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眾多的影視公司中,正午陽光可謂是在古裝IP中探索“傳統美學”的先鋒者。從《瑯琊榜》系列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再到當下熱播的《清平樂》,在保證作品娛樂屬性的同時,著重提高了劇集的審美功能。正午陽光通過這些劇集的實踐,也讓市場看到網絡IP可以有成為符合主流價值的“歷史正劇”的可能,可以被年輕觀眾接受甚至追捧。
服化道、鏡頭構圖,
于細節之處的精雕細琢
正午陽光在探索傳統美學的第一個舉措,在于對服化道的審美追求的提高。2015年《瑯琊榜》的推出可以稱得上開啟了近年來國產古裝劇審美的新浪潮,引發后來的古裝劇紛紛效仿。劇中各種禮儀、稱呼的設計,也都根據漢朝、南北朝時期的風格和禮法而來,參考了文獻記載、古代壁畫和出土文物等豐富史料。劇組更制作了上千套服飾,每個微小的細節,從服裝布料到刺繡暗紋,從頭頂玉冠到腰間配飾,都經過仔細的考量。再加上嚴謹詩意的對稱、三分法則、黃金分割等構圖,將古裝劇的“真”與“美”提升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則很好地復現了宋代民族風情。在古樸雅致的中式布局,設計考究的場景燈光等細節加持下,整部劇較好地還原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車水馬龍的州橋夜市,汴京城繁華的街頭巷瓦,大宅府邸里古樸雅致的中式風格場景......讓劇集多了幾分古典韻味和文化氣息。劇中描繪的古代宦官世家深閨女子的生活,花、茶之道,香、書之法,為觀眾揭開了古代文人生活畫卷的一角。
正在熱播的《清平樂》在遵從史實,細節考究方面同樣出彩。單看宋仁宗、曹皇后等主要角色幾個重大場面的服飾造型,都有真實歷史原型畫像可考。劇集更是高度還原了歷史上的宋朝,從街頭市井到廟堂宮廷,從服飾到妝容,從焚香到插花,從家具擺設到一蔬一飯,輔以大量大氣恢弘對稱構圖,全景式地展現了宋仁宗時期的大國風貌和人文氣息。
在《瑯琊榜》之后,縱觀近年來大熱的古裝劇,無論是架空還是真實的古裝劇,在服化道和鏡頭構圖方面,都呈現出較高的美學追求。這些細節影響觀眾觀劇的第一眼審美,決定了一部劇集的基礎品相,也成為劇集宣傳的先行營銷話題。
有“皮”也有“骨”:
對傳統價值觀的呈現,對歷史的思考
精美的服化道和構圖細節是吸引觀眾觀劇的手段,但真正有價值、并持續吸引觀眾追劇的,是劇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承接、以歷史來觀照現實,而這正是正午陽光追求“傳統美學”的第二個維度。作為網絡IP改編劇,《瑯琊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平樂》顯然顛覆了很多人對改編劇的認知和期待,劇中對傳統文化的承接、在歷史觀的角度上觀照現實人生,實現了文化價值上的提升,透露出獨有的“精氣神”。
《瑯琊榜》之所以能取得高口碑,最重要的在于它所表達的價值追求——“赤子情懷”。該劇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斗爭。梅長蘇和蕭景琰之間至純至善的友情、披肝瀝膽的信任讓觀眾動容;梅長蘇為求真相公平正義昭雪多年冤案,喚醒觀眾內心對公平正義的呼吁;舍棄“小家”、明知會搭上性命,依然選擇上陣殺敵,這份對家國的忠誠更是讓觀眾敬佩。這些古今通用的價值觀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知否》的原著聚焦于宅斗,而電視劇版則更為注重展現盛明蘭的成長。從真實的宋代平淡生活來映射家族興衰,每個人物個體命運的差異也體現了劇集對現實的觀照。盛明蘭堅守原則底線,積極面對生活,在生活中與家人相處“克己復禮,攜手共度”;顧廷燁在經歷至親背叛后,依然不舍棄正義,保持正直保家衛國;齊衡違逆父母之命,最終錯失了自己一直想要堅守的感情……故事中包裹著不同的人物命運,他們又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真實的人間百態。
《清平樂》保留了原著《孤城閉》里宋仁宗女兒趙徽柔與內侍梁懷吉之間的感情糾葛,但將故事主線調整成了宋仁宗的一生。通過宋仁宗在生活、朝堂的種種,觀眾也能“以史為鑒”,思考當下。比如晏殊、歐陽修等屢次勸諫要被貶,但為了國家利益,依然秉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帶著“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悲壯去勸諫。同時,劇中晏殊、歐陽修、韓琦、王安石等大家或文筆風流,或鐵骨錚錚,或有經天緯地滿腹才華,或有憂國憂民的良知,都傳遞出千古不滅的人文情懷。
慢節奏敘事:劍走偏鋒的嘗試
近兩年,“爽劇”逐漸成為觀眾的心頭好,快節奏的敘事、飛速發展的感情、開掛且充滿戲劇性的人生,都讓觀眾們看得欲罷不能。但《瑯琊榜》《知否》《清平樂》都被觀眾吐槽過劇集節奏太慢,同時,《清平樂》和同樣出自于正午陽光的《我是余歡水》的“左右手”互博,也再次引發了劇集應該是快節奏還是慢節奏的問題。
其實節奏快,并不是判斷好劇的唯一標準。不可否認,觀眾被拖沓注水的長篇爛劇“禍害”已久,同樣也有不少靠刷短視頻、用倍速看劇過日子,愈發沒有耐性的觀眾。對他們來說,3秒鐘一個短視頻沒進入重點,就會直接往下刷,這種習慣很自然地被帶入到觀劇中。而對于具有一定內容、人性歷史深度的劇集,復雜化、慢節奏可能有些劍走偏鋒,但對劇集行業而言實則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瑯琊榜》前兩集為了交代清楚劇中人物和其中的利益關系確實有一些閑散筆墨,也讓觀眾不太適應。但是一旦這幅龐大的畫卷被展開,每個人物之間的互動看似無意實則串聯,朝堂之中的爾虞我詐和江湖之上的波云詭譎交織起來,都在主角梅長蘇看似波瀾不驚的彈指之間。那種安靜緩慢卻裹挾萬鈞之勢的感覺,會逐漸帶給觀眾隱秘的暢快感。
而到了《清平樂》,在這個“短平快”流行的年代,劇集采用了一種溫和的方式來“講”故事,但節奏慢不等于情節注水。不難看出,劇集是有還原““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的文化盛世的野心。而這些真實的歷史背景,都需要情節來一點點鋪呈。
劇中更是有大量文臣諫言的場景,朝堂之上的唇槍舌戰大都平鋪直敘,有大量文縐縐的對白,它必定會讓劇情節奏顯得冗長,但這些也并不是注水的廢話。相反,字里行間會出現國產劇中不常見的思辨色彩。比如趙禎為懷念生母而做蜜餞,卻沒想到自己的喜好引來達官貴人跟風效仿,民間的果子和藥材價格因此飛漲,最后導致平民百姓家破人亡。直到韓琦在殿上進言,趙禎才領悟到,位高權重的人是不能為了一己私欲而任性妄為的。
目前看來,這部劇的節奏雖慢,但細節扎實,邏輯經得起推敲。就是在這些慢節奏的細節鋪墊中,人物關系、性格背景、情感脈絡在諸多相互疊套的細節中不斷推進,互有因果,人物的性格也更立得住。這是一部需要觀眾靜下心來細品的歷史劇。
從《瑯琊榜》到《清平樂》,我們可以看到正午陽光在劇集上形成的一套風格化的“傳統美學”法則——從景別景深構圖到考究的服化道,獨有的“精氣神”和扎實的故事內容,也能看到國產劇逐漸告別粗放式制作時代的進程。而如何打動年輕觀眾,并且保持劇集的品質,依然是古裝劇乃至國產劇要努力的方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楊倪 來源/影視產業觀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0JuS8nIrthOnlhOXCmMd6Q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6296.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