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東北、長于東北,求學于東北、教書于東北。當這樣一位24K純東北人執起導筒,他最想講述的,一定是最地道的東北故事。
但什么故事才算東北故事,怎樣的人物最能貼近當下東北人的狀態呢?
2016年,在一場酒局中,導演蔣佳辰偶然聽到朋友放棄國企工作,但創業未半而中道賠錢的故事。朋友的家人對他放棄鐵飯碗,不務正業的質疑,朋友不甘于維持現狀,拼搏奮斗的血淚史,一下點燃了他的創作欲望。
于是,表象用黑色幽默還原生活,實則想要探討城市命運與個人選擇之間巨大矛盾的《尋狗啟事》,不久便有了雛形。
導演蔣佳辰在《尋狗啟事》片場
6月27日,出品于2017年,2018年在上影節獲獎的《尋狗啟事》,終于在優酷上線。雖然沒有如愿登陸院線,但蔣佳辰還是實現了第一個「小目標」。
所以在第一時間,我們便與這位東北老鐵進行了交流。見字如面,蔣導對電影本身與電影內外的東北,一一進行了解構。
通過視聽語言,讓電影「扎根土地」
《尋狗啟事》圍繞即將碩士畢業卻不慎丟失教授家名犬的東北「小鎮青年」張廣勝展開。擔心丟狗會影響畢業與留校任教的他,與父親老張全城尋狗,引發了一系列荒誕又現實的故事。
《尋狗啟事》劇照
尋狗這件事兒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所以在尋狗的外部動作之外,如何為故事「加戲」,是《尋狗啟事》平衡真實感與戲劇性的關鍵。
劇本階段,經過多輪打磨,蔣佳辰發掘了大量東北的人情事故,并創造出張廣勝這個有東北青年典型特點的人物。但在拍攝前,如何將世俗化、生活化的小事拍攝成有風格的影片,成為導演必須攻克的難題。
為此,他查看了大量參考影片,結合《尋狗啟事》本身無需蒙太奇的特質后,敲定了客觀的跟拍攝影,并嘗試用達內兄弟紀錄片式的一場一鏡,表現第三人稱視角下的冷靜旁觀。
此外,在單線索的敘事結構中,鏡頭始終對準張廣勝,跟蹤他尋狗,尋找自我的過程,所以為了有尋找的焦急感、不斷行動的靈活性以及市井生活的喧囂粗糲,蔣佳辰和攝影師決定全程采用和角色距離更近的35mm的短焦鏡頭,增強鏡頭內外的互動效果。
這一嘗試不但讓影片在質感上貼近現實生活,片尾導演借人物提出的選擇問題,也直接通過屏幕觸及到了觀眾內心。
《尋狗啟事》截圖
除了在拍攝方法上做文章,語言作為一方水土的文化產物,帶有強烈的地域特性。在蔣佳辰看來,“東北人的性格,就是通過語言表達的。東北話中的諷刺感、幽默感也是長期形成的特點。”
因此,《尋狗啟事》與東北人愛嘮嗑的習慣相輔相成。
作用在電影中,一方面,尋狗是尋找、詢問的行為,天然需要語言描述,所以多對白的風格,讓電影更像生活場景的再現。另一方面,雖然故事本身充滿沖突與爭吵,但東北話自帶的幽默,會消解兩者的攻擊性,并增加電影的喜劇效果。
綜上所述,無論拍攝手法還是對白的設置,導演都希望電影更像對東北社會環境下,東北人生存狀況的還原。即便有修飾、有戲劇化的處理,但也需要盡量不著痕跡。
也正是源于導演對真實感的要求,《尋狗啟事》得以在東北目前的社會語境下生根發芽。
「東北文藝新浪潮」
在蔣導的想象中,電影臺詞全部是東北話,地氣是接的死死地,但東北之外的人,可能會有理解上的差異與信息獲取上的缺失。
不過,在《尋狗啟事》參加紐約亞洲電影節時,很多美國觀眾對于理解故事和人物完全沒有問題,會心的笑點與探討甚至多過于國內。據他回憶,“一個美國大娘滿頭白發,拍著心窩說感覺非常有共鳴,笑過后內心還有點壓抑。”
導演蔣佳辰在紐約亞洲電影節
聽大娘這么說,蔣佳辰挺高興,能感受到壓抑,說明這位美國大娘看懂了導演的表達。但在壓抑之外,觀眾的笑也是他極為看重的。
因為電影用笑來對抗壓抑的方式,本身就來自于東北人從古到今對抗嚴寒,挑戰自然的過程。
期間,東北人賴以生存的本領就是消解苦難,自求一樂。所以東北的文化形式,大多是詼諧幽默、解構自嘲的,用蔣導的話說,“影片壓抑的感覺,準確說是「小確喪」,拿到東北這片土壤,還是要用戲謔的方式還原。”
《尋狗啟事》劇照
只是,再笑、再鬧,東北現階段的形勢就擺在那里,鏡頭中張廣勝無力改變,鏡頭外,這也是每個東北人必須面對的現實。作為前「共和國長子」,東北這幾十年已經被各種后浪拍在了沙灘上。
但以張廣勝為代表的東北青年,似乎與落寞的城市迥乎不同,難涼的熱血讓他們或主動或被動的與社會產生抗爭。
這種天然的矛盾沖突中,有人選擇逃離,去更大的世界找尋公平與自由。有人在濃煙滾滾的煙囪下、在酒后的十字路口,咀嚼著身不由己的無奈。
選擇本身無關對錯,但該如何選擇,是蔣佳辰通過《尋狗啟事》提出的問題。
影片中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在采訪時,導演卻對東北人才的流失表達了惋惜:“我希望有更多人留在東北,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安穩的工作,而是能建設東北,在這里奮斗。”
為了這個愿望,也為了能讓自己潛心創作,蔣導選擇回到母校魯迅美術學院任教。在教學之余,他帶著學生拍片,積累經驗。期間,《迷途》等一系列短片作品、《羅曼蒂克之城》等獲獎長片,都在他的監制下完成。
導演蔣佳辰監制作品《羅曼蒂克之城》劇照
這幾年打造「宇宙」的說法盛行,我們也問到蔣佳辰是否有創建「東北電影宇宙」的想法。他一邊說著不敢當,一邊卻闡述著自己對近幾年東北嚴肅文學、影視、音樂、新媒體等文藝領域躍躍欲試的欣喜:“可以姑且稱之為「東北文藝新浪潮」。”
這個說法聽著新鮮,卻頗具東北精神。如果東北這片黑土地真能掀起「新浪潮」,那無疑是很多身處異鄉的東北文藝工作者,共同的期許。
青年導演要有一股「勁兒」
在這個影視行業冷到刺骨的年景下,青年導演、處女作帶來的活力,無疑是提振行業士氣的一陣腎上腺素。但對于青年導演而言,從0到1,太難了。
就蔣佳辰而言,從二十年前三五好友為了追求電影夢想,杯子碰到一起,到亦步亦趨的前行,發現身邊已空無一人。孤獨不可怕,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才最為傷神。
好在,即便是最艱難的時刻,他也沒有放棄,在一部部短片的拍攝過程中,蔣導得到更自由的發揮,更切實的理論,這些經驗,讓他在面對監視器時,能辨別哪個是好戲,哪處有問題。
導演蔣佳辰在片場
2016年,《尋狗啟事》的劇本完成后,蔣佳辰參加了第一屆青蔥計劃,在最敏感、最焦慮的時刻,扶持計劃在專業上的認可、視野格局的開拓,讓希望走上電影之路上的他,增添了信念和力量。
期間,導師王紅衛對蔣佳辰說,“青年導演正處于能犯錯的年紀,想把電影做到完美的結果常常是平庸,反而失去了青年導演最大的價值。沖勁、猛烈是你們的特質,一定要拍有勁的電影。”
這句話蔣導深有感觸,在拍攝《尋狗啟事》時,各方對創作的質疑不絕于耳。有人說對白太多太啰嗦,有人說妙語連珠、金句層出;有人認為鏡頭太晃太難受,有人認為特別有身臨現場的生活感。
聽到此類討論,導演不住感慨,“這些問題是沒辦法回避的,所以對于我或者其他有類似經歷的青年導演,想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怎樣去完成才是重中之重。忙目聽從意見,糾結于對錯,只會平增從0到1的難度。”
導演蔣佳辰
感慨過后,蔣佳辰話鋒一轉。雖然疫情期間,電影行業再遭重創,他第二部電影《思想沒問題》的剪輯工作也被暫停。但東北人習慣用幽默化解壓抑的這股勁兒,始終能支撐他走在追夢的路上。
所以路途雖然遙遠,但路上突破的荊棘林、結識的新朋友,都是繼續前行的力量。
只要步履不停,堅定信念,對青年導演而言,從0到1也并沒有那么遙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老九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LtQ59Iq4Dkvwpo24HDI6w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7475.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