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文章會深挖一下導演專業的垂直度。也同時保持我文章的一貫風格……愉快的閱讀體驗+最后來點業內的“小說”)言歸正題,分鏡腳本,又叫拍攝劇本。在專業廣告組的拍攝日和頗具規模電影組的拍攝現場,大家翻閱的都是分鏡腳本;聊的是如何實現分鏡上的設計。主創之間有分歧時,判斷和舍取標準也是分鏡腳本。可以開句玩笑話——在拍攝日,我寧愿丟的是手機,也不是自己那份標注多重信息的分鏡腳本~分鏡腳本是拍攝現場的通關語言,是劇組創作和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的指導綱領。更是導演必須親自做的工作!(無人能替代導演出分鏡。導演只能自己咬牙想破頭~)。為何分鏡的產出過程如此耗費腦細胞呢?且聽我從分鏡腳本的內容上說起……分鏡腳本中的1個鏡頭,包含導演在創作層面的15項思考這15項包括:故事內容/表演內容/景別/構圖/角度/高度/運鏡/影調/概念/氛圍/主要元素/剪輯/VO/字幕/音效。3.攝影景別————大全/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5.攝影機角度———正面角度/側面角度/正側角度/背面角度等7.攝影機運鏡———固定/推/拉/搖/移/跟/升/降/手持等8.畫面影調————明暗層次/虛實對比/色相明暗等把這15項都思考一遍后,導演用畫稿+精簡文字落實在分鏡腳本中——這就是導演創作分鏡中一個鏡頭的過程。如果分鏡腳本設定有20cut(鏡頭),那就是說,導演需要自己在大腦中進行20遍這套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后4項不一定出現在每個鏡頭里。但是,深思熟慮后決定不采用,和創作分鏡時遺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大家也許產生疑問……分鏡腳本的每個鏡頭,不就是一張圖+簡短文字嗎?能包含這么多項的思考嗎?那接下來我們用兩個案例,來看一下這15項如何濃縮(裝在)分鏡腳本中。+文字描述“靳東轉身,對鏡頭娓娓道來,充滿成熟的魅力”攝影景別————文字描述中的“近景”+畫稿畫出的近景(暗調背景并畫出虛實關系。加光斑突出背景需要虛化)美術概念————畫稿畫出的概念上設計:在舞臺上靳東的獨白。后期vo—————文字描述中的“一直沒能下決心換把剃須刀,直到看到它”看似簡單的畫面背后,有著導演復雜而全面的創作歷程。通過這兩個鏡頭可以感受到——分鏡凝聚了導演的創作能力。(導演曉課堂——導演出分鏡)
分鏡的學習,需要按照影片類型才能展開。簡單說明啊,比如文字劇本“一位中年男士疲倦的走回家”——在90分鐘的電影分鏡中,這可以是一個長達2分鐘的鏡頭;但在90秒的故事類廣告中,這個鏡頭的是時長最多為6-8秒。2分鐘的鏡頭VS 6秒的鏡頭,兩者的鏡頭設計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因此學習分鏡,要先學習類型影片的框架(分類,實質,類型技巧),學習拉片(拉片學的是導演思路,不是創作技巧)——之后才具備學習影片的創作技巧,以及落地為分鏡腳本的技巧。最后需要結合市場和預算去學習如何討巧地設計分鏡——這是我在做《職業導演核心課》時從點到線,從線到圓,從小圓到大圓,從大圓到無窮的講課邏輯。《職業導演核心課》按照短視頻——宣傳片——MV——產品類廣告——故事類廣告——創意類廣告——大預算廣告——電影級別共七個類型,用150節視頻課程,超過2000頁課件ppt,以及用我拍過的百部影片,去詳細推導多類型影片分鏡的創作學習。這是一門針對全行業多部門的大課,源于分鏡腳本是拍攝世界的通關語言。那歡迎有需求的學員,在課程中進一步揭秘分鏡腳本——這個古老又神秘,恒久遠的電影語言。文章的最后,我們來點“小說”體的對話,聊的是對于出分鏡腳本的一些困惑。(此段對話剛好發生在我寫文章的當日~)我:可以是粉色的西瓜汁。用力點是設計分鏡思考中的畫面主要元素(第11項)。我們順著主要元素想……如果保留粉色,但改成西瓜汁奶昔。奶昔質感更少的用于拍攝。我:說到薄膜面……我們加一項設定。用攝影技術的高速攝影機拍攝,畫面可以升格到正常速度的2000分之一……能拍到肉眼看不清的薄膜面,能看見粉色薄膜非常明確的形態。(稍頓)再加一項設定——后期剪輯。我們用高速攝影拍到的極致慢+剪輯調回原速度。用這極慢速與正常速之間的張力,令畫面更為少見。或者剪輯考慮用倒放+正放,同時結合速度慢+快,是更不常見的視覺。我:但這些都算常規處理。我們推導一個大膽的:假設杯子是有生命的。給它一點劇情:這是它“墜樓”前的一段生命時刻。在“杯生”的最后階段,它的腦海中浮現了難忘的回憶:第一次容納滾燙熱水;第一眼看見購買自己的主人;被握在主人手中穿過屋子;見過主人與伴侶的親密,與爭吵;在一次爭吵中不幸被“墜落”,碎到地上。剛才的回憶,可以用杯子的主觀視角去拍攝,是它眼睛看到的“杯生”難忘片段。我:讓杯子有生命,讓杯子擬人化!這應該是你希望的不落俗套。還是沒有脫離創作分鏡腳本的15項思考。(用到了第1項故事內容,和第5項攝影機的主觀角度)。我: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故事需要什么?剛才所推導的都是技術層面可以實現的,關鍵在于……技術要為內容服務。故事需要怎樣的畫面,畫面呈現有什么樣的導演設計和個人風格……關鍵是你如何將一切創作出來?這才是你需要花時間去琢磨的。(稍頓)創作,是創作人需要長時間去自我培養,和自我投入的。至于腳本形式上“不落俗套”,只要養成出分鏡的15項思考習慣,再結合你個人不斷提高的創作能力,總能滿足你的導演需求。希望各位讀完這篇文章,也能真正明白,創作分鏡需要從構思,敘事,視覺呈現三個層面上去深入思考。分鏡腳本簡潔易懂,例證豐富,清晰闡述了導演如何在一支影片中流暢的運用專業知識和創作技巧……這些技巧并非大制作電影獨有,我在廣告生涯中的10年一直在運用,并令我受益匪淺。大到駕馭不同類型的影片,小到一個鏡頭的產出,都離不開導演自身所不斷積累的技能技巧。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孫曉迪 來源/影視工業網(ID:iloveCineHello)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OO9BH_ThpqIrLv2mgdUQWw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