像做文章,一定要有個獨特的中心思想,這是品牌的靈魂,也決定了品牌的個性、調性和廣告語方向。
很多品牌之所以沒思路,感覺總是前后混亂、左右為難,各種要素亂入很不一致,營銷動作沒有一個準繩和立足點,各種資源沒法整合,就是因為缺少這個打通任督二脈的DNA,所以會感覺品牌沒有統一性。
有的品牌貌似有DNA,但都是些健康、時尚、尊貴、智能之類泛泛的字眼,根本就沒有差異性,這樣的DNA提煉不夠深刻,意義并不大。
以最經典的王老吉為例吧,“不上火”這個DNA,是從中國消費者的共有的認知中提煉出來,它決定了其品牌調性——正宗、經典(后來加入吉祥文化),決定了廣告語——怕上火,喝王老吉,決定了品牌形象——與上火相關的紅色與清涼的冰塊元素,以及酣暢有力的字體,決定了典型目標市場——吃火鍋、吃燒烤,決定了首選銷售渠道——餐飲渠道…
那么,你的品牌,打通任督二脈了嗎?
04/圈粉強迫癥——試圖滿足所有人群
很多品牌對市場規模的理解有誤解,他們覺得抓住的人群越多,市場就越大,恨不得把所有目標人群,都牢牢把握在手中,這是不對的。
誠然,品牌在選擇賽道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市場潛在規模大的產品,這樣才有前景。但是在具體執行的時候,一個品牌不可能同時搞定所有目標人群。
原因有三:
第一,不同人群的需求、品味是不同的。要滿足所有人,那么你的品牌差異化就沒有一個支點,品牌形象必然平庸,甚至你都沒辦法想出一個合適的廣告語。品牌不銳利,就沒法在競品林立的市場中,穿透消費者心智的森嚴壁壘。
第二,品牌初創階段,一般資源有限,你必須找到一兩個最容易切入的細分人群最深做透,選擇面不要太寬,因為不同人群打法可能完全不同。否則你的資源沒法聚焦,每個市場都做不深。
第三,如果一開始想抓住所有人群,就會動了太多競品的飯碗,必然也會樹立更多的敵人,如果這些敵人從四面對你圍堵和打壓,品牌的生存環境不會太好。
正確的方法,是品牌首先結合自身優勢、定位以及競爭環境、消費者需求,找到1-3個重點的目標市場切入(而且這些市場要分清楚核心、重點、次重點,當然其他人群要來買也不拒絕,只是不用都花心思主動推),等品牌做起來以后,再延伸到其他目標人群,步步為營地拓展消費群體。
05/東施效顰——盲目地模仿
咱們中國人有強大的模仿能力,這使得咱們能夠快速學習西方技術,學會以后在升級技術,最后超越對方。在技術層面,模仿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商業模式上面,包括品牌打造上,盲目的模仿,有可能會讓品牌死得更快。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你模仿的只是表象,支撐這個表象的企業資源、生存環境等要素,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你不具備,盲目學習其表面動作,效果可能是南轅北轍。總之,別人玩得轉,并不代表你玩得轉。
比如宜家家居,其模式是物美價廉、讓顧客自行組裝。好吧,那你學,產品好而齊全、低價、顧客自行組裝,但是人家的低價是有著低成本基礎的——包括強大的供應鏈,精簡的店面人員,以及強大品牌效應帶來的租金優惠等等。
甚至為省成本,宜家可能不會開在市中心繁華區,而是開在市郊區,因為他有很強的品牌知名度,品牌營銷能力特別強,消費者不介意到這里來。但是,如果你沒有品牌知名度,到郊區開店,卻不一定能夠引流進來。
顧客可以自行組裝,這需要極強的標準化、模塊化生產能力,而且如此多的款式,每個款購買數量不一致,這個就需要柔性化生產,而且對于庫存管理是極大挑戰。這些,你都能搞得定嗎?
品牌作為市場主體,有四種競爭策略:領導者、挑戰者、跟隨者和補缺者。其中,做跟隨者有其特定的條件,不是你想跟隨就跟隨得了的。而且這種追隨更多的是發展節奏、營銷動作上的追隨,不是完全盲目的模仿;就算是模仿,你要有自己的獨特價值的地方,才有立身之本,不然你憑什么超過它?
尤其當對標品牌在消費者大腦中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心智,你再跟隨其定位,模仿其動作,那么你永遠只能做小弟。因為消費者不需要第二個雷同且更弱的品牌和產品。
相反的,這種形勢下,你反而可以遵循對立法則,與對方對著干,填補精品沒法覆蓋的另一端的需求。
比如你賣經典、逼格,我就賣年輕、走心(江小白);你主打國際范,我就強調中國風(花西子);你說你好喝,我就說健康、無糖(元氣森林);你說你五星級、豪華,我就說經濟、實用(漢庭、七天酒店);你說你是全品類大品牌,我就講我是品類專家(例子太多了);你說你設計師原創、高貴,我就說非純原創但便宜、款式多而快(快時尚品牌)……
以上這些坑,你都入了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
品牌鑫觀點(lx15220153916)來源/廣告門
原文:https://www.adquan.com/post-2-303226.html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