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我年中會做一個營銷盤點和回顧類的內容,但由于疫情期間已經寫過類似的東西了,我就簡單聊聊下半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認為的營銷方面的趨勢及變化。今年上半年品牌無法忽視的營銷話題有兩個,一個關于B站,一個關于直播,我們先從這兩個說起,然后再說說別的,比如后疫情的營銷影響之類的。熟悉我們的讀者應該知道,我們一直看好直播帶貨,認為直播將是未來一種普遍應用的信息表達方式,在營銷方面會成為詳情頁一樣的存在,而店鋪主播,實質上就是線上的銷售員,直播將成為品牌營銷、電商平臺的標配。盡管近期直播帶貨存在過熱現象,也被爆出各種直播帶貨的坑,但這都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必然,并沒有影響我們對直播帶貨的整體積極判斷。根據我們獲取到的一些品牌方在電商平臺上的數據,直播帶貨占不少品牌銷量比重越來越高,增速不減。直播帶貨當然會不斷深化、專業化、多元化,慢慢形成壁壘和專業分工,這也是吳曉波等人直播翻車的一個原因,關于直播我們以后還會專門寫篇文章進行更多探討(或者也可以翻翻我們以前的相關文章),但總體來看,直播如何與內容互動、品效如何結合是短期值得關注的地方,長期來看,直播也可能會成為一類文娛產品。我們依舊建議品牌方密切關注各個平臺的直播政策并加以嘗試,尤其是微信在直播等方面的動靜,當然,品牌也需要擺正心態,直播歸根結底也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并不能解決本質上的品牌問題,更不是萬能藥。B站今年的增長大家有目共睹,用戶量的增加會帶來較大的營銷機遇,畢竟營銷的原則就是:用戶在哪,營銷就要覆蓋到哪。高增長的B站,顯然也沒這么快飽和。我們以前在關于社區文化的文章中表達過,B站的破圈增長,與良好的社區氛圍不可兼得,這是知乎、豆瓣、貼吧、微博、朋友圈等無數社區產品都驗證過的事情,B站也不會例外。但B站官方依舊在堅持社區文化的維護,這對品牌方而言,其實是拉長了適合B站文化內容的營銷紅利期。B站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展示出了營銷潛質,典型的案例是釘釘的《釘釘本釘》,以及近期騰訊的“老干媽事件”視頻及B站動態。當然,朱一旦和回形針的視頻也在B站獲得用戶歡迎。有意思的是,釘釘和騰訊的B站營銷都是基于公關危機事件做的反應,可能意味著B站主動制造大眾傳播話題的能力還有欠缺,但非常適合在年輕群體中實現二次傳播發酵。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B站的負面輿論也容易擴散,阿里、騰訊相關的視頻負面輿論(彈幕)并不在少數。整體上來看,B站在全網的傳播能量已經不容忽視。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疫情對營銷行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防疫抗疫是一個長期過程,今年下半年很可能依舊會在地方上有疫情的死灰復燃,在疫苗出現之前疫情不會被完全撲滅。長期的疫情影響,會塑造大眾的行為、進行用戶教育,這在今年上半年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了。總體來說,疫情會在兩個方面影響用戶行為:第一,從用戶的心理認知上,用戶更加注重健康和品質感,愿意為健康支付更多溢價,保健品、衛生用品明顯受捧,盡管健康一直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如今用戶對其的重視更甚。此外,這也會催生一些健康概念的炒作。第二,從用戶的消費行為上,用戶更加側重于線上電商和虛擬經濟,直播帶貨、線上教育、線上會議、娛樂綜藝等產品,都培育了相當的用戶粘性,對線下商業有明顯的沖擊。我們也可以聽到不少線下零售品牌資金鏈緊張、甚至破產,而線上產品卻維持了不錯的復購率和留存率。當然,線下消費的放開增加了疫情爆發風險,疫情的反復會是波段式的,這也造成了用戶行為的反復變化,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品牌線上線下的營銷分配。線上營銷的競爭顯然越來越激烈,而線下營銷已經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也可能是某段疫情緩和期的營銷洼地,有一定的營銷紅利可供挖掘。傳統營銷的物料內容創作基于大數法則,目標是為了引起最大數量的目標用戶共鳴,但只要廣告物料被創作出來,就會進行全渠道的鋪蓋,這其實是一種分發型的思維,原因在于傳統媒介整體上是同質化的。但這種“一稿多投”的分發思路,已經無法匹配當下的媒介環境了,因為如今每個重要的媒介平臺,都有自身的獨特特質和傳播方法,相應的傳播內容、物料需要進行渠道定制。一個能在B站火的傳播視頻,未必能在西瓜視頻火,一個能在小紅書進行種草的投放方法,未必能在微博上奏效。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幾乎每個都是營銷重地,每個都有獨特特質。這種獨特特質可以從平臺上品牌發布的內容明顯看出差別,你可能會發現,B站上的每個品牌發布的高熱度內容都有著明顯的語境相似性,而這種語境與小紅書等其他平臺是明顯不同的。(這對品牌到底是好是壞?品牌獨特特質似乎不重要了?這些問題我們以后也會單獨寫文章聊)總而言之,每個單獨平臺都需要進行精細化的運營和傳播規劃,這當然也加大了品牌在營銷上的資源投入。我們一直不建議廣撒網且蜻蜓點水式的營銷,在未來人群細分、渠道細分的時代,粗放型營銷效率只會越來越低,建議選擇最匹配的平臺,精耕細作。也就是說,品牌并不是每一個平臺都需要覆蓋,對于中小品牌而言,在一個平臺上穿透已經足夠(難)了。根據我們與朋友的交談發現,對于不少廣告公司而言,傳統的廣告營銷及投放業務正在變少,而運營式的業務占比越來越大,比如說新媒體代運營、直播營銷、社交內容傳播、流量運營等。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運營式的營銷動作也更匹配品牌方需求。營銷的運營化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原因也不難發現,一方面是上文說的渠道及人群分化,精細化的營銷就少不了運營方面的一連串動作做支撐;另一方面是獲客成本增加,品牌希望流量進行復用,其實就是所謂私域流量的走紅,而私域流量營銷本質上其實是用戶運營。對于品牌而言,區分營銷和運營意義未必很大(但可能涉及到內部部門分工及組織架構問題),但趨勢在于,以往短平快為主的營銷傳播動作,正在全面轉向長期互動式的用戶觸達,這對不少傳統品牌而言,在短時間內難以轉化思路,因此一些新零售品牌才有機會彎道超車。對于代理商而言,營銷的運營化也產生了種種影響,傳統代理商擅長做公域的大眾傳播,而運營式的營銷動作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并且需要重投入地定制方案,導致代理商利潤率下降。簡單來說,運營式的營銷讓營銷服務行業的競爭加劇。前兩年微信的動作明顯遲鈍了,這點無需否認,最直接的證明就是微信作為第一大app,卻沒有抓住短視頻內容消費這個全民級的重要趨勢。今年以來,微信在產品上的動作十分多,盡管褒貶不一,但顯然在變化中藏有許多機遇。看一看、視頻號、公眾號、小程序直播、微信店鋪、搜一搜、微信圈子等產品都出現不少功能上的優化,我們相信微信不會錯過視頻、直播、電商這幾個重要戰場,這也是值得品牌密切關注的部分。盡管我們對微信的部分改動持保留看法,但微信畢竟是十億量級的產品,任何產品變化都可能催生流量紅利,尤其是與電商、帶貨相關的紅利。此外,企業微信也在進行不斷完善,可能會給品牌帶來出現不少用戶運營、用戶拉新上的新玩法。由于影響面太大,微信的改動一直相對謹慎,但今年上半年微信也出現過反復改動的情況,可見微信的產品調整勢在必行,建議關注微信店鋪、直播帶貨相關動態,并及時試水試錯。除了上面說的這六點,今年全球范圍內的經濟政治情況都有較大不確定性,比如說對于出海企業,連續遭受了海外疫情爆發、黑人種族運動、下架中國APP三大“黑天鵝”,受到了不小影響,再加上今年下半年也是美國大選關鍵期,大國之間的博弈也會對商業層面帶來不少影響。總而言之,這是個黑天鵝頻發的年代,我們很難精準地預測什么未來,但正如丘吉爾說的那句老話,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鄭卓然 來源/傳播體操
原文: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62408.html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