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黄色网址,五月天久久久婷婷,国产精品最新AV,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登錄享有權益
積分獎勵計劃
下載視頻源片
工具免費體驗
視頻制作工具
視頻工具
音頻制作工具
音頻工具
圖片設計工具
圖片工具
視頻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專屬功能
邀請認證

你尚未認證為創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中攝協主席李舸:攝影就是智慧的修行

2020-10-26 13:33 發布

幕后 | 行業資訊


  李舸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總編室部務委員,高級記者。

  曾獲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新聞獎、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金眼獎、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奧運會體育攝影作品金質收藏大獎等。被授予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專業技術能手”、 “全國十佳青年攝影記者”“全國十大時裝攝影師”和人民日報 “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從影二十多年來,先后在亞、美、歐、澳、非等洲的眾多國家舉辦攝影藝術展、拍攝大型畫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01

  「 我們為什么選擇攝影?」

  我本人也是一個攝影師,大量時間都是在基層鄉村從事攝影創作。咱們搞攝影的,拍照片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們都是從攝影愛好者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大家為什么選擇攝影?為什么愛好攝影?首先,就是因為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拿著照相機去拍照片,高興、開心,這是我們的初心。


  《93閱兵》圖@李舸

  但是,現在仍能保持這種快樂狀態是很難的!

  我們常常被各種誘惑、欲望所干擾。在座有些朋友,可能變得不那么開心了,不像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那么無拘無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對比、有了矛盾;有了圈子、有了功利。

  明明是你跟著我學的攝影,甚至你的相機還是我幫你買的,怎么你今天獲得金獎而我沒有?你拍照片還是我帶你去的,憑什么你辦了展覽我沒辦成?你出了畫冊我沒出,心里不舒服,不痛快。

  所以時間長了,就分出了各種山頭,各種派系,產生了各種矛盾。如果一個人始終糾結于此,沒有足夠的高格局,時間長了當然就不痛快、不高興。


  《塞罕壩:拖拉機上的工友》圖@李舸

  攝影界有一位前輩說:“中國攝影需要平靜如水的影像,更需要平靜如水的攝影人?!边@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今天要講的,攝影人要清清雜念靜靜心,減減包袱悟悟道。所謂功夫在詩外,我們別一上來就看照片,講設備,聊聊感悟更重要。我不知道大家內心到底缺的是什么,我感覺自己缺的東西很多,越往前走,拍得越久,感覺缺的東西越多。而缺的這些,并不僅僅來自于攝影,還有很多其他領域的知識。


  《愛武裝》圖@李舸

  攝影界有一位老前輩說:“拍照片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發現技術不重要;又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發現藝術也不重要”。這個話大家怎么理解?“技術不重要”,并不是說真的不重要,而是說到了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做到師法無法。就像我們看到一些美術大家,他的晚年作品反而給人一種拙意,一種童真,一種雅趣,而少了技術技法的炫耀。

  02

  「我們要什么樣的工具?」

  現在,很多攝影人對技術和設備過于依賴。我覺得有個現象很有意思,就是很多人都成了“飛行員”,迷上了無人機,幾乎是言拍必飛。當然,我自己也迷上了航拍,也在學習無人機的拍攝技術。于是有人就提了,我們是不是要成立一個無人機攝影組織?搞無人機攝影比賽?如同前幾年的手機攝影也曾經一時風靡,很多人愿意用手機拍照。

  “拿手機拍照的目的是什么?

  為什么發朋友圈?

  要點贊,要朋友的關注。

  為什么要點贊?為什么希望朋友多關注你?

  就是證明你還活著,不但活著,還活得挺好,還活得有觀點、有態度?!?/p>


  《大漠邊緣的民生》系列01 圖@李舸

  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我始終認為藝術家、藝術創作、藝術行為,從不是一種熱鬧的集體活動。經??吹礁鞣N活動,很多人擠在一起拍照片,有人冠以:“中國式攝影”。這個提法我不大認同,這種狀況至少不是嚴謹的藝術創作行為。

  藝術創作應該是什么樣態?

  首先要有發自內心的感受,是不是真的產生了想去表達的情感沖動;是不是悟出了一些高于常態的生活理念;是不是對當下社會環境有一種理性的思辨。然后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呈現方式去探索,這才是藝術創作的起點。

  但現在有些行為,應當歸于娛樂范疇。挺奇怪的,為什么呢?我本人沒事也寫寫毛筆字,上中學的時候也學過畫畫。可是我從來沒聽說過書法界搞羊毫書法大賽,或者搞狼毫、兼毫大賽。為什么到了咱們這兒,就要搞無人機大賽、手機大賽?這些設備不就是工具嗎?不就是一個不一樣的視角或者一種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嗎?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擁抱高科技,接受新設備,學習新方法;另一方面也不要完全沉迷于對工具、對技術、對設備的把玩。適用即好,什么樣的工具能夠表達你內心的情感,那就用什么樣的工具。


  《大漠邊緣的民生》系列02 圖@李舸

  我這次出差,第一站是麗水,然后去溫州平陽縣的鄉下,第三站是現代化的大上海,最后去安徽六安貧困村。因為我出來一次比較難得,很珍惜,就想借此機會多拍些東西。我拿了一個大攝影包,裝了好幾樣東西。有膠片,有數碼,還有手機,還有一個我特制的相機。為什么拉這么多東西?我就想著可能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的使用環境,不要拘泥于一定要怎么著。


  《大漠邊緣的民生》系列03 圖@李舸

  如果說技術問題,倒是有一個重要功能必不可少,那就是人的基本功。如果你是一個攝影人,拍照片焦點都對不實,曝光都弄不準確,似乎說不過去。當然,創意攝影、觀念攝影除外。我很羨慕后期制作水平高的朋友,也在學習探索創意影像。

  從技術角度來說,我相信老前輩有他的理解,就是告誡我們千萬不要被技術所控制,成了技術的奴隸。然后他又認為藝術也不重要,現在是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

  03

  你怎么去打動別人?

  我們過去經常遵循的一些法則、原理,一些條條框框,現在似乎已經被打破了。我前段時間去做汶川地震十周年的回訪,同行的還有初學攝影的青少年學生。結果我發現這些00后學生拍的東西比我拍的有意思多了。說明什么原因?當然不是說明他們水平多高,而是說明他們有自己的主觀視角,表達的完全是自己天然的狀態。而我看到的已經不是影像的本質,是經過我所謂的“經驗”轉化出來的東西,條條框框太多,限制太多。

  我覺得很遺憾,看來又要再一次對自己的創作進行梳理和否定了。我曾經否定過自己一次,就是十年前的這個時間。汶川地震,我是第一時間去的現場,十年過去了,今天來說這個事特別有意義。無論你是不是親歷者,當我們閉上眼睛去回想這場特大災難,第一個呼之欲出的瞬間,到底是什么?每次想起這個事件,迅速能映入我腦海中的就是一個中年男人背上自己遇難的妻子,發動摩托準備騎車回家的影像。這張印象極其深刻的照片,不是我拍的。我現在覺得特丟臉,我當年拍了什么,自己都記不清楚了。


  汶川地震,吳加芳騎摩托背亡妻回家的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前幾天有媒體采訪我,讓我談談十年前后的感受。我特別不愿意接受采訪,一推再推。后來人家從上海跑到北京來堵我,采訪之后,讓我提供照片。我說我不想提供,為什么不想提供?因為當時從地震現場回到北京,我就對自己的影像提出了很大的質疑?,F在反過去看當年我在汶川地震拍的大量照片,大部分都是垃圾。為什么呢?第一,我自己都想不起來,記不住。第二,大量的東西都是那些標簽化、概念化的。

  汶川地震以后,我就對自己之前十幾年的采訪、創作,做了一次比較徹底的否定。我覺得如果一輩子要都拍那樣的東西,很可怕。所以從2008年到現在,我是在重新學習,重新上路,重新去尋找拍照片的感覺。


  《廬山地震》系列01 圖@李舸


  《廬山地震》系列02 圖@李舸

  但是沒想到我剛剛建立起一點自信心,在十年后又被徹底打破了。所以我現在重新思考,從2018年開始,是不是又開始得重新學習了?重新去尋找新的感覺了?今天讓我來跟大家講這個課,真是受寵若驚。我只能把自己作為一個失敗的案例,咱們是高層次的研修班,有點像MBA的感覺,講求案例分析。那諸位,今天我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來跟大家分析、交流。

  04

  「 攝影什么最重要?」

  剛才講到老前輩說的還有一句話更重要,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技術也不重要,藝術也不重要,那什么才重要?我總結就是,影像隨心,遵從內心的表達才是最重要的。我的汶川地震影像,為什么被自己否定了,為什么認為它有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拍照片的時候并沒有真正走心。


  《出菩薩》系列:將軍 圖@李舸

  我也感動,也流淚,是因為沒有經歷過這么大的災難。我這輩子經歷過兩次大地震,第一次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那時候我還只有幾歲,北京受到波及,家里人從樓上把我抱到地震棚里,在地震棚里住了好長時間。而十年前這場地震,是觸目驚心的,不可能無動于衷。但是,實際上這種觸動是外在的,并沒有從內心深處找到讓我感動的東西。一個藝術家,如果你的作品都不能感動你自己,怎么去打動別人?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命題,需要思考。

  從那以后,我就覺得需要好好想一想,開始做做做減法。


  《出菩薩》系列:武將 圖@李舸

  以前,當遇到一個你感興趣的題材,你熟悉的影像,讓你激動的場景時,一般情況下都是趕緊拍,甚至連拍,拍完了回去再琢磨。今天,再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敢不敢先不舉相機,先好好觀察觀察,先琢磨琢磨,甚至有時候把你認為特別好的瞬間讓過去,你敢不敢?

  這就是我現在的一種訓練。過去十年,我用這樣的方法訓練自己,做了減法,反而有了不一樣的收獲。我敢把之前熟悉的、擅長的東西放下。當你始終端著滿滿一碗水的時候,也意味著你永遠不可能再獲得新的東西。但當這個碗空著,就有裝進各種東西的可能。這實際上是一種辯證的關系,一種辯證的思考。


  《逛老街》圖@李舸

  大家在攝影創作上,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先去放一放,沉淀沉淀、過濾過濾,做做減法。我覺得這不是壞事。好好想一想到底要什么,自己下一步是什么,甚至這輩子要真正追求的方向,這是特別重要的。

  05

  「 要旗幟鮮明地鼓勵創新 」

  現在先聽一段音樂。《沃爾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響組曲《我的祖國》中的一首,是這部組曲中,最優美、最動人的一首。

  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音樂的奠基人,他很小就展露音樂才華。但他人生經歷非常悲慘,人到中年的時候雙耳失聰。音樂界還有一位失去聽力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貝多芬要幸運得多,在失去聽力以后,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無聲的世界,創作了很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經典音樂佳作。斯美塔那則不然,他聽不見正常聲音之后是被各種噪音所干擾,晚年非常悲慘,在精神病院去世。

  但恰恰是在他失聰的這段時間,他創作了這組《我的祖國》。捷克,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度?,F在,東歐已經成為中國旅游者非常熱愛目的地,其中80%旅游者都是咱們攝影愛好者。在座的朋友肯定有人去過捷克,尤其是首都布拉格,整座城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在全世界也不多見。布拉格是一個充滿文藝氣質的城市,太多悲喜劇的起點和終點,都發生于此。太多的藝術大家在此有過交集。


  《水球激戰》 圖@李舸

  東歐很多音樂家,像肖邦、柴可夫斯基,包括斯美塔那,他們的作品跟西歐音樂明顯不同,就是他們的作品中有強烈的民族悲愴感。像捷克這樣的東歐國家又處在亞歐交界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上,經常被各種各樣的戰亂所困擾,這也注定了當地音樂有著不一樣的氣質。

  實際上東歐的音樂家,尤其是斯美塔,他能夠在歷史上被認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一生的創作都立足于他所熟悉的土地和熱愛的人民。所以他的藝術,他的作品,才具有獨特的價值,才具有很強烈的感染性。

  當下我們聽到的一些音樂,總感覺似曾相識,這就是同質化的問題。這跟我們的攝影現狀一模一樣。我們現在的攝影是什么狀況?這就要說到國展,大家都知道去年這屆國展,21萬張,我們曾經以為數量已經頂天了,沒想到不久后,接下來的國際展就達到了23萬張。如果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到下一屆國展、國際展,很有可能突破30萬張。有評委在評選的時候經常感慨,照片真好,看著真漂亮,拍得真好,然后就給淘汰了。


  《玄妙乒乓》 圖@李舸

  為什么這樣?是因為這個評委嫉賢妒能,見不得別人好?還是他暗箱操作?其實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大量都是跟風模仿的,都是同質化的影像。雖然我們量大,但是真正好的東西并不多。我剛才舉斯美塔那的例子,大家之所以感動,就是因為他一輩子立足本民族,立足他最熱愛的人民,立足他最熟悉的環境去從事創作。

  我有一年在全國法院系統做培訓,有一位老先生說,李老師我打斷你一下。他說我有一組片子,能不能在今天這個場合放一放?我說,好!拿來放。放完之后,他就開始介紹自己,他是來自河北一個地方法院的宣傳干事,這輩子也沒有機會出差,也沒有經濟條件經常出去旅游,不像現在的很多人動不動“詩和遠方”。但是他一輩子干了一件事,就是拍他們法院的一個審判庭,拍了四十年。通過這么一個小小的切口,恰恰反映了中國司法進程四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因為這個老先生雖然看似平常的影像,卻永遠是他自己極其豐富的獨特財產,是任何一個人都比不了的。而我們現在許多攝影人拍的那些,說一句話可能不大好聽,都是別人反復嚼,不知道嚼了多少遍,毫無營養毫無滋味的饅頭。可是現在大批的人,還在反復嚼,反復把玩,而且樂在其中。我覺得這個現象有問題。

  所以在評選國展的時候,如果評委覺得一個影像是過去司空見慣,毫無新意,跟風模仿的,堅決拿下。不是說我們嫉賢妒能,而是推陳出新。對有些影像,雖然看著好像在藝術表達上很青澀很稚嫩,但是有質樸的個人情感,獨特的視覺語言,我認為這種也是可取的。

  我們現在就是要旗幟鮮明地鼓勵創新,鼓勵你去嘗試獨特的表現。堅決杜絕那些跟風的模仿的,甚至是剽竊的同質化影像。真正的藝術創作一定是攝影人個體化的,一定是跟攝影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閱歷相一致的。一百個人站在同一個位置,有一百種不同的視角,一百種不同的表達。都在過日子,都是一日三餐,我們每個人長了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每個人天黑了都要睡覺??墒俏覀兊纳钬S富多彩,千姿百態。為什么到了影像這一塊,都一樣了呢?


  《月亮奪冠》 圖@李舸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在審核一些違規作品的時候,評委覺得很困惑,一些紀實作品修過的地方,對幫助作品入選根本沒起作用。為什么去修它?毫無疑義。比如說多塊石頭,或者有一個什么東西,不修其實根本就不影響入選,評選時評委對這些小的細節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注意的是這個影像核心的表達和背后傳遞的東西。

  有人感慨生活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可是為什么我們呈現出來的影像全是那些很艷的很炫的色彩?這種現象,二十年前也許能接受,因為那時我們都剛剛接觸數碼攝影和修圖軟件。一幅照片原本灰突突的,鼠標一動,一下子就可以修成彩霞滿天,不敢想象。那時候還情有可原,因為新鮮。時至今日,還在那么做,還在過度修圖,過度調色,就有很大問題了。

  06

  「 要推進攝影理論評論建設 」

  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好好分析分析,我們那些所謂的成就,有多少值得我們炫耀。千萬不要沉溺于這些浮夸、虛幻的東西。說到底,我們還是要靠影像說話,靠作品去感染別人,去說服別人?,F在中國有一位攝影人,做到了這一點,就是拍攝希望工程大眼睛的解海龍老師。今天給大家爆一個料,當年解老師拍希望工程的時候,我也在。我是1990年到人民日報工作的,從1991年開始,就受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委托去拍希望工程,比解老師晚一些。


  《大眼睛》 圖@解海龍

  為什么我把自己作為一個失敗的案例,人家解老師是很早在拍,我也是很早就拍,可是我的作品呢?當時為什么沒出東西?因為我是職務行為,單位派我去的。我雖然跑了很多貧困地區,拍了很多貧困兒童,但現在反過來想,什么都立不住。人家解老師呢?用心了,他是真的用心去拍了。所以我說真正還是要靠作品說話,其他的東西都是浮云。

  很多年來,我一直在用膠片拍照,這不是顯示什么格調。雖然我也有定焦鏡頭,但是出門我還是愿意用變焦,適用就好。不是拿個定焦,你就有一定檔次了,還要看看你的影像。所以我有自知之明,我先跟大家說對不起,我拍得不如大家,我今天就是來接受大家的批評教育的。這樣,我們也許能有追求進步的可能。


  《莫溝老物件》鄉村系列01 圖@李舸

  我自己這些年做了很多所謂的藝術作品,我認為還不成熟,所以不斷地去嘗試。我愿意把我這些不斷的嘗試拿出來曬給大家,讓大家找到一些思路或靈感。當然,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批評,就算沒白干一場。如果我拿出來的東西,先自吹自擂,然后再找各種人幫著吹,那對自己不是什么好事。

  當然,我今天在這里聲明一下,大家在微信群里看到各種關于我的消息, 100%都沒有經過我同意。好多都是張冠李戴,原話也不是我說的,都貼到我這兒來了,有的照片也不是我拍的,都安在我頭上了,我真是有口難辯,微信自媒體實在控制不了。


  《莫溝老物件》鄉村系列02 圖@李舸

  我們大家都認為攝影作品的復制是短板。但一個畫家朋友說得非常好,他說:“你的作品之所以沒有價值是因為你沒有嚴肅的藝術態度和嚴謹的藝術理念去支撐你的作品?!蔽仪岸螘r間參加一個活動,碰到一個攝影師,他幾十年始終堅持用膠片拍照,拍得非常好。當時搞了一個活動,他上臺領獎。獲獎了總要講兩句,可他站在臺上,吭哧吭哧沒說出三句整話,就下來了。

  下來后,我說跟他說,你有這么好的影像,要學會闡釋和表達。我說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短板,為什么我強調要推進攝影理論、評論建設,因為很重要。一個畫家或書法家,他要辦展覽,要出畫冊,一般在他背后都會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評論體系在做支撐。包括他本人,對自己作品的闡釋要是很到位、很深刻的。

  07

  「 今天攝協該如何發展 」

  今天我們不談攝影,而是嘗試著從其他藝術門類找一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我前一段時間專門到中國美術館,去看中國書畫蘭亭獎的作品展。本屆蘭亭獎金獎空缺,只有銀獎和銅獎。我且先不看獲獎作品,先看看這些作者的簡歷,基本上都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理事,甚至還有中國書協專業委員會的委員。我就覺得我們攝影國展也好,國際展也好,為什么作品數量那么大,但好作品卻不多?會員參與的比例很少?

  原因是什么?大概只要你是會員了,只要你自己感覺有點成就了,基本上就不再參加這種評選了。第一,有些人覺得要是不能入選,似乎丟人掉價。第二,有些人參加這類評選的目的是為了入會?,F在都入會了,“功成名就”了,還參加什么比賽?搞什么創作?


  《西非》系列01 圖@李舸

  另一個,我還仔細看了那些書法作者對自己作品的闡述,那表達得是非常的地道,而且全部都是小楷或者行草。我們的攝影人,我們拍了那么多照片,搞了那么多展覽,出了那么多畫冊,有多少人認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過系統的藝術化闡釋,而不是表面的阿諛奉承?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如果我們沒有用獨到的藝術理念去支撐自己的作品,那我們永遠提升不到更高的層次。

  那什么是嚴肅的藝術態度?現在有些人所謂的創作是什么情況?基本上是有人會帶著你去,幾點鐘站在哪里,支好架子,調好規定的曝光指數。等太陽一出來,甚至煙餅一放,統一按快門,咔咔咔一陣連拍,就大功告成了。回去后往電腦里一存,然后不管了。等有需要參賽或辦展時,花錢雇個高手,幫著選照片、修圖,再幫著策展、編輯出書。你就負責兩件事,第一件事,當然你相機得自己背著,按快門是自己干的。第二件事,展覽開幕時,你往那里一站:“親愛的各位朋友,今天我的展覽開幕了,謝謝大家?!?/p>


  《西非》系列02 圖@李舸

  我認為這是缺乏嚴肅態度的表現。為什么我始終強調藝術創作和娛樂活動要嚴格區分開?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絕對不會想哪天要加入中國舞蹈家協會;卡拉OK唱得好的,也從來不會想著哪天得加入中國音樂家協會??墒菫槭裁吹搅宋覀冞@兒,只要買了個相機拍的幾張照片,甚至手機里發了幾個朋友圈,就開始琢磨著得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當然,我們是人民團體,黨賦予我們的職能就是要做好人民群眾的基層文化工作,讓人民群眾有一個提升的空間,成為有藝術追求有藝術情懷的人,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熱鬧這個層面,要善于分層次、有針對地引導。

  08

  「 和別人不一樣的視角 」

  如何引導呢?主要是引導大家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要有追求和別人不一樣的視角。正如紀實攝影這概念,現在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偏。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也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沒有這樣的困惑,我想去拍某一類題材的時候,結果發現這類題材別人早拍過了。所以有些人花精力、金錢去跑到偏遠地區,其實是想找沒人去過、拍過的東西。但是,現在你只要能想到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攝影人走遍了;你想要拍的東西,基本上都被拍過了;你想要表達的那種方式,基本上都被用濫了。

  那怎么創新?這時候就開始出現造假的,甚至組織表演的。所謂紀實攝影,絕對不僅僅停留在風格、流派、表現手法,更重要的是你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是不是有一種觀點,有一種態度,有一種思想。如果你沒有這些,那你的作品就是言之無物,是一種空洞的表達。


  《中國制造業》系列01 圖@李舸

  目前中國攝影家協會正在推進一個重要項目,就是“影像見證新時代,聚焦扶貧決勝期”。我國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短短三年的時間了,如果這三年我們再不好好地記錄,就錯過了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節點。所以我倡導藝術家駐村調研創作。

  我說現在有兩個詞應該改改。第一詞是“采風”,這個詞本意是采集、收集民歌民謠。后來被廣泛應用到藝術創作上,尤其是攝影。當年計劃經濟時代,交通、通訊都不發達、不便利,作為一個藝術家,你想去哪個地方采集風土人情,一個人是很難成行的。非得有組織參與的,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一起去,待幾天就得回來。所以采風帶來的結果是什么?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都不可能深入,得是浮皮潦草表面化的東西。

  今天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呈現方式交流方式都多元化,我們還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組織一群人到哪里去等待一兩天采風,這不是當今社會需要的東西,這也不是藝術家應該遵循的行為規范。所以,我建議把“采風”改成“深扎”。就像剛才講的那位在法院工作的老先生,把一個審判庭深耕四十年,那一定是不一樣的。

  我從國務院扶貧辦要了一批國家深度貧困縣的名單,倡導中青年攝影師一個人包一個縣,包一個村,包一個戶,包一個人。在這個村里待三年,不是讓你三年時間一直在這個村待著,而是在利用三年時間,不間斷地去關注這里。讓攝影家做這樣的工作,才叫深扎。只有這樣的深扎,做故事,講情感,所謂有情節、有細節的表達,才能出好作品。

  今年3月底,搞了第一深扎的調研匯報。注意!還不是創作。十二個組,回來十個組,還有兩個組因為冬季交通問題回不來。這十個組給我們放的影像,所有人都挺感動。雖然還沒有進入到創作環節,但是基本的素材拿回來都覺得很感動。每個作者自己也都很有觸動,因為他過去沒有這樣的經歷。他真到那個村里住了一個星期之后,跟老百姓一起生活,才真切感覺到了什么是不一樣。


  《中國制造業》系列02 圖@李舸

  第二個詞是“活動”。這個詞我覺得也有些問題,當然不是說不能用?;顒右话闶敲}而為,比如地方領導部門要求做個什么事,那是為了對上級負責,為了完成任務?;顒勇?,一定要組織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場面。很多攝影人圍在那兒拍個不停,甚是興奮。但這些表演的、同質化的影像有什么用?當然如果就是為了娛樂,就喜歡按快門的那個快感,沒問題。但是作為嚴肅的藝術創作,這不可取。作為基層文化娛樂,當然要積極擁護、踴躍參與,豐富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但如果把這種拍法定位為藝術創作,甚至是為了追求獲大獎,為了自己辦展覽為了出書,就非??膳铝?。

  我前兩天去了四川大涼山,當地一些影友跟我說,有關我們大涼山的題材屢屢在國際比賽當中獲大獎。是喜?是憂?大家冷靜想一想。第一,這些獎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第二,大涼山的現狀到底是什么?彝族人民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精準扶貧到底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呈現出什么樣態?如果沒有思考,完全是為了博眼球,或者說句難聽的,以一種侵略式的視角、偷窺式的心理去消費別人的苦難,去娛樂別人的艱辛,那是沒有道德的。

  紀實攝影最重要的核心,是你自己有沒有一種情懷,有沒有一種態度,有沒有一種觀點,有沒有一種立場。諸位說,攝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認為就是獨特的影像視角和思想表達。

  現在沒有獨家新聞,但是可以有獨家觀點和獨家視角。那這是怎么來的?就是靠平常的積累,時間長了,獨特的視角和思維會帶來一種方法。對我來說,攝影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待人接物的方式。攝影帶來的方法論太有用了,當遇到解不開的問題、遇到矛盾,能不能換位思考,換一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表達觀點,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梳理過去的一年,我的2017年創作總結就一句話:“走村串戶滿腳泥”。我每年都充分利用好出差的機會,但不是由工作左右創作,而是用創作去引領、改變工作現狀。過去總想著拍什么能見報,其實這跟作品是否能留存下來是兩回事。我一到農村就身心愉悅,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對農村有這么深的情感,我生長在北京的部隊大院,本是沒有農村的生活經歷。后來我明白了,正是這片深厚的土地推動著國家和民族不斷前行和發展;正是這片深厚的土地滋養著我們產生無窮的藝術靈感。


  《小吃攤》圖@李舸


《送貨郎》圖@李舸

  我在創作時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今天展示的照片(創意類除外)都是無剪裁、無后期的,黑色邊框是相機自帶的。我強迫自己不斷去找新的角度、新的表達,這些年一直都在學習的路上。

  在甘肅武都拍攝非遺項目“武都高山戲”時,大家都在拍舞臺上的演出、拍臺下看演出村民,我就退出來觀察,慢慢注意到一類“黑衣人”,他們在這段時間,是祭祀的旗頭,表演的模子,村里的頭人,身上似乎有著神性的光環。所以我把焦點對準他們,但當他們脫下黑衣后,其中的老年人是鰥寡孤獨、無人照看的低保戶、年輕人是在城市社會生物鏈中最底層的外來打工者。這種巨大的身份反差帶來思考,這就是我題目所說在駐村創作中探尋影像背后的精神力量。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及其社會現實意義等等。


  《4月過關》圖@李舸


  《11月說燈》圖@李舸

  我們常常談“人文”這個詞,所謂:人文攝影,人文情懷。首先要搞清楚人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人文”出自于《易傳》:“陰陽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華文明為什么能夠走到今天?核心就是文明以止。文明以止就是每一個人能以如日月光輝般的德行約束自己,同時去感化別人、教導別人。

  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每一個人都能以文明以止的狀態來推動社會進步,那這個國家將會有多么強大的正能量。人文的核心在于你自己走得正不正,行得端不端,你有沒有思想情懷去支撐你的作品,你能不能有獨特的觀點去表達你的影像。今天物質、作品和創作手段都極大豐富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靜下來想想到底以怎樣的影像去表達自己。

  精準扶貧其實還有很多可做的事,我現在提倡做:鄉村文藝人才扶持計劃,就是要把藝術家的文藝基因植入鄉村。所謂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說扶貧更重要是扶志、扶智。志氣和智慧,智慧就是文化的力量。我們現在去拍照不是簡單的拍照,而是怎么能把我們的文化基因植入到鄉村去。我有一套系列叫“原鄉”?!霸l”不僅僅是“故鄉”“故土”,我理解“原”是動詞,“原鄉”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原鄉的戲臺》系列01 圖@李舸


  《原鄉的戲臺》系列02 圖@李舸

  有時候我并不認為我是在創作,而是在觀察社會、體驗生活,這更是一種修行,于身心有益,這是我特別深切的感受。

  最后總結一句話:攝影就是智慧的修行,是靜靜地觀看世界,真摯地交流情感,由衷地懂得感激,深切地體味幸福。


  END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8012.html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諸暨智圓行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是一家富有活力的文化創意與信息技術公司。公司主營圖文設計制作、新媒體(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運營、影視攝制、應用軟件設計開發、運營策劃。自創辦以來,先后與本地十余家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打造了諸暨本地自媒體抖音、視頻號Hi~諸暨(賬號hizj)。目前擁有本地關注用戶3萬余。 秉承用心、創新的服務理念諸暨智圓行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自我提升,用心為客戶提供具有性價比的影音圖文與信息技術服務。
推薦文章 更多+
拍片計算器-拍片估價

關注我們

牛片網微信公眾號
牛片網官方QQ群
分享給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