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創造了歷史的韓國電影《寄生蟲》。這部電影里場景處處暗示筆筆鋪墊,完全貫穿了整部電影的始末……如果你錯過了這些,那你也可能錯過了導演很多絕妙的設計。
其實這篇文章也是應中國電影美術人社群會員的要求,他們想了解下周邊國家韓國、日本美術這方便的知識,所以今天第一篇,我們從《寄生蟲》開始。
把首爾街道搬進攝影棚
故事的核心是兩個家庭的階級分化,半地下室的公寓在韓國非常普遍,這種現實,它也真正反映了金家人的“靈魂”。
房子仍有一半處于地面上,所以你仍有希望和感覺,感覺可以接觸到陽光,還沒有完全落到地下室。這是一種奇怪的希望和恐懼的混合體,生怕自己會跌得更低。李河俊表示別墅和半地下室是全片的核心,伴隨蜿蜒而上的小路和層層堆疊的街道與樓梯,這些場景設計事實上都暗示著劇情發展。
為了搞定這一點,美術指導李河俊參觀并拍攝了將要被拆除的空城,這就是他建造金氏家族擁擠的街道和擁擠凌亂的公寓原型。“我可以看到那里有人居住的痕跡,”對于這座鬼城,他這樣說道。“為了還原,我們甚至用硅材料對空房子中使用的舊磚塊進行了建模。”
美術組不僅搬來廢棄招牌、垃圾、發臭的廚馀來讓環境更加逼真,甚至為街上的每間商店、每位居民都規劃了背景故事(只是輔助拍攝與環境,電影中沒有帶到),讓演員們有身歷其境的感受。“有一棟房子是一位老太太的,她把孩子送到城市收集可循環使用的垃圾來謀生。”。“她的背是如此彎曲,以至于她用嬰兒推車來收集廢紙,所以在她的房子前面是一個裝滿了舊紙張的嬰兒車。”該街區的其他人物包括一個薩滿和一個“待業青年”。
“過去大多數的韓國電影只有不到一半會在搭建的場景里拍攝,但這幾年下來在搭景拍攝的需求已逐漸上升。本片的前期準備階段,我們與導演進行了很多討論,然后漸漸地我才通過不停更改的設計和 3D 模擬工具來發展。”李河俊在一篇與 The Spaces 的訪問中分享道:“在搭建之前先建立模型,讓我們(在拍攝前有機會)能考慮演員的走位和攝影機的架設位置。”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廁所的戲,“我記得沒錯的話,劇本里面奉俊昊對那個場景的描述是“大便的神殿”,在韓國,其實有很多類似結構的房子,因此他們廁所管線會接近天花板,而隨著那場大雨淹水的戲,在地下室與一樓中間抽著煙的鏡頭,似乎也象征著在灰色地帶掙扎的底層階級,在電影語言上充滿力道,但背后是巨大的美術團隊建造的場地支撐了整個攝影機運動的結果。
以建筑師思維打造樸氏別墅
隨著劇情引入富有的樸家人,他們的房子成為影片大部分情節發展的中心。就像半地下室代表著金家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一樣,樸家圓滑現代的住宅也代表著他們的身份。“他們想炫耀他們精致的品味,”奉俊昊說。
李河俊與美術團隊僅搭建了別墅的一樓,剩下的二樓部分選擇用CG 特效(一樓和庭院建在一個空地上;二樓和地下室建在影棚里)。別墅內的房間則是分開搭建,并依照角色個性來布置。緊扣電影情節,空間規劃也要仔細安排——好比說如果一個角色從樓梯上下來,坐在餐桌的人是否能看得到他?從美學角度來看,李河俊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出專橫、帶有精英主義氣息、高傲的空間氣氛。
在電影中,他們的家是有名建筑設計師南宮設計的,他實際上是前房主。因此,為了創造這個布景,李試著更多從建筑設計師角度來思考而不是從制作設計師角度來思考。他說:“我們必須考慮到電影的因素,但也必須創造一個足夠真實的房子,讓觀眾認為角色們真是住在其中的。”
結果就是設計簡單雅致,具有現代感,使用大量木材和玻璃,線條干凈,輪廓簡潔。“當南宮建造這座房子時,一樓客廳的目的是欣賞花園,”奉導和李解釋說。所以設計師設計了一堵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景物,除了一張獨特的多層咖啡桌和一張時髦的沙發外,還為它配備了最少的家具。(沒有電視!)“我希望寬敞的客廳和大花園看起來像一幅動人的畫,”他說。
李河俊:“首先,劇中的房子是由一名非常優秀的建筑師建造的,但因為我并不是一名建筑師,同時我也認為美術設計和建筑師對于空間的想像是不同的,在房間的設計上,美術師必須優先想像攝影機的拍攝角度,但是建筑師則是要考慮人實際居住的空間利用,因此我認為方法是相當不一樣的。”根據奉俊昊的說法,這一次他給予李河俊的挑戰不僅僅是要建造一個視覺上相當漂亮的建筑,同時這個場合也要能夠滿足他的攝影機運動、構圖以及人物角色需求,并且反映出他的電影主題。
“奉俊昊導演在撰寫劇本的時候腦中就有很明確的房間概念,演員通過客廳到達花園的路線,二樓從樓梯下來到達餐桌的路徑。”李河俊說,而通過這樣的路線,奉俊昊和李河俊打造了一個具有層次的空間,讓角色能夠通過這樣的“路線”,從大門的車庫到二樓的樓梯,都能達到窺視的效果,同時,奉俊昊也認為這些隔間造成的空間感,也建造了角色之間關于監視與躲藏的相對關系。
不過,在電影拍攝時要滿足這樣的需求,其實需要更多的作業,包括根據攝影機運動需要做出的房間更動,也都必須要反映在在整體的設計上,“我設計了一個結構比例,這個比例的寬度會讓房子更有深度,因此能讓整間房子符合電影 2.35:1 的比例。”奉俊昊也補充,在聲音設計以及光線捕捉上,也反映出了貧富差距這個議題,只要你越窮,你能接收到的光線就越少,相對的,你越富有,能沐浴的陽光就越多,就如《雪國列車》一樣,后節車廂幾乎沒有窗戶,一天當中僅僅有 15 到 30 分鐘的時間可以看到窗外的世界,“在《寄生蟲》中,在所有戶外搭建的場景上,我們幾乎都用了自然光。”奉俊昊表示。
“樸先生的家是一個室外的搭景,過程中也考慮到了太陽的位置。”李河俊談到樸社長的家。“太陽的照射位置是我們在找地點最重要的一件事,同時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想要拍攝的時間太陽的確切照射位置,同時搭配場景中窗戶的位置與大小。”
李河俊表示在拍攝上并沒有分室內以及室外,他們是打造一個完整的空間讓劇組拍攝,其中片中別墅的前院在劇情的推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戲份,“樸家的前院是為什么我們必須真實打造這棟房子的原因,因為奉俊昊導演已經在腦中有演員之間的房間分層概念了。”另外,奉俊昊在前院安排了不同時間與光線的場景,每一個場景都必須依照前面美術設計團隊的設計才能完成導演當下想要的情緒,甚至因為這些光線讓這些場景都是直接用自然光拍攝,“這也是為什么這個前院讓樸家別墅客廳并沒有電視,在片中其實有大概提到原因,因為這間房子的設計師表示客廳是為了觀賞美麗的前院,所以我們按照 2.35:1 的比例建造了一個巨型落地窗。”
在寫劇本的時候,奉俊昊已經考慮到了具體的調度因素:演員穿過客廳和花園的路徑,從二樓到餐桌的下樓路徑,一個讓演員從二樓樓梯上仔細觀察廚房的位置,從廚房到地下室,從地下室到秘密基地,從車庫到客廳的路徑等等。奉俊昊“這個故事要求考慮到以上一切場面調度,比如說如果有人在某個位置,則有人會在角落窺視;如果有人進來,則有人必須躲在角落里。所以這些非常基本的空間關系已經建立起來了。所以對于美術組來說,重要的是要設計一個能滿足這些調度要求的空間。“當然,它們可以根據相機的角度進行改變,但我們在設計空間時確定了相機的位置,以便在總體設計中反映它們。我設計了一個寬而有深度而不是高度的結構,這樣房子才適合2.35:1的畫幅。”
以垂直性呼應劇情走向
隨著電影進行,從主角一家的半地下室一路走到樸社長家、從別墅門口到大門玄關、從客廳到廚房、再從一樓到二樓,都可清楚看到各種高低的階梯及斜坡。對此李河俊解釋:“貫穿整部電影的概念是垂直,從最頂端開始無限向下直到最底層,而樸氏大宅的結構也與之相同。”
他接著:“好比半地下室那自地面下陷的樓層空間,電影里所有的階層都是垂直存在的。只要你開始往下走,就會出現無數的階梯、空間密度也會開始產生變化。電影里就出現過非常多層級。”
主角一家人雨中跑回家的場景,它突然變成了一部短暫的公路電影——一部從山上到地下的公路電影,從富人區到窮人區。奉俊昊導非常明確地要求一切必須一直從上往下走。街區的面貌必須逐漸改變。必須有更多的雨水和更多的水來完成電影的整體細節和空間感。水在跟著主角移動:水從上往下流,流向窮人區,而這些角色對此無可奈何。流下來的水最終淹沒了他們整個家。
李河俊表示“樓梯設計”是敘事的一份子,甚至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配置,因此還是必須找一個符合奉俊昊心目中的建筑,另外在電影最后,主角一伙人在大雨之中一路往下的設計,也是導演刻意安排的,這也是“階梯”的重要性,水要一路的往下流,流到了金家半地下室之中,造成可怕的淹水。
除了高低、空間的差異外,兩個家庭的居住空間其實還有巨大的差異,也從美術設計的想法上落實,樸家別墅擁有大空間、井然有序的擺設,并且有著明顯可調控的顏色比例,和半地下室形成鮮明的對比,和樸宅相比,金基澤的家擁有更多的顏色,但這些顏色卻不鮮明,在整個飽和度上是相對低的,讓你無法明顯觀察到特別突出的顏色,另外這個半地下室也更加的擁擠,在整體密度上是有壓迫感,因此其實身為觀眾,無形之中就可以理解家庭狀況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同而有著天與地的差異。“雖然電影是在講共存,但我和奉俊昊導演都認為我們也必須表現出明顯的對比差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電影美術人社群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7t21hMtm8_ZnE40NufK04Q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6386.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