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影視工業網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
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一鏡到底”帶你走入“沉浸感”體驗。
《1917》是根據導演薩姆·門德斯的祖父阿爾弗雷德的回憶錄改編的,時間背景放在1917年4月6日,兩名士兵突然受命,要穿過敵軍的戰區,告訴另一邊的英軍新的作戰計劃,否則就會落入敵軍陷阱。
1917年4月6日的"一戰"現場,兩名底層士兵Shofield和Blake穿越法國北部西部戰線荒涼恐怖的無人區、危機四伏的敵占區,暴走英軍另一前線戰壕,必須要在8小時內,潛入敵區傳遞“明日停止進攻"的重要情報,挽救1600人的性命。
故事是很簡單的故事,但是電影的特質在于所謂的“沉浸感”,也就是感應體驗。體驗在紛飛的炮火中奔跑;體驗越壕溝,爛泥地,濕漉漉,雖然四目無人,但是恐怖籠罩心頭;體驗從河流里爬上岸邊時,河水里浮著尸體無助。
導演薩姆·門德斯用技術復刻了一次戰場之旅,全片采用“跟隨式長鏡頭”,拼接成2個小時的一鏡到底。鏡頭代替了觀眾的眼睛和身體,邀請每一位觀者參與到這場逆戰。前去阻止屠殺的救兵,不只是一等兵Schofield和Blake,每位觀眾都是小隊的第三個隊員。
用“一鏡到底”展現“戰爭片”的技術之難
《1917》最大的噱頭正是他的“一鏡到底”。
在世界電影史上,有多位著名的電影人對使用長鏡頭拍攝一部長片做過嘗試,例如希區柯克的《奪魂索》,墨西哥導演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的《鳥人》,真正意義上被傳媒及觀眾認可的“一鏡到底”的電影應該是《俄羅斯方舟》。
電影《俄羅斯方舟》劇照
長鏡頭常常被導演用來展現空間、時間、人物、動作、故事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期間不存在任何的鏡頭剪輯;
戰爭片則為了表現真實,需要大量的晃動跟拍鏡頭,嚴密的剪輯,大量場景之間的快速切換,角色臉部的特寫等,營造出人物緊張感,場景的真實感、震撼感,所以拍攝類型片與長鏡頭的使用理論其實是相悖的。使用長鏡頭拍攝戰爭片的難度可想而知。
2020年2月ASC 雜志專訪羅杰·狄金斯,對于《1917》的拍攝進行了詳細解析。超級硬的干貨,為你解密攝影大師如何玩轉一鏡到底。
以下專訪為 ASC雜志專欄,官方授權發布。
ASC:說到《1917》,您對用一鏡到底的方式來講述整個故事作何感想?
狄金斯:當我在劇本第一頁讀到‘這部電影設想為一鏡到底’時,必須承認我有點納悶。我懷疑這可能是個噱頭,但后來我讀完了劇本,才意識到導演要一鏡到底的意圖。他希望影片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一路跟隨兩位士兵的腳步,感受到其行程的緊迫性。
影片包含大量日間外景戲,因此我知道在陰天的云層下拍攝對影片的連貫性十分關鍵。而且,因為攝影機經常需要360°旋轉,沒有空間設置任何燈光以及布光設備。我很擔心天氣不配合,因為去年英國有好幾個月天空中沒有一絲云。但在我們拍攝期間,也就是4月1號至7月中旬,陰云密布。我們很幸運。放晴的時候我們就一遍遍彩排,一旦云出現,就開始拍攝。
影片是在哪兒拍攝的?
狄金斯:我們主要在謝伯頓制片廠拍攝,我們在制片廠的外景場地搭建了一個很大的布景,其余都是在實景地拍攝的。我們在Bovingdon機場挖了約半英里長的戰壕。我們在Salis-bury平原也拍攝了很多內容,那里是個很大的軍事試驗點,基本被原始草原覆蓋。這里的山丘地形跟索姆河戰場很相似,正是我們需要的。
很幸運,軍方支持我們的拍攝工作。有時拍攝剛好遇上軍方的炮擊訓練,當我們這邊在模擬炮擊時,還可以聽到那邊的響聲,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山谷對面的爆炸。真的很詭異。我們還在格拉斯哥和北約克郡拍攝了一些場景。
我們了解到Arri公司為你們提供了AlexaMini LF攝影機的原型機。是什么讓你們決定選擇這種大畫幅呢?
狄金斯:(在相同等效視角下與Super35mm傳感器相比)稍大一點的畫幅可以使畫面焦點更小些、景深更淺。我喜歡這種風格,因為一戰的照片看起來就有這種質感。我曾經看過有張英軍在挖戰壕的照片特別有趣。其中有個士兵在看鏡頭,我感覺那個男孩臉上的表情訴說了一切。攝影機實際的構圖和景深似乎都符合我們的期待。我用標準LF攝影機搭配Arri Signature定焦鏡頭組試拍過很多內容。
因此,我簽約拍攝這部電影后便立刻聯系Arri的總經理弗朗茨·卡勞斯(Franz Kraus),他一直很愿意幫忙。我說:‘你肯定有一天要制作一臺Mini LF攝影機的。’他的第一反應是:‘哦,我的天吶!’(笑)但后來幾個月我都堅持在問,最后他表態了:’你什么時候要用?’我說:‘我們會在19年2月開始試拍。’他向我保證屆時我們能拿到。果然他們在2月18號送來了第一臺原型機,我們正式開拍前一個禮拜左右又收到了兩臺。Arri真的幫我們度過了這一關。我們在相當極端的條件下測試了攝影機,它們的表現幾乎完美無缺。若沒有這些攝影機,我們根本拍不成電影,至少無法按照我的想法拍。關鍵就在于Mini LF攝影機的尺寸和重量。鑒于我們擁有的穩定設備和長途跋涉的需要,一臺輕量型攝影機是很有必要的。并不是所有攝影機都能幫助我們完成這樣的拍攝任務。
您和門德斯導演是如何設計鏡頭的?
狄金斯:拍攝準備工作很復雜,因為在我們確定給觀眾呈現什么內容、每個場景的機位如何擺放之前,我們無法設計或者搭建任何東西。
當一個士兵在走路時,我們應該跟在他后面拍?還是在他前面拍?如果跟在他后面,我們可以看到他前面多少的距離呢?如果他走向一座城鎮,遠處能看見什么?城鎮在布景中的位置是哪里?他要多久才能走到?我們根據劇本做了個粗略的故事板,然后我們開始在Bovingdon讓演員在無布景的情況下排練,弄清楚每個階段的時間點。比如,我們標出戰壕線,讓演員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沿著走,與替身演員對戲對臺詞,這樣我們可以估算出戰壕挖多長才合適。然后我們用一臺傻瓜相機模擬LF攝影機的構圖,拍攝了另一場彩排視頻。一旦我們確切知曉對布景的要求,美術指導丹尼斯·加斯納(Dennis Gassner)及其團隊就可以開始工作。
您如何完成在戰壕內的拍攝工作?
狄金斯:我們幾乎做了所有嘗試。我們考慮過用飛貓系統,吊起攝影機和遙控設備來拍攝戰壕場景,但是對我來說這樣就少了點人情味,與演員過于疏離。我們還測試了背心式穩定器,效果很好,但是角度受限,只能從一個角度拍攝。然后斯坦尼康掌機皮特·卡巴楚蒂(Pete Cavaciuti)說他可以用Stabileye穩定系統為基礎開發一套設備,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他同Optical Support公司合作,設計了Dragonfly,它基本上是斯坦尼康機械臂與一根能支撐Stabileye的桿子的組合。我們發現這是在戰壕里快速運動拍攝的最穩定的方式。
皮特可以帶著攝影機快速從戰壕一頭倒退到另一頭,找到一個角落,然后轉動身體,將自己置于最佳位置。皮特非常擅長拍這類鏡頭,我們實際上拍攝了很多比我們想象中還要長的鏡頭。我們還用Arri Trinity拍攝了部分戰壕戲份,這套穩定器可以將攝影機升降約6英尺的范圍。掌機查理·瑞澤克(Charlie Rizek)以前從未拍過長片,但他表現好極了。我在Arri駐倫敦公司遇到了他,當時他給我們演示了Trinity穩定器。看他演示幾次后,我問他:‘你能來拍這部電影嗎?’他差點暈過去。(笑)他很棒。戰壕里滿是泥濘,查理要克服困難,前行的同時還要扛著設備保持平衡。我們在戰壕外的戲份也經常使用Trinity穩定器拍攝。
拍攝戰壕外的移動鏡頭時您還使用了什么設備?
狄金斯:有很多,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用器械主管加里·赫姆斯(Gary Hymns)和A組器械師馬爾康·麥吉爾克里斯特(Malcolm Mc Gilch-rist)兩人負責攜帶的Stabileye穩定系統。我們還使用了50英尺長的Techno搖臂和跟拍車,車上架設著22英尺長的Techno搖臂和Libra穩定頭。
我們還用斯坦尼康拍了部分場景,把Stabileye安裝在纜索上拍攝了幾個重要鏡頭,還有一小段是航拍的,有一個場景是把Libra穩定頭架在摩托車上拍攝的。我們使用了電動跟拍車,并在水上公園的回旋道旁鋪設了一段“路軌”來追蹤架有22英尺Techno搖臂的攝影車。在準備期間,我們用了一些正式拍攝時會用到的設備進行彩排,甚至還測試了三點纜索套件來跟拍演員過河的場景。到正式拍攝的第一天,我們把每個鏡頭和要用的配套設備都計劃清楚了。我記得只有一次不得不改變了計劃,純粹是因為那天風太大了。
有幾個非常復雜的鏡頭涉及到好些不同的拍攝方式和切換,每一個都是設備巧妙的組合運用。最長的鏡頭長達8分半。有一個拍攝難度特別大的鏡頭,攝影機安裝在Mini Libra穩定器上,穩定器懸掛在50英尺Techno大搖臂末端的桁架上。攝影機往下探入戰壕,跟隨演員(麥凱)一起升起到某個位置時,兩位器械組工作人員把搖臂上的桁架取下來,開始同演員一起向后走,然后再把桁架掛到第二臺22英尺的Techno大搖臂上,搖臂安裝在戰壕另一側的跟拍車上。
當演員在激烈的戰場中全力奔跑時,跟拍車也隨之移動。順便透露一下,兩位器械師穿著英軍服裝,因此他們可以在鏡頭前跑來跑去,看起來就像是這場戲的一部分。跟拍車移動了超過四分之一英里,最后演員跑回戰壕,攝影機也跟著他降了下去。同時,炮彈紛紛爆炸,許多群眾演員們四處逃竄。我當時在四分之一英里以外的地方遠程掌鏡,安迪·哈里斯(AndyHarris)在另一臺拖車里對焦,汗流不止。(笑)每當我們拍完這樣一個鏡頭,每個人都同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大家都很興奮。我覺得我從未有過如此激動的時刻。
你們拍攝時是如何調整設置的?
狄金斯:我跟數字影像工程師喬什·戈利什(Gosh Gollish)和詹姆斯一起坐在帳篷里。我當時是根據喬什的24英寸監視器進行操作,因此我看的圖像是校準過的。通常我會負責搖手輪和調整光圈,因為要調整的曝光度實在太多了。
如果我們用Trinity穩定器拍攝的話,我會遠程控制鏡頭上搖下搖,所以有時我會一邊移動鏡頭,一邊調整曝光。如果是皮特操作斯坦尼康的話,那我就只調曝光。如果使用Stabileye穩定系統,那么喬什會根據我給的指令調整曝光,在我看監視器并下指令的時候,詹姆斯會用對講機指導器械組。
詹姆斯·埃利斯·狄金斯:鑒于拍攝的距離和工作的復雜性,及時溝通真的很重要。Preston Cinema Systems公司派了RFFilm公司的格雷格·約翰遜(GregJohnson)過來,幫我們訂制處理了無線電,以增強Preston FI+Z系統的信號。
您如何根據演員確定攝影機的機位?比如,在某個時刻,攝影機是跟在后面、走在前面還是并行跟拍?
羅杰·狄金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到與角色之間的聯結。顯然我們無法靠剪輯來呈現演員的臉部特寫,因此如果我們想看到特寫,就必須給出攝影機移動的理由并且找準合適的起始點,這樣我們才能讓攝影機的運動融入整個動作的編排。
在準備期間,我們看了電影《索爾之子》。這部電影很多長鏡頭是從演員背后拍的。雖然這對我們很有啟發,但也讓我們明白,除非演員前面有什么重要情況,否則還是不要讓鏡頭長時間停留在演員的背部。不過有時前面確實有重要情況。當然,怎么把單個鏡頭組合在一起也是個大難題,我們花了大量時間考慮如何組合它們。我們在片場要花很多時間來排練這些剪輯點。回放有助于我們匹配一個片段中演員的位置和攝影機從A位置移動到B位置的速度。
一鏡到底也就意味著您只用了一種焦距。
羅杰·狄金斯:其實是兩個。除了個別內景戲外,其他所有都是用40mm Signature定焦鏡頭拍攝的。在隧道和地堡中拍攝時,我使用了35mm鏡頭,因為我想用稍廣一點的鏡頭來強調幽閉的效果,我想要那種壓抑的感覺。但大家幾乎感覺不到這種過渡,因為場景中攝影機是在移動的。
后期有做大量畫面穩定的處理嗎?
羅杰·狄金斯:有做一些處理,但很少,比我們開始做準備時想象會需要的少得多。我們會在想要的畫面尺寸外留有少量余地,以便后期處理。
您如何為地堡和隧道戲份布光?
羅杰·狄金斯:在由麥凱飾演的斯科菲爾德(Schofield)和查普曼飾演的布萊克(Blake)接到命令的地堡里,我們用500瓦的FEP燈泡模擬了那個年代的照明燈,我們把燈泡調暗,暗到大概只有原本亮度的23%,并讓它們緩慢地發出脈沖,模擬真實燈焰的感覺。隨著攝影機在布景間移動,每個燈泡都會單獨調節以適應鏡頭角度的變化。
起初我以為我們可能會用上纜索系統,然后攝影機放上拿下兩次,但薩姆覺得用Techno搖臂會更靈活。所以我們想辦法用硬紙盒模擬布景的擺放,設計出了一個布景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在硬紙板布景中彩排后,我們決定用50英尺的Techno搖臂吊起Stabileye穩定系統來拍攝這個鏡頭,而且這樣攝影機只需拿下一次。Techno搖臂被放置在布景的左側,攝影機通過天花板上的縫隙降下。為了方便攝影機移動,布景天花板設置了一塊斜隙,一旦攝影機穿過去,就會有一個封蓋將斜隙蓋住。
當斯科菲爾德和布萊克進入隧道時,他們背心上的手電筒會照亮整個布景。燈光師Biggles,也就是約翰·希金斯(John Higgins),用幾組小型LED燈組模擬了手電筒的燈光。LED燈通過一個小透鏡投射光線,我們對透鏡的邊緣進行了噴砂處理,以獲得理想的光束效果。我們想要的是正正好好,不求太過。
您如何為教堂著火照亮夜空的那場夜間外景戲布光?
羅杰·狄金斯:我們在謝伯頓制片廠外景地搭建了那場布景,還設計了一套交互式布光裝置,并在后期用CG生成的燃燒的教堂替換這個裝置。類似的辦法在我拍攝《鍋蓋頭》和《007:大破天幕殺機》時也用過,因此薩姆對此也熟悉。除了幾處軍用信號煙火外,教堂燃燒的火焰是唯一的光源。我們設計的裝置必須是360°無死角的,這樣才能配合攝影機在整個市鎮廣場上移動。
我們用很多Maxi-Brute聚光燈組裝了一個約50英尺高的六層裝置,包括12燈頭的、九燈頭的和六燈頭的。這些都安裝了調光器,我們編寫了一套發光模式,能在我需要更強的光線來聚焦于某個動作片段或拍攝內景時提供更明亮的光線來滿足我的需要。調光師史蒂夫·馬蒂(Steve Mathie)能視拍攝情況調整光線。如果我看著布光裝置,他就會把光線調暗。如果我走近布景追蹤拍攝演員的話,他會在鏡頭四處移動時把光線調亮。我們需要在寧靜的夜晚、輕輕吹著微風的狀態下才能拍攝這個場景,因為我們添加了很多煙霧。但令我意外的是,我們真的遇到了這么完美的天氣。
MiniLF原型機使用什么樣的存儲卡?使用原型機拍攝對你的工作流有什么影響?
詹姆斯·埃利斯·狄金斯:我們把素材儲存在幾張索尼SxS Pro Plus存儲卡里。我們在片門全開模式下拍攝了Arri Raw 4.5K素材,每張存儲卡可以存儲28分鐘的拍攝內容。在準備期間,我花了大量時間為各種系統升級軟件,因為它們無法識別這款攝影機。
比如,我們需要對Colorfront OSD(處理片場每日樣片)軟件進行更新,我們還放棄了起初選擇的解拜耳軟件,因為Colorfront可以優先提供軟件升級。但是我們的(高清)每日樣片工作流很順暢。我推薦劇組使用EFilm公司的EVue系統作為一種安全的方式,讓剪輯師能發送剪輯好的組合素材給薩姆,導演就可以看到高分辨率的畫面了。
我們家里也有一套EVue裝備,我在倫敦時每天早上也會在Company3公司用這種方式播放樣片。我們的樣片調色師詹姆斯·斯萊特里(James Slattery)工作很出色。我們的每日樣片工作流和其他電影的基本相同,只是我們會孜孜不倦地檢查每個鏡頭的調色,以確保組合在一起視覺效果一致。
羅杰·狄金斯:因為要做一鏡到底,色調統一的每日樣片很關鍵。
詹姆斯·埃利斯·狄金斯:我們確實也做到了。羅杰拍攝時就會確保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調色階段通常只需要稍稍調一下光。每日樣片調色師詹姆斯在這方面真的很拿手。我們嘗試在調色完直切剪輯的畫面后直接進行最終調色,現在所有組合后的素材都到位了,我們正準備回倫敦,與來自Company3公司的調色師克雷格·費施(GregFisher)一起用Resolve軟件完成最終調色。
基本上,我們每條獨立的素材都做了每日調色,最終調色時我們要把鏡頭素材融合在一起。融合過程中我們使用了一些特效,但是沒有額外添補別的顏色,因此我們保留了原始文件的原汁原味。這部電影沒有進行大量調色,因為基本上拍攝時的效果就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效果,但是處理某些細節確實需要花費時間。
你們把很多事情都精密規劃好了,有沒有出現過即興發揮的情況或有趣的意外?
羅杰·狄金斯:我們在Salisbury平原拍攝某個鏡頭時,我希望那個對白很長的場景末尾能出現陽光。我查看了所有的天氣預報APP,有個軟件說太陽要從前方來了,但是等了好幾個小時,我們看到西邊的天空什么動靜都沒有。然后,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朵小而平坦的云,我對副導演說:‘做好準備。’一切準備就緒,查理·瑞澤克用Trinity穩定器拍攝了這段十分復雜的表演。我們拍攝這個場景時,恰好在適當的時候,太陽出來了。這是第一遍拍攝,直接放到了電影里——也許只是因為這段表演最好,但也是因為我的好運氣!
技術參數:
數字拍攝
2.39:1
Arri Alexa Mini LF攝影機 (原型機)
Arri Signature定焦鏡頭組
ArriRaw 4.5K片門全開模式
全文完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7544.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