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個“新時代”來得猝不及防。
2019年,影視行業的人只是面臨“資本寒冬”的壓力,但到了2020年,疫情帶來了沒有盡頭的“至暗時刻”——百萬影院從業者,至今仍在各種不確定之中持續焦慮。覆巢之下,傳統影視公司傳出各類虧損、裁員、高管離職、創始人變賣資產等消息。悲觀情緒,蔓延至每一個影視行業從業者,沒有一個人是看客。
而昨天,一個在朋友圈廣泛傳播的消息似乎給行業帶來了相對積極的信號——騰訊影業發布公開招聘,職位包括自制工作室總監、制片人、劇本編審、影視制作管理等,主要集中在制作領域。在行業看來,騰訊影業這種“逆周期”的招聘操作,有點巴菲特“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意味,至少說明,騰訊對這個行業依然懷有信心。
而就在這個招聘信息之前,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在兩個月內先后接任了閱文集團的CEO和貓眼娛樂的非執行董事。人事變動背后,騰訊進一步打通新文創生態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今日,網上也盛傳,騰訊計劃入股愛奇藝,以此持續提升在網絡視頻領域的競爭力。
回想5年前,人大代表馬化騰在參加兩會時,明確提出騰訊未來專注做的只有兩件事情——連接與內容。一切似乎早有鋪墊。
回到影視領域,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騰訊影業招聘自制人才除了傳遞對產業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也許是釋出“升級自制,聚焦主投主控”的信號——在成立五年之際,隨著新文創布局的不斷深化和擴容,騰訊影業也正迎來兼具挑戰和機會的新階段。
打造更多的“《慶余年》”們
作為騰訊新文創生態中的一環,騰訊影業從成立起,就在強調“不孤立做影視”。“不孤立”可以簡單分兩層含義:首先是加深集團外行業伙伴的合作,另則是在內廣泛實現業務聯動。前者融入行業,吸收經驗,解決具體的行業問題;后者則構成了騰訊內容體系的核心能力之一,畢竟,對于騰訊而言,靠影視“賺快錢”絕非首要目的。
所以過去5年,對外,在制片領域騰訊影業同索尼、Skydance、北京文化、中影、橫店集團等數十家國內外影視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對內,其逐步搭建起涵蓋制作、宣發、版權、IP授權等業務在內的影視產業鏈路,在內容創作方面也開拓出六大文化產品系列,培養內容DNA。
去年底,騰訊影業等到了籌備3年的《慶余年》。《慶余年》的成功給男頻IP影視化樹立了樣本,過程里,騰訊影業作為攢局者及承制方,負責全程管理及各家出品方間的協同調度;新麗作為聯合承制方之一深耕創作,把控內容;閱文則起到保留原作故事精髓以粉絲引流的作用。同時,在版權聯動開發上,騰訊影業也嘗試打造劇游聯動。就在昨天,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發布第一批共55款過審國產游戲名單中就有《慶余年》。
可以說,作為2019年末爆款劇集,《慶余年》的成功給騰訊影業的內容自制打了一劑強心針。
水到渠成的“主投主控”時代
自制能力,毫無疑問是影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主投主控也一直是國內電影公司最為重要的評價標準之一。也正如此,大的電影公司都會發布自己的片單,來彰顯實力。最早有能力主投主控的公司,都是萬達、華誼等擁有雄厚實力的老派公司。互聯網影企涉足影視的初期,也多通過資本投入、宣發合作等成為“聯合出品方”,它們主導誕生的行業爆款相對稀缺,所以一直被認為缺乏內容DNA。
一定程度上,主投主控也體現了電影公司對內容的自信。影視行業內容為王,主投主控則體現了電影公司對觀眾口味的精準把握、在內容層面的殺伐果斷,一旦“押中”爆款,也意味著更大的項目收益和可觀的資本市場回報,連續押錯數次則有可能為影企帶來不小的困境,甚至崩盤。這幾年,壞猴子、北京文化、開心麻花等新型民營影企,無不是憑借主控項目的出色表現成為行業新秀。
同時,隨著“內容為王”成為行業共識,優質內容對資本的依賴正在逐漸減弱。過去,傳統大公司的優勢更多地集中在資金和渠道層面,而在內容輸出上,要么通過綁定主創團隊孵化作品,要么通過甄別優質內容進行投資,但這兩種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風險。
加強自制及主投主控,正是應對這種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騰訊影業也一直在有計劃地推動自制之路。從過去的“聯合出品”,到去年底連續推出《慶余年》《從前有座靈劍山》《第二次也很美》三個爆款,且前兩部,騰訊影業還是項目發起方,成長有目共睹。最近,同樣改編自閱文IP,以及再度與新麗聯手的劇集《贅婿》也官宣了主創陣容,《慶余年2&3》據說也都在緊張的籌備中。
騰訊的新文創生態聯動越發緊密了,而要做好新文創生態中的“IP放大器”,提高自制和主投主控能力,是騰訊影業不得不攻克的難題。程武最近的2次人事任命,對騰訊影業都是利好,而利好的另一面則是更高的要求,即更好地“承上啟下”:在上游,鏈接閱文龐大的IP資源,為IP影視化提供路徑;下游,騰訊影業搭建了自己的發行團隊——騰影發行,去年也與貓眼成立“騰貓聯盟”,嘗試建立起完善的發行和宣傳渠道,最近,隨著程武身份變化,二者的關系也進一步加深;另外,依托于騰訊平臺及內容資源,騰訊影業還擁有豐富的影漫聯動、影游聯動等跨次元想象空間。
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IP價值鏈條,想要這個鏈條運轉得更高質高效,騰訊影業必須提升IP開發能力。
另一方面,讓精品內容成為主導,也是疫情后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疫情之下,觀影人群消費習慣“線上化”的轉變,對于影視行業未來影響深遠。離開電影院良久,人們愿不愿意再次走進電影院,會成為行業不久后就需要解決的難題。歷史也證明,越是在這樣的低迷時刻,越需要真正的精品來“救市”——馮小剛《甲方乙方》開創了賀歲檔時代,給當時跌入谷底的中國電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張藝謀的《英雄》,則讓好萊塢認識了中國本土商業化大片的力量。而最近數年,《泰囧》《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類型片,也通過精良的制作以及不斷提升的敘事能力創下一個個票房紀錄。
長遠來看,影視行業也需要放棄靠資本和人口紅利驅動的思路,將重心回歸到內容生產上。騰訊影業的這次的“逆周期”招聘,可視作是在為進一步提升自制能力做準備。
路就在那里,不得不走。不論騰訊影業還是整個影視行業,都需要經歷艱難的挑戰,才會得到想要的社會及商業回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楊倪 來源/影視產業觀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thVZAvo2hyy-aJYk82z32A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7152.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