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導致名為“弗洛伊德”的黑人致死,輿論的不斷發酵導致全球再一次掀起BLM(Black Lives Matter)反種族歧視運動,成為新冠肺炎之后品牌方所面臨的又一大“黑天鵝”事件,如今BLM運動引發的騷亂依舊在繼續。
或許是受到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品牌方開始做出種種對外發聲及應對,成為6月以來最奇特的品牌傳播動作。
最早對弗洛伊德之死做出反應的是耐克,5月29日,耐克發布了一支黑白PPT式的公益廣告片《For Once,Don’t Do It》,呼吁大眾重視種族問題。從以往的“Just Do It”到“Don’t Do It”,耐克的廣告片引起了不少人關注。
Nike廣告片截圖
也正是因為BLM事件的發酵,讓耐克和死對頭阿迪達斯走到了一起,5月30日,阿迪達斯轉發了耐克的推特,并表示一起向前、一起改變。
隨后,寶潔、可口可樂、麥當勞、百事可樂等各大公司都開始對外表達對BLM運動的支持,不少品牌將頭像更換至黑色。
隨著BLM運動本身的愈演愈烈,各大品牌開始展現了極強的求生欲,也讓不少人認為BLM運動本身開始開始變質。
最先遭到沖擊的是各種具有“美白”效果的產品品牌。
盡管強生董事長在6月2日便率先表示投入1000萬打擊美國種族主義和不公平現象,但是兩周過后,強生旗下的兩款美白產品品牌“露得清”以及“可伶可俐”依舊被BLM支持者聲討,這兩個品牌在部分地區的廣告詞中均帶有崇尚“美白”的意味。而強生旗下的邦迪創可貼也開始宣布推出針對不同膚色的創可貼產品。
隨后,涉及黑人形象的品牌也開始受到波及。6月17日,百事旗下的早餐品牌“杰邁瑪阿姨”表示要調整品牌名稱并移除使用近百年的黑人阿姨形象,以表達對BLM運動的支持。
杰邁瑪阿姨成立于1800年代,其經典的品牌形象源自于一名前黑奴,而抗議者則認為這是對黑奴系統的一種變相支持。
而瑪氏旗下成立于1964年的速食米飯品牌“本叔叔”也表示正在考慮修改品牌名稱和形象。“本叔叔”名字來源于一位德州非洲裔老農,形象則來自于芝加哥一位廚師,有人指出,在南方有“叔叔”、“阿姨”的稱呼是因為大眾不愿意把非洲裔美國人稱為“先生”和“女士”。
成立于1961年的美國糖漿品牌“巴特沃斯夫人”在產品瓶身造型上采用了模擬女性的透明包裝,但由于糖漿呈黑色,抗議者認為包裝暗示了黑人對白人的服務。
高露潔旗下的“黑人牙膏”更是躺著中槍,在輿論壓力之下,高露潔也做出聲明將對“黑人牙膏”的品牌、標識、包裝做出重大改變。
6月27日,歐萊雅集團發出聲明宣布,從所有改善膚色的產品中刪除‘美白’、‘白皙’、‘亮白’等詞語,因為企業“致力于推崇所有膚色”。隨后,雅詩蘭黛、聯合利華等不少美妝品牌都紛紛表示將擴充產品色度選擇范圍,并招聘更多的黑人員工。
近日,CK更是推出了一套“驚世駭俗”的平面廣告,海報由一位黑人大碼女模特拍攝,而這位模特集合了眾多“政治正確”要素,她不僅是黑人、大碼模特,還是一位跨性別者、女同性戀、演員,海報一上線便引發了大眾關注。
隨著事件的發展,社交網絡廣告成為了另外一個“重災區”。
6月26日,聯合利華宣布鑒于社交網絡氣氛的不友好,公司將在年底前停止在美國的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品牌廣告投放;6月28日,咖啡巨頭星巴克也宣布暫停所有社交媒體廣告投放,以抗議這些社交平臺對仇恨言論的不作為。
可口可樂也宣布,7月1日前將在全球停止社交媒體廣告,時間至少30天,但可口可樂也澄清并非要加入抵制Facebook的隊伍,而是將暫停投放廣告一段時間。目前,根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160家公司暫停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
至此,BLM運動已經有失控跡象,近日#耶魯大學改名(CancelYale)#上了推特熱搜,原因在于耶魯大學名字來源于伊利胡·耶魯,不僅是個奴隸主,還是一個黑奴販賣者;好萊塢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也被HBO Max下架,因為劇情是在南北戰爭下展開,“美化了擁護奴隸制度的南方地區”。
更為奇特的是,網上有部分運動支持者開始“論證”貝多芬是黑人,認為貝多芬的“黑人血統”成就了他的音樂創作才華……
總而言之,在BLM運動的“黑天鵝”下,不少品牌被動地陷入了一場輿論漩渦,種種改名、改logo都表現了品牌們在種族主義面前極強的求生欲,給我們展示了一次“活久見”的品牌迷惑行為大賞。
對于品牌而言,擺在面前的無非是三種處理方式:(1)迎合“政治正確”的風潮,加入BLM的隊列中,迎合大眾情緒;(2)固守己見,堅持品牌(在種族議題上)的特立獨行,獲取獨立人士的認可;(3)不主動對外發聲,跟進其他品牌動作明哲保身,但同時失去了發聲的權利。
當然,無論哪一種選擇都無法盡善盡美,在巨大的社會爭議下,品牌永遠無法讓每個人滿意,習慣和處理種種社會觀點的沖突,將成為品牌在當今及未來輿論環境下的生存之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時趣 來源/數英 原文: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314110.html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6715.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