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龍迅速崛起之前,香港電影界的功夫巨星是王羽,他在美國被戲謔地稱為吉米·王羽(Jimmy Wang Yu)。在日本電影界,有正統劇的男性動作明星。但在五六十年代,那時的香港電影界并沒有一個真正能與三船敏郎、高倉健、勝太郎等其他男動作明星相較量的功夫巨星。直到1967年,王羽才主演了邵氏兄弟出品的《獨臂刀》,該片由堪稱武打電影界約翰·福特和賽爾喬·萊昂內的張徹執導。與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許多好萊塢電影一樣,香港出品的大部分電影都是針對女性觀眾的。在王羽之前,香港電影中最紅的明星是女演員凌波,那時的她非常受歡迎,扮演了很多女性和男性角色(林青霞在90年代接替了她的位置)。觀眾寧愿看凌波反串扮演的男性,也不愿看真實的男孩。(小編:因拍攝1963年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令她一舉成名,并榮獲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因為評審不知該頒給反串男主角的她男主角獎還是女主角獎,因而巧立名目,獎勵她出色的演技。)但《獨臂刀》代表了香港電影業的一次轟動,這與賽爾喬·萊昂內的《荒野大鏢客》在意大利電影業中所引發的轟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現在所說的其他所有武俠電影都是在《獨臂刀》的成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超過100萬美元的電影。這使王羽成為香港和許多亞洲地區最耀眼的電影明星。同時也讓張徹進入了“百萬導演”的行列。讓張徹的電影如此與眾不同的,是影片中充滿男性氣息的主題和暴力血腥的元素。在這一點上,可能更多地歸功于暴力的日本武士電影,而不是以女性為主導的京劇風格的香港電影。刀劍戲也沒有芭蕾舞劇的氣質。他們不停的砍砍砍砍,把人的四肢砍成碎片(就像標題所展示的那樣),當角色被用鋒利的刀切開時,片場血肉噴濺。但最重要的是,影片的核心賣點是英俊憂郁的王羽。不是觀眾從小喜歡的老演員(關德興),也不是反串女演員(凌波),而是一個英俊的男電影明星想要復仇。這部電影的成功使王羽和張徹成為業內第一支動作明星/導演團隊。繼《大刺客》、《獨臂刀王》《神刀》和《金燕子》之后,邵氏兄弟又相繼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武俠經典之作。當王羽前往日本后與日本巨星勝新太郎演對手戲,在第一部日港跨界電影《座頭市與獨臂刀》中飾演盲人劍客佐藤先生時,他在武打電影上的成功達到了頂峰。現在,雖然王羽可能是香港最有名的電影明星,但他仍然為邵逸夫公司工作。邵氏兄弟不介意把人捧成電影明星,但他們十分介意給這些人花錢。就像共和影業的老板Herbert J. Yates對花錢請日場偶像“高爾峽谷牛仔”一樣小氣吝嗇。因此,王羽借鑒了吉恩?奧特里的做法。當奧特里成為周六日場頭號牛仔歌手后,他離開了共和影業,開始自己制作電影。同樣,王羽也離開了邵氏兄弟,加入了與邵氏兄弟有競爭關系的電影公司,比如臺灣的聯邦影業(該公司還出品了《俠女》和《龍門客棧》),以及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王羽的這一行為令張徹很生氣,認為王羽破壞了他們的合作關系,張徹私下發誓要通過捧紅姜大衛來打壓王羽。就像Herbert J. Yates在發掘倫納德·斯萊伊并把他變成羅伊·羅杰斯之時,對吉恩·奧特里所做的一樣。張徹甚至和姜大衛另拍了一部《獨臂刀》,并將其命名為《新獨臂刀》,他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捧姜大衛,踩了王羽。雖然姜大衛與張徹重拍了很多好電影,如《報仇》《拳擊》《保鏢》《新獨臂刀》等等,但姜大衛終究不是羅伊·羅杰斯或王羽。直到張徹與傅聲合作,他才找到了一個真正的王羽的替代者(可惜傅聲因意外英年早逝)。回到王羽,王羽離開邵氏兄弟的同時,他也開始自己執導拍電影了。作為導演,王羽是武俠電影歷史上最偉大、最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他為邵氏兄弟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是他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事實證明,在這一類型的發展中,這部影片甚至比《獨臂刀》更具歷史意義。《龍虎斗》是王羽執導的四部功夫片中的第一部。它于1970年在香港上映,是當年亞洲最具生命力的電影之一。只有三隅研次的《帶子雄狼 冥府魔道》能與之相比。雖然張徹的電影在香港和臺灣掀起了一股動作片的浪潮,但它們都是關于武俠刀劍的。《龍虎斗》是此類電影中第一部主角用拳而不用刀的影片。后來,不管是在茶館、賭場還是道場,英雄都是與一整屋的敵人較量,這將成為與西部片中酒吧斗毆或速戰對決同樣重要的類型。但王羽在《龍虎斗》中第一次赤手空拳的賭場打斗,在電影史上無人能敵。只有李小龍在《精武門》中對日本空手道道場的那段打戲能與之相比,即便如此,李小龍的能力也超過了電影制作本身(盡管羅維是一個比李小龍好得多的電影制作人,但無論是李小龍還是影評人都不愿將功勞歸于羅維)。邵氏兄弟公司起訴王羽違反合同,并在一起備受關注的案件中勝訴,最終導致王羽無法再在香港拍電影,并被迫搬到了臺灣。他離開邵氏兄弟在臺灣拍的第一部電影是他作為導演的第二部作品。《黑白道》證明了《龍虎斗》的成功絕不是偶然,而王羽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把“王羽”的電影拍得更好。《黑白道》這部電影將他與臺灣傳奇女武打明星上官靈鳳(《龍門客棧》的主演)合作,兩人強強聯合。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史泰龍一樣,王羽是他合作過的最好的導演。不論是與張徹、孫仲(邵氏的庫布里克)還是臺灣功夫大師李作南合作,王羽都是中國傳統功夫電影時代最杰出的電影制作人(而李小龍用《猛龍過江》證明了他是一個沒有什么天賦的電影創作者)。就像成龍后來做的那樣,王羽喜歡夸張、視覺刺激的打斗場面,這些場面在整部影片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以上的導演都沒有王羽那樣的視覺設計(作為一個演員,他是一個真正的中國英雄,但作為一個導演,他的影響力來自日本)。影片《龍虎斗》中與兩個日本的武士在下雪天搏斗,《黑白道》中的從夜戰到白天,城堡的護城河打斗的沖擊感,以及《戰神灘》中夜間以火把的火光照亮的戰斗的場面。和伊斯特伍德一樣,王羽比大多數人都更了解自己的電影類型,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角色。整個70年代,王羽都把臺灣作為一個新的大本營,主演了一系列血腥、刺激、暴力的動作電影。如《霸王拳》《俠義雙雄》《一夫當關》和《四大天王》(類似王羽的《鐵金剛龍虎豹》)。《英雄本色》在美國上映時名為《功夫媽媽》,因為王羽的對手是一位不可戰勝的胖老太太。還有不可缺少的影片《追命槍》,它有兩大特點。其一,這是有史以來最暴力的電影之一。影片時長大約90分鐘,最后一個小時是王羽一人與整支軍隊進行一場血腥的戰斗,一襲白衣,手拿銀色長矛。其次,這部暴力血腥的電影是由高寶樹導演的,她是唯一一位執導此類電影的女性(去年5月,我們在新比弗利影院舉辦了高寶樹的回顧展)。當王羽搬到嘉禾后,他與導演羅維合作了兩部野蠻無情的動作片,正是羅維讓李小龍憑借《唐山大兄》和《精武門》成為了明星。羅維的兩部電影是《龍虎金剛》和《冷面虎》。《冷面虎》原本應該是羅維與李小龍合拍的第三部電影。但有人說李小龍拒掉這部電影的原因是他要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猛龍過江》。不過羅維的與之不同,他聲稱是他堅持要把角色留給王羽。我覺得很難相信羅維的這個說法,畢竟嘉禾不會拒絕李小龍的任何要求。但毫無疑問,王羽是最佳人選。這也反映了王羽在拋棄邵氏兄弟后角色的變化。總而言之,在邵氏兄弟公司,王羽扮演了更多的英雄虔誠型角色。邵氏兄弟的中流砥柱羅烈扮演的則是更為無賴的反面角色。但在離開邵氏兄弟之后,王羽(當時更多的時候)卻在扮演一個自大的、滿嘴臟話的、暴力的混蛋。比如在《冷面虎》中,他假裝成歹徒潛入殺害他父親的犯罪組織,變成了一個暴虐的歹徒。有時候,在一些電影里,你會為壞人感到難過。在這段時間里,他被公眾稱為亞洲的史蒂夫·麥奎因。他的其他三部功夫片分別是《戰神灘》《獨臂拳王》和《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戰神灘》是王羽拍攝預算最高,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史詩之作。它講述了一個沉睡的中國沿海小村莊的故事。一個四人的日本軍密使到達他們的小漁村,并告訴鎮上的人,日本軍隊將在十天內到來。他們的意圖是征服中國,第一站是李鎮。日本人打算穿過中國,一次占領一個村莊。他們希望被征服的村莊能夠資助他們的征服運動。漁村收到了最后通牒。他們還有十天時間日軍就會全部到達。當他們到來時,村子里必須付給他們兩萬兩銀子。如果付不出來,日本人將屠殺在鎮上的男人,女人和孩子。被嚇壞了的漁民們對于兩萬兩銀子這個數字難以置信,他們也無法理解即將到來的日本軍隊的殘忍。但是一個神秘的流浪劍客(自然是王羽)用王羽式的傲慢的反日臟話來對付這四個軍密使,并屠殺了他們。于是王羽讓村民們相信,他們只要給他錢,這樣他就可以出去招募一些能士,一旦他們到達海灘,就可以與日軍作戰。這不僅是為了拯救鎮上的人,也是為了拯救中國本身。這部電影是《七武士》和《斯巴達三百勇士》故事的完美結合(扎克·斯奈德的《300勇士》就像是《戰神灘》的翻拍版)。從電影上看,這是王羽最受黑澤明啟發的電影,所有狂熱的反日情緒讓這部電影顯得狂妄而有趣。王羽招募的一名殺手回應他的提議說:“通常我殺人是有報酬的,但我想我可以免費殺幾個日本鬼子。”另一個說:“殺日本鬼子,你怎么不早說!”日本惡棍是當時中國、香港、韓國和菲律賓電影的主要角色。在電影《七武士》和《斯巴達三百勇士》中,王羽想要報復日本人,因為他屠殺了中國漁村的所有人,所以他去日本殺掉他遇到的每一個日本人。羅維的《精武門》的英雄之處就在于李小龍證明了“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他單槍匹馬擊敗了日本空手道道場和占領軍的一大部分。同樣,在黃楓導演的《合氣道》和《跆拳震九州》中,香港的嬌小的女主演茅瑛與跆拳道大師李峻九聯手打敗了日本人,正如張徹在一部電影里臺詞說的那樣:“英雄打敗了日本鬼子。”但是,這些都很難與王羽在《戰神灘》中壯麗的一戰相比,在夜晚,在火把的照耀下,占據了整個畫面的后半部分。這是七十年代香港武俠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型戰斗場面。但這看起來太像一句空話了,這簡直就是一個偉大的戰斗場面。它實力碾壓了奧遜·威爾斯在《午夜鐘聲》中備受贊譽的戰斗場面。全身盔甲的中國軍隊和日本武士之間的一戰也是十分精彩,打斗時間很長,讓人感覺影片不像是一部武打電影,更像是一個歷史戰爭片,例如《七武士》《勇敢的心》和《天國王朝》。他的另外兩部經典之作,《獨臂拳王》和其續集《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是王羽在美國最出名的兩部電影。特別是在熱情的黑人觀眾中,在主流觀眾轉向新時尚(汽車追逐電影、西部冒險電影、復仇電影、《星球大戰》&《大白鯊》&《異形》模仿類影片)很長一段時間后,這種類型的電影仍然在電影院中保持著生命力。這些電影都是王羽想要把這個讓他成名的角色改編成武俠電影的嘗試。然而,相對于《獨臂刀》系列中經典的英雄騎士精神不同的是,《獨臂拳王》更像是受到了漫畫的啟發而拍出的,充滿了超級英雄與一群武功高強的敵人戰斗的場面,就像是由杰克·科比創作的。在70年代,這些電影是美國電影院中最接近之后漫威宇宙的影片。《獨臂拳王》中反派的名字和超能力(功夫野獸、空手道殺手,暹羅惡魔、藏傳密宗、跆拳道高手、柔道王和印度瑜伽),所有聽起來像一個亞洲主題的《神奇四俠》的敵人。《獨臂拳王》在美國引起的功夫熱潮在1973年達到了頂峰,與之競爭影院排片的還有其他十幾部進口港片(包括張徹的《新獨臂刀》和王羽的《龍虎斗》)。而晚些于1977年發行的《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一上映就登上了《Variety》雜志榜單的榜首。它在磨坊戲院循環放映了好幾年。除了李作楠的《天皇巨星》,我還在更多的影院看到了王羽的電影,比其他任何一部驚悚片都多。在雙胞胎卡森電影院看了兩次(我看到的大多數電影后來影評人說毀了我美學的影片),還有三次三片連映——一次在世界劇院,一次在洛杉磯市中心百老匯劇院區的洛杉磯劇院,還有一次在長灘的宮殿劇院。然后KTLA第五頻道拿到了這部電影的版權,并在第五頻道電影院放映了整個80年代的前半段,在那里我把它從電視上用錄像帶錄下來,以便于之后想看就看。《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并不是像《龍虎斗》或《戰神灘》那樣成功的電影。即使與《獨臂拳王》相比,續集也顯得有些不足,勉強算得上是一部電影。幾乎沒有什么故事,而它所擁有的故事也幾乎沒有被戲劇化。電影開始前,獨臂拳王殺死了封神無忌的兩個徒弟的事件發生在銀幕之外。但如果你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就很容易證明這是一部精彩的功夫電影。我從小就喜歡這部電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它的喜愛也與日俱增。對于外行來說,這可能看起來像愚蠢的瘋狂的狗屎(例如,如果我想讓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喜歡上武俠電影,我不會從《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開始)。但對于武俠電影行家和王羽的影迷來說,它就像一瓶只有鑒賞家才能欣賞的好酒。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QuentinTarantino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M1dOvEU_Xp9ymSXyPeIX5Q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