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王老吉和加多寶這對生死冤家糾纏多年,因為廣告語、配方、紅罐、商標權等紛爭不斷。最近這兩個品牌再次“上火”,這一次是因為廣告語案杠上了。
從加多寶涼茶官方網站看到,加多寶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該裁定書指出:“怕上火喝XXX”廣告語由加多寶首創且持續使用。
簡單回顧下這起廣告語案的始末:
2014年3月,王老吉起訴加多寶,稱加多寶“怕上火喝加多寶”廣告語涉嫌不正當競爭;
2015年12 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定廣告語專屬王老吉品牌,加多寶須停止使用該廣告語;
2017年11月,廣東省高院就“怕上火”廣告語案的終審裁決:加多寶“怕上火喝XXX”等廣告語句式改用在“加多寶涼茶”產品上,不構成不正當競爭。兩家企業可共享“怕上火”廣告語。
如今最高法一紙裁定,意味著加多寶重獲“怕上火喝加多寶”使用權。至此,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廣告語案”可以說塵埃落定告一段落了。
為什么加多寶對這句slogan如此執著,還鬧上最高法,在我看來有兩點:
一是“貴”。
正所謂“一字值千金”,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加多寶自稱為“怕上火喝XXX”廣告語累計投入了38億元。
誠然,砸出去的不僅僅是錢,還是構建用戶心智的成本。
市場是檢驗廣告的唯一真理。一句廣告語只有不斷傳播,積累用戶心智這一環節到一定程度,才能搶占終端。
加多寶過去大規模投放廣告進行飽和攻擊,早已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壁壘。
二是“好”。
“怕上火喝加多寶”短短7個字濃縮了精華,不僅戳中用戶怕上火的痛點,并且給出了消除恐懼的方案,高效傳遞了加多寶的使用場景和功效,構建“上火=加多寶”的消費場景。
作為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加多寶也用廣告語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文案,一句話就夠了,它可以為品牌實現“一句話營銷”。相反如果文案力不足,砸再多錢都是徒然。
正如華與華所說,廣告語不是你說一句話給別人聽,而是你設計一句話讓她能說給別人聽。這表達的就是,廣告語不止是傳播,還要“播傳”。而“傳播”兩個字中,“播”比“傳”做起來更加困難。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川上徹也《好文案一句話就夠了》一書,里面就分享寫好一句話要點。結合書中提供的方法論,為大家重新梳理一些文案技巧。
顧名思義,就是圈住特定的對象來溝通,讓人覺得與自己有關,進而產生感同身受。這樣可以為用戶賦予“主角光環”,不會讓文案與用戶擦肩而過,而是跟他們產生雙向互動。
我們常說的“關我屁事”、“關你屁事”雖然聽上去是罵人,但卻真實揭秘了一個真相:
關我事才是事,寫文案亦如此。
比如,中國銀聯圍繞疫情拍的大片,就將疫情比喻成一場大考,取名為《我們都是答卷人》,表達了疫情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底層意義。
試想一下,如果中國銀聯改為“他們都是答卷人”或者“醫生、學生、老師都是答卷人”,顯然就沒那么有代入感了。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醫生,也不是人人都是教師。
又如RIO微醺聯合周冬雨拍攝的《走在雨中》,一句“終于,我把自己還給自己了”濃縮了廣告的精華 —— 一個人喝酒,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該文案不僅營造了一人喝酒的場景,還強化了“RIO微醺 = 一個人的小酒”的產品定位。
前面我們說了,一句優秀的文案,必然是利于傳播。這就需要我們要能寫出節奏感強的文案,所以不妨像唱歌一樣去寫文案。以B站短片《后浪》為例,最后落版的文案“奔涌吧,后浪”,就是一句富有節奏感的文案,契合了我們日常說話的語感。
同理,健身平臺KEEP去年推出的《怕就對了》廣告,其中的“怕就對了”,就像是脫口而出的口頭禪,朗朗上口,讓人記憶深刻。
文字是抽象的,數字是具體的。有時候給文案加入一個具體數字,就好像立了一把可丈量的尺子。因為有了感知力,讓事物更加直觀形象。
比如最早百度外賣推出過一支廣告,有句話讓人記憶猶新:人生不過76000多頓飯。
如果百度外賣只是單純描述為“人生不過一日三餐,四季五味”,傳播效果顯然會大打折扣。
雖然也是用了數字,但文案感受起來還是比較廣泛。把“一日三餐”的抽象概念,具體到“76000多頓飯”,本質是放大了每一頓飯的唯一價值。這樣更容易激發用戶對于“每頓飯都值得被用心對待”的認同感。
品牌寫文案不能光是自娛自樂,偶爾也要拋出問題引導用戶“答題”,這或許會收獲出其不意的互動效果。
即使他們不參與討論,問題往往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吸引他們往下看解除心中的困惑。
方太一則《我們真的需要廚房嗎》的廣告,在短片中就以提問式文案開篇,引出“有廚派”和“無廚派”的兩派觀點。
這樣一來,不僅避免品牌一刀切“蓋章定論”,還能把問題的答案交給用戶接棒,不管做不做飯的人都會感興趣。
包括不久前快手一句刷屏的文案 ——《為什么要喊奧利給》,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多數人盡管認為生活本來就應該打氣,但還是會忍不住一探究竟。
人都是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嘗試在文案加入產品效果,給用戶打下一針強心劑,讓他更好地平衡利弊。
比如京東過去提及的“多快好省”。
還有每日優鮮主打的口號“最快30分鐘送達”,給消費者清晰傳遞明確的利益點,就是配送夠快,速度有保障,瞬間消除用戶對于配送過長的顧慮。
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比起介紹產品功能,他們更關心“我能獲得什么”。當然,這樣告知效果的前提是絕不虛假宣傳。
除了二手車、二手房,文案其實也有“二手”,我們要學會“改造”文案。
成語、俗語對于多數用戶來說接受程度更高,傳播成本低。不妨搬出大眾熟悉的文案、流行的網絡詞進行二次創作,以玩梗、造詞形式呈現等,提高用戶記住文案的效率。
德芙2019年聯合故宮推出聯名款,主打的slogan就是“宮送新福,年年得福”。
借助“宮送”與“恭送”形成的諧音,組成全新祝福文案:既點出了故宮的聯名方,又傳遞了“送祝福”的動作。
還有前段時間,高德地圖圍繞“周三打折日”活動寫文案,為了強調折扣的亮點,將“低的顯而易見”改造為“低的顯‘鵝’易見”。
高德地圖聰明的地方在于,為“顯而易見”成語加入動物的符號。一字之差。效果卻截然不同。
奧格威曾經說過 ——“廣告應該說真話” 。
假話雖然動聽,但最好的溝通套路就是真誠,以品牌的名義講出大家的大實話,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鳴,還可以借此表現品牌真誠的一面。
不華麗,不浮夸,是真話的正確打開姿勢。
看臺灣宜蘭礁溪老爺酒店的一組文案:「有些任性,大人才懂 第二季 —— 天后休假中」,句句大實話,把“想休卻不敢休,不能休”的真相隱藏其中。
還有寶潔近兩年母親節主題“愛在日常,才不尋常”。細細品味,其實寶潔點出了很多人母親節只是線上過節,告訴消費者最好的關愛,應該是重在日常陪伴。
網易蝸牛讀書一組“時間出新知”的文案,也有這么一句話很真實,“總說靜不下心讀書,可不讀書怎么靜下心來?”
文案一語中的,揭露大家以“靜不下心”的慣用借口,作為逃避讀書的方式。
所謂五感,就是聽覺、味覺、視覺、嗅覺,觸覺。從感官角度出發創作文案,如同給你的用戶現場直播,喚醒他們的五感記憶。
一般來說,這種方法寫更適合用于寫美食、飲料文案,讓人一看就覺得文案“下飯”、“好吃”。最經典的莫過于M&M's的廣告語“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再拿最近很火的《風味人間2》文案為例,有一張海報是這么夸“肉” —— “世界上沒有一塊肉可以是一座孤島”。
文案堪稱走胃走心,遠比“真香”更貼切,不僅僅把肉感寫到胃里,還成功挑動了大家的味蕾。
還有不得不提的餓了么星選,就曾以“不時不食”主題推出了“饞哭”的短片。我對其中一句描寫“京味齋”的文案,印象深刻:“每一口,都是春天”。
讓人透過短片,就能腦補春筍的鮮嫩清脆口感,咬一口滿是春天的氣息。
愛聽故事是人之天性,富有故事感的文案因為擁有生活的樣子,可以增加文案的煙火氣。
在用文案講故事這一點上,最擅長的就是支付寶、江小白和方太,總能用一句話包裝一個故事,觸動人們對于身邊熟悉事物的聯想。
江小白最近出的“云畢業”文案,就是鎖定畢業故事場景,以打包行李的畫面傳遞畢業的不舍,滿滿的故事感。
用好比喻的關鍵,是對生活同類事物有洞察,才能對熟悉的事物信手拈來,幫助用戶進一步理解文案,更好地腦補畫面。
就像方太“蒸汽放映廳”的兩組文案,把夫妻關系經營比喻做“火候的把握”,比喻成“水與火”,看好火候、水火交融才能相處融洽。
當然因篇幅有限,以上只是淺談一些文案技巧。但經過盤點這些文案,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加多寶對于“怕上火喝加多寶”文案如此“長情”。
一句好文案,必定是經過千錘百煉推導出來的。
好文案并不需要太長,關鍵是怎么用一句話,就說到消費者的心坎上。句句有理,句句有力,才能將品牌敲進用戶的心智中。
就像分眾傳媒江南春說的“讓自己的品牌成為新品類、新特性的代言者,有助于品牌建立起較深的護城河。”
每個消費者的心智,就好比一個容器,容量大小有限。護城河這條河一旦裝進消費者心智里,就很難改變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廣告創意 來源/數英網
原文: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312724.html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6729.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