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也是林鑫《生存三部曲》(另外兩部是《三里洞》、《同學》)的完結篇。豆瓣上只有180名觀眾標注看過。凹凸鏡曾組織過本片的線上觀影,并邀請導演做映后交流。本篇文章,為映后交流實錄。在映后交流中,林鑫導演講述他拍攝《瓦斯》背后的故事和思考,也由《瓦斯》引申出林鑫導演對紀錄片的個人信念和看法。十分意外的是,在觀眾中有一位陳家山礦工遇難者后代,非常感謝他的參與,也希望林鑫導演的片子能慰藉他和他父親的在天之靈。另此片已登錄流媒體平臺Cathayplay,觀眾可正版觀看。在《記憶、時間和空間:地方志的個人影像書寫札記》里,林鑫寫道:“對歷史的書寫者來說,記憶是對抗遺忘的一種方式,也是重建被遮蔽和閹割的歷史現場的一種有效途徑”。
五年后,林鑫才著手開始拍攝,開始喚醒記憶。拉開時間的距離讓他捕捉到礦難在礦區留下的陰影。他先后采訪了二十幾位陳家山礦工和11.28遇難家屬。慢慢地,我們聽到礦難時陳家山的情景,礦區對提高產量的要求但對安全問題的漠視以及領導的貪污。當林鑫把口述拼接起來,“被遮蔽和閹割的歷史”, 一點一點在口述中浮現。在《瓦斯》里,我們依舊能看到和聽到貫穿“生存三部曲”的主題:個人(大多是中年)的生活工作記憶以及背后的歲月感,和銅川礦工產業所構成的歷史感。隨著攝影機前的人物娓娓道來,林鑫引薦我們一起凝視銅山礦工的生活和苦難。在影片最后,林鑫拍下城市里的煙火表演,鏡頭聚焦在煙火爆炸的畫面里,刺耳閃目帶來不適感超過煙火本身的愉悅感,這正是導演安排給觀者感同身受的苦難。記者:首先請林鑫導演講講拍攝《瓦斯》的淵源,我有讀到你其實在“11.28”事件發生的當年已經知道這個事故,所以為什么選擇五年后再拍?備注:11.28陜西銅川陳家山礦難,2004年11月28日上午7時10分,陜西省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發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在井下的293人中,有127人安全升井,造成166名礦工遇難。林鑫:陳家山瓦斯爆炸發生的時候,我已經有攝像機了。我當時考慮我需不需要去。那個時候全國的媒體來了很多,新聞鋪天蓋地,這是個很大的新聞事件。
對我來說,假如你當時也去拍那些場面,拍的其實是表面的東西。我們畢竟就在礦區,我們已經聽到,下面和上面說的以及底下知道的并不完全是一致的。我并不太僅僅想從新聞層面去介入表面,我更關注的是一個煤礦的整個生態。它那個礦完全在一個小地方,完全自足獨立的生活環境,是一個很完整的生態。當時包括有些電視臺去了也拍不到,《瓦斯》里有談到,他們拍了以后帶子被收掉什么的。基于這些,我就放棄了,我就接著做我其他的片子。一直到《三里洞》《同學》都做完了以后,過了五年以后我回過頭來拍。其實(拍攝)難度是很大的。在五年以后,我去的時候很小心,后來找了一個熟人就呆在那。我在那和我拍《三里洞》《同學》時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在這兩部影片中,基本上我爸很多朋友我都認識,我拍我的同學們也是基本上沒啥障礙的。但是拍攝《瓦斯》時,我去到一個我幾乎都不熟悉的地方。陳家山煤礦雖然離我們很近,但我們在那個地方其實沒有認識的人。我就找了我朋友的親戚,最起碼有一個熟人。到那以后拍的狀態和你想象的也是不太一樣。盡管已經過去五年,但其實大部分人還是不愿意接受采訪。假如說沒有那位老礦工的幫助,我這個片子根本就不可能拍下來。就像片尾你看到煤礦的鏡頭,我把攝像機往外頭一拿,馬上就被干涉,被“當掉”。還有一個片段里頭可能不到一分鐘的黑暗中,在山上有像螢火蟲那種礦燈的鏡頭,那個是在后半夜晚上3點的時候,他們的礦工家屬在那撿煤渣。那時我們去了,他們就誤以為我是礦上來干涉他們的,差點打架,所以我就說不拍了,要么拍了就趕快走。因此,你的主觀設想是這個樣,但到那個地方以后基本上是另一個樣。我前面有一個礦工葬禮的鏡頭,我是跟著去拍了,拍了以后,我走到街上居然有人跟我打招呼,他們認為我是拍紅白喜事的。因為他看到我們在那從頭到尾跟拍葬禮追悼會。很多人都不敢接受采訪,我也是因為有熟人幫忙,依靠兩個渠道找愿意接受采訪的人,到最后隨機采訪完,我很快就離開了。記者:作為一個礦工的子女,你對礦難或者說煤礦是怎么回事,是很熟悉的。但我們普通觀眾或者現在的年輕人去看這個片子,其實是不太懂的。畢竟這是我們不太能接觸到的東西,我們也不太懂得礦區它是如何保證安全的,或者說“11.28”是一個怎樣的礦難事件。你可以大概跟我們講一下它實際上是怎樣的嗎?林鑫:陳家山從我們童年開始對它的印象就非常深了,大家都知道礦上一鳴笛就是出礦難了,大家就會往礦上跑。陳家山一些人家的門牌上掛的光榮烈屬,大部分都是家里礦工在底下逝世被分到的。我們很小的時候,礦難其實很常見,也聽說了很多。比如我上初中的時候焦平礦發生了一次瓦斯爆炸,冬天的時候100多個棺材放在車上被運走,這是我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對我們在煤礦生長大的人來說,都明白,礦難對所有礦工的家屬來說是最沉重的。礦工這個活兒它一般也不太賺錢,底下的安全保障設施也不是個百分百的保證,可能今天去了,明天能不能上來都不太知道。安全性難說是因為,煤采空以后,它上面的頂會塌下來(冒頂),會把人砸死。而且陳家山地質還比較復雜,一旦塌了很難控制住,再加上有瓦斯的存在,危險系數就更高了。那時,陳家山礦里在瓦斯爆炸前就已經失火過,礦工救完火之后還在生產,本來如果停產可能就沒事了,但是礦里有任務,必須年底完成。所以當時這個爆炸很可能是和之前的失火有關系的,到了某一個燃點的時候,它就爆炸了。瓦斯爆炸是什么樣我們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底下,逃出來是很難的。當時的幸存者都是離井口很近的人,他們不在工作面。人們后來去營救,整個工作面都完全被炸的慘不忍睹,那些人一瞬間就完全沒了,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活著的可能性。到最后去營救時又發生第二次爆炸,整個井就封掉了,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又把井打開,有些礦工的尸體到第二年春天才運上來。所以煤礦是個特殊行業,他有各種原因(引起礦難)。我在拍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設備都很先進,如果發生一個事故,會有第一道警戒,第二道警戒,方方面面的保障措施都有。可往往是一旦出事故,每一個地方都不管用。對于礦難這個事件我不是很關心,我更關注它背后的這些煤礦的生態是怎樣的,這些礦工是處在怎樣的生活狀態。我后來也通過不同的人去試圖還原礦難背后礦工的生存問題,就是他們的生產環境,他們的狀態,也包括礦難家屬他們后來的生活。我拍《三里洞》是50年的時間線,是一個生命史。《同學》基本上是一天實錄,它是一個面。然后到《瓦斯》是圍繞一個點,圍繞一個事件去記錄。《瓦斯》我是用的交叉剪輯,從不同見證者的視角出發,用他們的口述去重建那個時空發生的事情以及他們的生活。勞動:我覺得林鑫老師這部片子很大特點就是,它不僅僅是圍繞礦難講礦難。他在反思背后的一些東西,比如說這個事件為什么發生?我相信如果大家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的話,會發現你們周圍雖然可能不會出現比如瓦斯事件這樣的災難,但可能會有別的安全事件就在你身邊發生。我覺得這部片子通過口述史和交叉剪輯的方式把事件還原出來了,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正好間隔5年,可能有些人已經退休了,他在退休的位置上,他就更能說一點,反而就不像你當時去了以后變成一個所謂的記者視角。記者:我們看《三里洞》或者《同學》,你在采訪的時候會剪很多拍攝的其他畫面進去,但是我們看到在《瓦斯》里,是一個很直接的對話場景。然后我前幾天看到王小魯有一篇文章,就是說上一輩的獨立紀錄人很注重內容,反而形式上是極度地簡約的。我就想問你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怎樣的?包括改變了前兩部片子一貫的一個剪輯方式,當時是怎么想的?林鑫:我的考慮是這樣的:臣服于生活的邏輯。你拍的內容決定了你能做什么樣的選擇或者剪輯。生存三部曲包括《瓦斯》,應該說素材拍完以后,這個剪輯才慢慢在腦海中生成,沒有說剛開始就要怎么樣。只有比如說片尾的煙花,是在我去陳家山之前就拍好的。當時銅川舉行五十年慶典的時候人很多,我也是從那小樹林里穿過去,跑到了廣場正中間,但在那一瞬間我拍的時候,我突然就覺得如果我把攝像機全推上去拍特寫,這和一般拍攝還是不一樣的。我當時在現場的感受讓我突然覺得可以用在《瓦斯》的結尾。我當時那種感受,是我主觀想象。那時我離煙花很近,那種撲面而來的感覺讓我覺得,可能底下瓦斯爆炸就是這樣的感受吧。這個鏡頭可能是在影片里頭我唯一一個是用主觀的視角去拍的。實際上說質樸只是相對更注重形式的人而言。你看這些所謂的質樸的片子,其實它也是很注意形式的,只是它痕跡沒有那么明顯。我覺得那種方法就是他拒絕耍花招,不裝逼,很直覺地,很直接地去拍。《瓦斯》這個題材,它很重,你能感受到我們在那個地方呆著拍片子時那種壓抑的感受。除了他們講的內容和事實以外,在形式上也是可以做的。你可以看到它從頭到尾幾乎全部是封閉的空間,而且非常小,而我本身就看到在這個空間里有不同的人,所以也沒有去刻意安排,就這樣拍下來了。但我后來就意識到,它是需要大量的環境鏡頭的。事實上當你把前面的故事整個講完的時候,最后拉起來那個陳家山煤礦的空鏡,交代整個的環境,有好多的細節都是斟酌過的。它雖然斟酌過了,但他依然是質樸的,沒有花招。比如說卡佛的小說、詩歌,他都有這樣的特質。那種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經驗,它轉換成另外一種形式去表達出來,是直接的,它沒有想特別刻意地去用創新形式去獨特地表達,它就是很直接很質樸地去捕捉下來。但是實際上它里頭每一個剪輯,整個的構思,其實在形式上都是有思考是有想法的,但不是那么刻意,它還是位于內容之下,他不會把形式的技巧非常突出地跳出來。第一個鏡頭是個空鏡,那是陳家山井口水中的倒影。它的旗桿,它礦井的標志全部是倒的。所以它細節都是很細致地安排,在剪輯時候是用心擺在那兒的。勞動:我再補充一下關于林鑫老師的故事,他并不是專業學紀錄片的,他本職身份是一名銀行的職員,曾經還做過畫家。在上世紀80、90年代畫畫時,做過一些創新的嘗試,后來還當過市政協委員。他創作紀錄片很晚,大概40多歲的時候,但是在創作紀錄片之前,他對音樂對繪畫對攝影都有很深刻的研究和道義。所以我想說林鑫老師做紀錄片完全不是說像學這個專業必須交一個作業,完全是憑借愛好,以及這是他表現自己的一種很重要的形式。我想也帶出一個問題,您是怎么認定做紀錄片或者做影像是一種很好的表現方式的?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呢?林鑫:最近還有人采訪我的時候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就說因為他看到我文字里寫了----我把紀錄片作為我生命的一種支撐。他覺得我這樣說太過了,說我以前畫畫怎么沒有這樣說呢?我后來就想這個事。畫畫是你喜歡藝術這些東西。但實際上到拍紀錄片的時候,我是掉進去的。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著你往前走。實際上拍《陳爐》是很偶然的契機,然后真正做《三里洞》開始往后,我是很自覺。其實我還沒有拍完三部曲,腦子里就已經存在了,只是需要通過那么長的時間去完成而已。你的生活圈子還是很小,你通過這些拍攝,包括這些人的命運,會不斷地改變你的想法,改變你對生活的認識。當你拍攝之后,我就發現它變成了我的生活。《瓦斯》拍的時間比較短,但做下來它也有兩年的時間。這兩年時間里除了謀生以外的所有的時間全部在一塊,我都在做這個片子。我天天腦子里所有的事,所有的理念都被這些東西全部覆蓋掉,其他的生活可以說就不存在。包括我和我愛人在平常說話的時候,我們就跟有暗號一樣,別人是不懂的。我們說的都是里面的臺詞或者是某個人的話,因為那文本全部是她打出來的,幾十萬文本全部是她打的。當我拍他們的時,我是在有限的空間中去拍了,但是反過來素材它也在壓我,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拍紀錄片剛開始是一種還貸的概念,對我的父親一種愧疚,當我回過頭來想彌補我對父輩的那種歉疚,去走入煤礦的時候,這些東西它又回來成為你生活的全部。事實上紀錄片也已經成了我生活的全部,當你一部片子完成了,停下來的時候,突然就變成一種真空,不知道該干什么。是它推著我在前進,我只有繼續干,生活的節奏才能夠繼續。所以我才說它成了我一種生命的支撐。人有時候他是靠一種信念活著。我的思想一直在沉淀,慢慢就發現可以用紀錄片做一個地方的文獻,做這個時代,這樣一座城市。比如我拍《傳道人》,是有關基督教的,還有《單身女人》,以及后來像《沉默的風景》關注整個城市的一種社會風景,一種地形學空間的構架和時間的構架。還有包括《河床》拍我整個的家庭史,實際上主人公朱永生,就是《三里洞》片子里的最后一個人物,那個是我的父親,那個時候我拍別人不方便,我就最后沿著我的父親,拍他的整個家族他的出生,他們那輩人是怎么過來的,然后到我,直到后面拍我的兒子。到最后影片結束的時候,我的孫女都已經出生了。我最近在拍我孫女,所以這些東西都是生活給你帶來的,它都是和你生活的有關的,最后它就成為你生活不可切割的一部分。這和司馬遷寫史是完全不同的,寫史記錄的是劉邦那種英雄史,那種偉人的東西,而現在影像平民化以后,我們可以用影像去記錄普通人生活。文本也是,我準備了和紀錄片相關的書,像《三里洞》的書已經出來了,是50萬字的書,《瓦斯》我現在還沒顧上整出來,大部分書稿都已經整出來了,暫時還出版不了。影像和文本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的生活記錄。你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時代的觀察者和記錄者,記錄你周圍的人和你自己的生活。不過《河床》這部片子我自己的家人全部在里頭,這個片子會不會放,或者參加不參加影展,對我來說都已經不重要了。只要你有這樣一個愿望去努力做下去,關于拍到什么時候的考慮就不存在了。記者:最后有一段應該是從陳家山到銅川再到西安,這樣一個路人的采訪片段。我昨天想了想,如果我沒有看這部片子,不了解這個事情,而去接受采訪,我可能也會像很里面片子很多人一樣根本沒聽過這件事情。林鑫:這個采訪其實是比較刻意的,因為這樣的事情對當地人,對我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事情,可是對稍微遠的人它會是什么樣的?我在拍一個“遺忘”,這種事情它很快就會被遺忘掉,尤其是很多事情剛發生就很快被遺忘。像我們現在的社會,各種熱點是一個蓋一個,這些事情很快就都過去了。我想就關注這么一個事兒,它怎樣隨著空間距離的拉開,而消失掉。假如說我們不記錄下來,這些細節,這些生活,它慢慢過去就沒有人知道了。它留下的只是干巴巴的數字,它沒有那些人很豐富的表情,那些細節,那些生活。勞動:我知道國內有一個行為藝術家叫區志航,他做過一個裸體俯臥撐系列。他會去一些新聞事件發生的地方,然后脫光衣服拍張照片記錄一下。剛開始你會覺得他有點嘩眾取寵,但是可能過了一年,你再看看他的照片,你突然忘記這個事是怎么發生的了。可能那個事件在當時是特別嚴重,但是人們可能半年就忘記這個事情。他在用裸體俯臥撐的形式,用照片的形式去對抗以往,這是他的方式,我覺得林鑫老師是用紀錄片的方式去對抗遺忘。觀眾1:剛才李老師講到開場空鏡頭,其實我沒看出來水面上是礦井口的倒影,但我覺得那個鏡頭挺有意思的,而且后面這種拍水面的空鏡頭好像在中間還出現過兩三次。從我的理解上來看,它就是一種感覺,特別是一開始,雖然我沒看出倒影,但卻能感受那種氛圍,我也想聽聽林老師當時是怎么考慮把這幾個空鏡頭加在里面的?林鑫:當你看《瓦斯》的時候,有時候可能覺得它完全是一個密集的口述史,這時候就會感到很壓抑,而這些鏡頭就像音樂的休止符,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并且它也是屬于展現環境的部分。看這些鏡頭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影片中除了有大的空間,整個煤礦的空間,也需要一些局部的空鏡去表現細節。除了講述生活的細節,這種環境的細節,我也會在片子恰當的時候把它放進去。可能這些東西在《瓦斯》里放得很少。不過在《同學》里頭有很多,比如說里面的一個女教師,她坐公交車去學校上班的時候,公交車報下一站:三里洞。然后剛好就一個鏡頭:一個小孩抱著黃花。這兩個鏡頭的銜接是和前面的地名的呼應,我在《銅川方志》的最后一章寫了路標。我這些紀錄片前后的互文,不同人物處的環境,它在不同的片子中,這些人物會重復的出現,會有一種呼應的關系,它有一種關聯性。可能我以后會慢慢地更加注意到這些空間中的細節,可能在以后的片段里會用的更多一些,它可能是沉默的,也可能是富有生命力的,除了那些敘述性的、實驗性的,這些東西都共同塑造了這樣的一個城市空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觀眾2:林導你好,我其實一直都沒說話,其實我爸爸就是在“11.28”那個事故中遇難的。我是陜西渭南的。我其實對紀錄片也不懂,現在做的是財務工作。觀影過程比較坎坷,我和凹凸鏡那邊也聯系過,我之前一直知道《瓦斯》,之前我在網上搜了好多,我感謝林導能拍這樣一個題材。我之前是看成都瓢蟲映像的放映,但是我當時不知道,他們放映過了才知道,然后西安放映又因為各種原因取消了,就一直沒看到。我就在豆瓣上去留言,前幾天有個人告訴我是說有共閱計劃。因為我小學時候和我爸在陳家山住過,住過大概有兩三年。我從小學四年級,回到我們渭南村里去上學。剛才林導說的,剛開始的鏡頭水中的倒影,它倒的是陳家山洞上面‘安全生產’,我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我當時在我爸那,我對陳家山比較熟悉的。我和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當時我媽說她去那邊給我爸收拾東西。陳家山是單班崗,12點到8點,8點到下午4點,4點再到晚上12點。我爸應該是前一天27號晚上的班,他去了,我媽說她當時到我爸的宿舍,看到我爸被子還是那種有人壓的形狀,當時肯定匆匆忙忙就是要上班了,就再也沒上來過。2001年和2002年的時候我去那邊,我爸帶我去他們公共浴室的澡堂。我印象特別深,他們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衣柜,應該是木頭做的,不是鐵皮的,是紅顏色的,里面放著他們換的衣服。比如說你要下去的話,你就要把礦燈帶上,把作業的那些比較臟的那些衣服穿上,然后你上來之后去洗浴,我看到前三分鐘就有一個澡堂的一部分,所以也是特別有印象。還有一個事情是他2003年、2004年的時候,他們那邊應該礦工工資可能不是特別高,我當時可能也小,對家庭拮據也沒概念。當時山下有一個賣面粉的店,我記得特別清楚,我爸當時是買不起面粉的,面粉店和山上住的這些住家戶都特別熟,是允許賒賬的。我爸就賒的面粉,然后一袋扛上去,因為我們在半山腰上住著,他到開工資的時候才能給人家把面粉錢還上。我想說特別感謝林導,能拍這樣一個題材,讓我們這些遇難家屬,用影像去對抗遺忘,因為像前幾年有《尋夢環游記》,他說的一個主題就是,如果那些去世的人被在世的人遺忘的話,他好像永遠就回不來了。然后我就想說,林導就是用影像去對抗遺忘。林鑫:謝謝你的見證,非常感謝。因為上次礦難的家屬想去看《瓦斯》也沒看成,我也沒想到自己今天會在這里遇到你,我也謝謝你參加今天的交流。實際上我在朋友中孩子也碰到,就是說當時買不起面粉的,幾家合著買一包面粉,在我采訪手記里也提到那種生活,像你說的半山腰棚戶區生活影片里面反映是比較細的。因為我在那里也是很受震撼,就很感人。我們還是很感觸的,因為我本身是個礦工的后代,也非常能感謝你們慢慢也從環境里走出來,去尋找到自己新的生活,我們都是礦工的下一代。事實上我也沒在礦上干,我爸不讓我代替他。他們干了一輩子,他不希望他的兒子再繼續在礦上,因為危險性真的是很大的。實際上你剛剛講那些事,也是對我的片子里采訪的好多事情的一種佐證,從另外一個角度提供了證言,真的非常感謝你。因為瓦斯文本量非常大,我還沒整理,我還會整理出來,那頭有很多人。為啥《瓦斯》我看得特別緊呢?那些人很信任我,我也是礦工的后代,我拍下來。但是片子要是流傳到網上去,會給他們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因為有很多人是在職的。對于我來說,我希望礦工是不會白白死的,它成為一種教訓,成為一種記憶,不應該遺忘。而且里面有很多比如說運輸隊長,還有那個時候的調度的人我都采訪到,還有一些礦工,有好多家屬,還有遇難者家屬,我都采訪到了。我不希望因為我拍片子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任何的麻煩,那樣的話我就會內疚的。林鑫,詩人、畫家、紀錄片導演。紀錄片作品包括《陳爐》《三里洞》《同學》《瓦斯》《傳道人》《寇德卡》《河床》,以及最新作品《單身女人》。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凹凸鏡DOC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nAPeCsCpIzKJDG_QdTexA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