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8日,位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公布2020年度完整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中國導演彭祖強的《難》入圍首作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First Appearance)。《上阿甲》導演晉江的短片《一天》入圍短片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 Short Documentary),旅歐的李蔚然導演的《I don’t feel athome anywhere anymore》入圍學生競賽單元(IDFA Competition forStudent Documentary)。入圍展映單元有兩部有關新冠疫情的影片:魏丹導演的黑白作《方舟》,以及張僑勇和程工共同導演的《武漢武漢》。賈樟柯導演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和艾未未拍攝墨西哥2014年綁架學生事件的《活著》入圍大師展映單元。入圍過國內多個創投并獲獎的《拳后媽媽》也入圍本屆IDFA Forum。每年十一月份, IDFA都是全球最重矚目的紀錄片節之一。與全球其他電影節一樣,今年IDFA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展映方式。今年IDFA嘉賓導演是意大利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 (Gianfranco Rosi),他拍攝的《海上火焰》在2016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依照每年慣例,凹凸鏡DOC整理出華人及華裔導演入圍作品及其簡介。完整入圍名單請往下看。
首作競賽單元
(IDFA Competition for
FirstAppearance)
《難》
Nan
導演:彭祖強 Peng Zuqiang
我的叔叔難(Nan音譯)和他的父母住在長沙一個位于一樓的公寓里。生死問題,歸屬問題,以及不時的幽默使得這間公寓永遠處在無休止的緊張狀態中。聚焦于日常生活,這部電影給人持久時間的感覺---有些事情耐心地發生,即使有時看起來“什么也沒有發生”。這是對時間,人的老化,和中國醫療經濟的沉思。(來自導演的個人網站)
首作競賽單元
(IDFACompetition for
Feature-Length Documentary)
《Inside the Red BrickWall》
導演: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短片競賽單元
(IDFA Competition for
ShortDocumentary)
鏡頭跟隨著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同沿著迷蒙的山路慢慢行走。他背著一個袋子,或是背著一袋大米、一捆木材、一大桶水。拍攝者在白天、晚上和深夜,與這位老人一同穿過清新的春天,跋涉過陰冷的冬天。 柔和的灰綠作底色,和無言的沉默背景,讓這部作品呈現出一種別樣的感覺——當你在觀看時,能感受到另一個空間逐漸被打開,你能聽到風的聲音、人的腳步聲、鳥的聲音。觀眾在這樣的視角中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畫面所跟隨的這個人到底是誰?他要去哪里?他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的?只有在他路途的最后,我們才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學生競賽單元
(IDFA Competition for
Student Documentary)
《Idon’t feel at home anywhere anymore》現年三十歲的李蔚然正在比利時學習藝術,她已經有十年沒有回過中國了。趁著圣誕假期,她計劃了一次九天的回國之旅,去北京探望她的家人。很快她就發現自己像一個局外者了。奶奶覺得她太瘦了(“你在國外都吃的什么東西”),叔叔想要了解她做什么工作謀生的,和前男友的見面還帶回了傷心的情感。甚至從政治討論中便能展現一個巨大的信息鴻溝。李蔚然展示了失去人的根這一痛苦的過程,即便影片中包含許多幽默的時刻。簡單來說,這部短片描繪一只飛走的鳥暫時回到籠里的不適。當她不在北京時,李蔚然十分想念它;一旦待太久了又讓她十分煩躁。這歸結于異鄉者的殘酷命運。當李蔚然回到她比利時的家中時,這種隔離感才真正完整體現。當新聞中傳出武漢爆發新冠疫情的第一批報道時,在國內其他地方,張秀華——正遭受著另一種疾病的折磨并為她自己的生命而戰。醫生們可能已經放棄了她,但是她的孩子和孫子們卻沒有,他們正在盡一切可能讓她和他們在一起多呆一會兒。 這部作品以克制的黑白畫面觀察這個家庭、他們與母親的處境、疫情造成的后果以及彼此之間的斗爭。自尊心和對立的世界觀最終使兄妹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但他們仍然沒有從母親那邊讓步。 對于家庭內部情況的呈現仍然是最重要的不分,但觀眾能不斷地從新冠引發的危機和由此產生的限制中捕捉一些瞬間。通過這種方式,該片巧妙地將一場私人家庭危機與一場全球性緊急事件交織在一起,并在微觀和宏觀層面顯示了它們對人類生活的相互影響。(來自豆瓣簡介)在武漢新冠疫情最高峰的二三月份,程工被允許進入收治重癥病人的醫院里拍攝。他跟隨拍攝幾個人的故事,主線是一個為醫療人員義務服務的司機和他即將臨產的妻子。他們的關系正處在壓力之下。同時,一對都確診的母子兩還拼命地為衛生系統的運作導航著。他還跟隨急癥室的一位醫生,在那里醫護口罩十分匱乏。一位ICU的護士孤獨地站在酒店里,和家人分隔兩地。一位心理學家志愿加入來支持疲憊不堪的醫護人員。還有擺在醫院前面紀念李文亮醫生的鮮花。遠在加拿大的共同導演張僑勇著手剪輯這些素材,希望呈現超越數據和頭條的報道,給予危機人性的面孔。《TakingBacktheLegislature》2019年5月,幾十位作家來到山西汾陽的一個小村莊,他們在這里談論鄉村與城市,文學與現實。影片以此為序曲,交響樂般地以18個章節講述出1949年以來的中國往事。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余華和梁鴻成為影片最重要的敘述者,他們與已故作家馬烽的女兒一起,重新注視了社會變遷中的個人與家庭,讓影片成為一部跨度長達70年的中國心靈史。(來自豆瓣簡介)2014年九月份的一個晚上,持槍蒙面人襲擊五輛載著Ayotzinapa師院學生的巴士。六人當場死亡,43個學生被綁架,消失得無影無蹤。政府調查結論為犯罪分子是一群販毒分子和當地警員,失蹤的學生已經被謀殺且銷尸滅跡了。盡管有人被逮捕和起訴,定罪沒有發生。它說明了墨西哥過去二十年淪落成毒品國家的衰落。藝術家和行動家艾未未和他的小型團隊前往貧困的村莊里,希望給予失蹤學生的家庭發聲的機會。每當他去到一個地方,失蹤孩子們的照片會展示出來,每個孩子都懷揣著更好未來的希望。他們的父母,親戚,伙伴們依舊承載著痛苦和憤怒。這個近乎冷漠的對他們故事的記錄是對一個腐敗政府強有力的控訴,它讓弱者承受傷害,而有人卻免受懲罰。流浪狗的生活時不時會非常艱難,譬如行人無端踹你一腳。但是有時你會很幸運,有人會扔給你一堆剩飯剩菜,你可以到沙灘上奔跑,長嚎禱告。每一天,Zeytin, Nazar and Kartal三只幼犬會孜孜不倦地游蕩在伊斯坦布爾,探訪他們最喜歡的地方---帶著導演安裝在他們身上的攝像頭。當流浪狗試圖戲弄一只貓時,這部影片和《愛貓之城》里的流浪貓形成呼應。我們能聽見背景里城市人的談話,或者流浪狗們突然發現闖入游行人群中。一群年輕的敘利亞人決定照看Kartal。Zeytin和Nazar之后加入其他流浪狗群體。影片以安靜寧靜的鑲嵌畫,啟發對自由,團結和慈善的思考。面對當今社會對作為母親,妻子,兒媳不同角色的期許,一名中國職業拳擊手在努力保持自己對事業發展的同時,還要獨立撫養3歲的兒子。她是否能同時擁有家庭和事業呢?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凹凸鏡DOC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_UKmQoq0MldLOyRr4EdMLg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