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色學習和實戰里,“試錯” 可能是大家都有過的經歷。通過“試錯”想要越來越接近期待中的正確答案,僅僅靠時間和體力的堆砌顯然是不夠的。
有能力掌控不同的調色方案和對調色工具的深入掌握,才能保證“試錯”不至于總在一個平面上打轉,調來調去沒啥實質性變化。
楊松鶴,HOMEBOY調色學院職業班65期學員,進化班13期的學員,同時也是線上學習平臺的訂閱會員。
他從業六年,兩次到HOMEBOY進修,從宣傳片、短片、TVC、網大等眾多項目中積累經驗迅速成長,就在最近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院線電影項目的調色。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的調色學習經歷和調色經驗分享。
首先很感謝HOMEBOY調色學院,可以借此平臺來分享自己的調色經驗和一些工作上的想法。
我叫楊松鶴,從業六年,職業調色師,最開始從事宣傳片廣告的調色工作,之后開始接觸長片電影電視,現在擔任杭州影盒子影視公司的調色負責人。
我的日常工作除了看電影和調色,就是不斷刷各種學習網站,尤其是現在HOMEBOY調色學院的訂閱會員,幾乎每天我都會看一眼,網站是不是更新了新的課程(全網范圍內能找到調色干貨的地真的是屈指可數)。
我想就著這個《不在遠方》這部電影的調色歷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這個片子調色過程中學習到的東西。
《不在遠方》是我們公司2019年成立以后的第一部片子,也是我個人工作生涯中的第一部院線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異國他鄉長大的小女孩父親病逝后回國,在父親好友畫室中生活學習的故事,整個片子以溫馨歡樂的基調為主。
在我以往與電影相關的調色經驗中,接觸到的項目大多以網絡電影的魔幻古裝題材為主,使用的調色方法也大同小異,都是以柯達2383為基礎的橙青色調,配合著不同的反差來實現各種想法。
所以最開始在面對《不在遠方》這個片子的時候,我的思維很慣性的就延續了以往的風格,包括在尋找參考片的時候,也會更傾向于《當幸福來敲門》《何以為家》之類的膠片風格電影。
(網絡電影鎮魂法師2&精武陳真&鎮妖提刑司)
但類似于這樣的色調與反差,在現代環境的片子里面,畫面多少會顯的“舊”和“臟”,即使在我不斷嘗試,與導演反復溝通下,也始終沒有得到特別滿意的結果。
導演的想法非常簡單和明確,他希望獲得一個接近于小清新,但是又不能是單純的小清新的色調,以配合整個片子溫馨溫暖的故事基調。
結合我在HOMEBOY風格進化班課程中的學習,我把調色的想法定義到,高飽和中等反差且偏向冷色調的畫面,盡量控制冷色調的比例,主要以讓畫面通透明亮為主,保證原有畫面中的溫暖的場景不要變的冷清。
為了實現這樣的色調,我嘗試了很多方法。我最開始借助了一些第三方的LUT,再通過色輪的調整,可以獲得一個很好的電影反差結果,但是色彩始終沾染著第三方LUT帶來的傾向和偏色很難徹底消除,畫面也顯得臟臟的
我也嘗試過不用LUT,只使用色輪的方式調整,確實可以獲得一個比較符合預期色彩,但是反差方面有很難獲得一個符合現代電影預期的規格。
好在經過反復的嘗試,我終于在ACES的色彩空間下,找到了符合大家預期的色彩和反差結果。
得益于ACEScct本身自帶的曲線屬性,只要簡單的使用自定義曲線工具,就可以找到一個理想的反差,與此同時,在ACES超大的色彩空間下,也能更好的保證色彩的豐富程度。然后延續著這個思路,順利在ACES中完成了整個片子的調色。
其實,無論是基于LUT的PFE調色流程,還是基于ACES的工作流程,這些思路和技巧,都是我在HOMEBOY調色風格進化班課程中有詳細的學到過的。
只是在實踐中,面對不同的項目時需要一個嘗試和選擇的過程,一但找到了那個對味的畫面結果,按照既定的思路,是比較容易完成的,調色難就難在這定調和選擇工作流程的第一步。
我相信很多調色師在工作中,都會有這樣一個試錯的過程,無論在和客戶導演或者制片人溝通的過程中反復確定大家對畫面的要求與想法,還是還是在調色的過程中反復的去推敲每個灰度中的色彩控制程度,甚至是到調色的每一個動作,色輪是“多推一些,還是往回找一找”,這里面所有的東西都需要不斷的嘗試錯誤,更多的嘗試錯誤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也為你積累更多的經驗。
在這里也要感謝《不在遠方》的姜大偉,沐太息兩位導演,不僅有在工作的過程中,給與我足夠的耐心和我一起去試錯,去探討方向,也容許我在這部電影尚未正式上映之前,能拿出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最后,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個人的觀點。在學習調色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最開始的階段,一定要正視學習軟件的這個過程。
我們所有的調色思路所有試錯的過程,都是需要依賴于調色工具的使用。我在網絡上經常能聽到一個論點,就是所有的軟件都是可以快速完成的學習的,讓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色彩的理論,畫面情緒什么的之上。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對軟件的熟練掌握才是工作真正的開始。當你的客戶坐在你的身邊,對畫面的調色提出意見后,你還需要糾結怎么解決這個意見的時候,其實很難在后續中獲得客戶的信任,也就很難再去嘗試這個試錯的過程了。
所以對軟件的學習,對調色工具的理解,其實是很重要的。畢竟調色是一門動手的活兒,讓自己先動起來,在調色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理解,總有一天你能“舉一反三”,能“一通百通”。
以上就是楊松鶴同學第一部院線電影調色的一些感悟,楊同學的試錯過程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啟發,小編我最后提醒各位的是,達芬奇的UI和工具設計的用戶友好程度已經非常高了,但并不代表大家就有理由覺得簡單搓搓色環和球就能搞定調色,就像楊同學上面提到的不同調色方案間的思路和工具使用差異非常大,工具間組合的可能性和創意空間絕對超出新手的想象。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8084.html全部評論
關注我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