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是口罩。在全球疫情爆發的檔口,它成了一個可以救命的必需品。
大眾在2020年短短數周里,親眼見證過口罩價格的飆升,也都在無奈之下購買過昂貴的口罩,很多人調侃口罩就像鈔票。
在我們不斷為口罩花錢的時候,大洋彼岸的一個30出頭的中國年輕人,正在拿它賺錢。他在土耳其最豪華的香格里拉酒店里,租著每天5萬人民幣的豪華套房,包著私人飛機,雇著土耳其最好的保鏢,去和全歐洲的口罩販子打交道。
他叫林棟,他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疫情下倒賣口罩,這是發國難財嗎?
低價買高價賣是生意,趁火打劫才是發國難財
首先,紀錄片《口罩獵人》并非講述疫情期間的感人故事,而是一個真實又復雜的商業故事。
口罩獵人林棟在國內做了八年醫療行業,他對全世界醫療物資的產業鏈都很熟悉。他的團隊寥寥數人,卻撬動了上億美元的生意,他的客戶不僅有中國人,還面向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德國等各國外貿商。
馬克思曾說過“有50%利潤,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在紀錄片中,記錄者花總跟著探險者林棟和翻譯合伙人wake深入了土耳其的熔噴布倉庫,整個交易過程如美國大片中的軍火和毒品交易。林棟在土耳其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是當地持牌的軍火商,負責幫助林棟完成交易,每筆交易不論成敗,林棟都會支付給他5%的傭金。
林棟出手闊綽,這意味著他賺了很多錢嗎?
事實上,面對巨大利益誘惑的口罩行業,林棟在初期也交了不少學費。
林棟曾經有幾百萬個口罩在伊朗中轉時出了問題。由于伊朗當地疫情突然爆發,這批口罩被莫名其妙地扣下幾周之后才發回國內。但當時國內疫情已經得到緩解,口罩價格下跌,林棟虧錢了……
不過,隨著疫情的全球化,林棟的生意也開始逐步擴大,他又接到了源源不斷的單子,接收了來自全歐洲的訂單。林棟成了整個歐洲最大的中國買家,最大的一個訂單超過1億美金。但此刻,林棟卻坦言自己身處在巨大的口罩黑市,當大家都想著分一杯羹的時候,市場上的貨源開始良莠不齊。他需要不斷甄別,因此更是走了不少的彎路。
在《口罩獵人》中,觀眾可以看到疫情中的眾生相:沒有實力還要硬上,以次充好的供貨商;堅持品質一分錢一分貨的家族企業;在行業中主持公道的軍火商人;想盡辦法在疫情中掙扎的酒店老板……
林棟在積極尋找貨源的時候,有一對土耳其哥們找到他,二話不說開始畫餅。林棟耐不住軟磨硬泡,只好付了30萬美元做定金,請他們制作口罩。然而,這對商人兄弟在準備交付的時候卻稱受到日本商販的靈感,發明了一個新款防疫口罩,看似創新,但缺點就在于根本不能防疫。林棟團隊強忍怒火,提出解約,沒曾想對方公然耍賴,一拖就是半個月。
還有一次,林棟在網上聯系到了一個神秘的賣家。據說他的手上,有數不勝數的口罩原料——熔噴布。在經過一番折騰之后,林棟終于見到了他,卻發現他手底下的,全都是劣質的無紡布。賣家倒也挺實在,二話不說直接承認自己造假,林棟只好忿忿而歸。
在紀錄片中,眾人為了暴利的“口罩生意”而奔波,甚至有的商人不惜“掛羊頭賣狗肉”。很多觀眾都會產生一個疑惑,這是不是在發國難財?
記錄者花總也同樣提出了這個質疑:這種通過倒賣口罩來賺取差價的行為,到底算不算在發國難財?
針對這個重要的問題,紀錄片專門花了一集的時間,記錄了訪問者與采訪者的思辨。
記錄者花總提出“國難財”一詞的時候,林棟反問道,究竟什么是“國難財”?
花總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在非常時期,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大部分人的受難受苦上,這就叫國難財。
林棟聽后,爭論道:“我承認現在是非常時期,但后半句,我是不認的。”
那什么才叫“國難財”?林棟打了個比方:戰爭期間,如果踹開銀行的門,拎走了里面的錢,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才叫“國難財”。在他看來,“低價買高價賣”叫生意,而他并沒有囤貨居奇,而是通過適中的價格掙得差價。在這一過程中,行為動機雖然是商人的逐利思維,但產生的效果卻是利人利己的。
自利也可以是一種美德
《口罩獵人》一經播出,林棟的身份背景很快就被網友扒出。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廣告學專業的林棟曾經做過攝影師,23歲開始創業,還曾經入選過2017福布斯中國30under30榜單。
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林棟名下有7家公司,如深圳市思瑞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瑞網絡信息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瑞整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思瑞健康還是思瑞網絡,林棟都背著一堆司法訴訟,在2019年11月林棟還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
背景特殊,再結合林棟在《口罩獵人》中的表現,強有力的戲劇沖突從而產生,林棟可能不只是因為擅長醫療外貿所以遠赴海外掃貨。或許,這也是他商業上的背水一戰?起因經過,觀眾不得已而知。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林棟在片中所展現出來的真實、復雜、坦率都讓讓這部紀錄片顯得格外珍貴。
畢竟,在全球疫情爆發之下,一個商人敢于將倒賣口罩的事情公之于眾,這本身就需要膽量,在各個維度上,林棟的魄力都讓人佩服。
此外,做為客觀記錄者的花總敏銳的新聞洞察力也成就了這部紀錄片,他擅長用精英獨有的視角,做出公正的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還是反腐第一人,因為多次鑒定新聞照片中官員的手表,陸續讓不少貪官得到嚴懲,而聞名天下。之后,他臥底數年,并于2018年發布視頻,揭露各大五星級酒店衛生清潔上的重大缺陷,甚至遭到過死亡威脅。如今,他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在伊斯坦布爾偶遇一群追口罩的人并當即決定開展為期13天的跟拍記錄,這似乎又是另一個故事,有著畫中畫的感覺,這種鏡頭影像與真實世界的交錯感,讓整個紀錄片帶有著藝術性和稀缺性。
除了題材的特殊性和拍攝者敏銳的洞察力,片中呈現的價值觀更值得每一個人思考。我們該如何看待商業中的“道德”?如何看待“人性”?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企業家在疫情報道中似乎只有兩種角色:或是瀕臨倒閉、裁員求生的企業決策者,或是默默奉獻、捐款捐物的慈善家。但事實上,疫情沖擊的市場中蘊含著無數商機,林棟填補的恰恰就是這個空缺。我們究竟該以怎樣的“道德標尺”來評判商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大會有不同的結論。但唯一肯定的是,存在即是合理的。正如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人都是自利的,我們在面臨選擇時普遍都更傾向于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這份自利在此前可能被認為是缺德,但恰恰相反,它也是一種美德,因為正是人自私的屬性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第一制片人 文|壹蓓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8SNkM4XqTfMc32GBKdPLzg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6224.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