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龍迅速躥紅之前,香港電影界最大的功夫明星是王羽,他在美國被叫作吉米·王羽(Jimmy Wang Yu,這名字聽起來更有趣)。日本電影行業很早就有正統的男性動作明星。但香港電影業直到五六十年代,都還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三船敏郎”、“高倉健”、“勝太郎”或其他十幾個人。直到1967年,王羽才主演了邵氏兄弟出品的《獨臂刀》,該片的導演張徹相當于武俠片領域的約翰·福特和賽爾喬·萊昂內。與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許多好萊塢電影一樣,那個時候香港出品的大部分電影都是針對女性觀眾的。在王羽之前,香港最紅的影星是女演員凌波。她非常受歡迎,既演女性角色也演男性角色(90年代的林青霞也這么做)。觀眾更愛看凌波扮演的男孩,而不是真實男性扮演的男孩。但《獨臂刀》在香港電影行業引發了巨大的震動,就像萊昂內的《荒野大鏢客》在意大利電影行業引發的震動一樣。我們現在所談論“武俠電影”都是在《獨臂刀》的成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超過100萬美元的電影。這使王羽成為香港和許多亞洲地區最耀眼的電影明星,也讓張徹躋身為“百萬導演”。讓張徹的電影如此與眾不同的,是它的陽剛氣息和暴力血腥。在這一點上,它更多繼承的是暴力的日本武士電影,而不是以女性為主導的京劇風格的香港電影。刀劍打斗戲并沒有芭蕾舞劇的氣質(譯注:傳統香港電影的武打戲仿照京劇的舞蹈式打斗)。他們砍砍砍砍,把人的四肢砍成碎片(比如斷臂的主角)。當角色的肉體被用鋒利的大刀切開時,他們鮮紅的血液從場景的一端噴到了另一端。但最重要的,是影片的中心——英俊的王羽。不是與觀眾一起長大的老演員(關德興),也不是假扮小男孩的女演員(凌波),而是一心想要“復仇”的男性動作明星。這部電影的成功讓王羽和張徹成為香港第一支動作明星-導演團隊。這之后,他們又在邵氏公司拍出了一系列經典之作:《大刺客》(1967)《獨臂刀王》(1969)《神刀》(1968)和《金燕子》(1968)等。當王羽前往日本,出演首部日港合拍片《座頭市與獨臂刀》(1971),與日本巨星勝新太郎演對手戲時,他的演藝事業達到了頂峰。此時的王羽,雖然可能是香港最著名的電影明星,但仍然在為邵逸夫公司工作。邵氏兄弟不介意把人變成電影明星,但介意給他們付錢,就像共和影業的老板赫伯特·j·耶茨(Herbert J. Yates skinfli)在給偶像男星“高爾峽谷牛仔”(譯注:Gower Gulch Cowboy Stars,好萊塢大道東邊的高爾街被戲稱為“高爾峽谷”,當時有很多想成為電影演員的牛仔聚集于此)付酬勞時嫌棄的心情一樣。因此,王羽借鑒了吉恩·奧特里(Gene Autry,美國鄉村音樂歌手和演員,以“歌唱牛仔”的形象走紅)的做法。當奧特里成為周六日場頭號牛仔歌手后,他離開了共和影業,開始自己制作電影。同樣,王羽也離開了邵氏兄弟,加入了與邵氏兄弟競爭的電影公司,比如臺灣的第一電影和聯合電影公司(該公司還出品了《俠女》和《龍門客棧》),以及嘉禾影業。張徹對此非常生氣,因為王羽破壞了他們的合作關系,他私下發誓要讓姜大衛成為比他曾經的男主角都更火的明星,以此來打壓王羽。就像赫伯特·j·耶茨在發掘出倫納德·斯萊伊(Leonard Slye)并把他變成羅伊·羅杰斯(Roy Rogers,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著名牛仔影星)時,對吉恩·奧特里所做的那樣。張徹甚至和姜大衛一起重新制作了《獨臂刀》,并將其命名為《新獨臂刀》(1971),他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贊揚了姜大衛并譴責了王羽。雖然姜大衛與張徹一起拍攝了大量好電影:《保鏢》(1969)《報仇》(1970)《大決斗》(1971)《新獨臂刀》,但姜大衛始終不是羅伊·羅杰斯也不是王羽。直到張徹開始與傅聲合作拍攝電影,他才找到了一個真正的王羽替代者(但就像李小龍一樣,傅聲在迎來他的時代之前就悲慘地死去了)。王羽離開邵氏兄弟的同時,也開始執導自己的電影。作為導演,王羽是武俠電影歷史上最偉大、最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他為邵氏兄弟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是他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龍虎斗》1970),事實證明,在功夫電影這一類型的發展中,它甚至比《獨臂刀》更具歷史意義。《龍虎斗》是王羽導演的四部功夫電影杰作中的第一部。它于1970年在香港上映,是當年亞洲最具火的電影之一。只有三隅研次的《帶子雄狼2:沙漠大廝殺》(1972)能削弱它的一點點光芒。雖然張徹的電影在香港和臺灣掀起了一股功夫片的浪潮,但它們都是關于武俠劍術的。《龍虎斗》是此類電影中第一部主角使用拳頭而不用刀劍的影片。至此,功夫武打片就誕生了。后來,英雄在茶館、賭場或者道場與一整個房間的惡棍較量,成為了這個類型電影中,與西方酒吧斗毆或速戰速決同樣重要的內容。但王羽在《龍虎斗》中第一次赤手空拳的賭場打斗戲,在電影史上無人能出其右的。只有李小龍在《精武門》中對日本空手道武館的破壞可以與之匹敵,即便如此,這里更依賴的是李小龍的個人能力而不是導演的能力(盡管羅維是一個比李小龍好得多的電影制作人,但無論是李小龍還是影評人都不愿把功勞歸于他)。邵氏兄弟公司起訴王羽違反合同,并在一起備受關注的案件中勝訴,最終導致王羽無法再在香港拍電影。所以他必須轉戰臺灣。他離開邵氏影業在臺灣開了電影公司后的第一部電影是他作為導演的第二部電影,《黑白道》(1971)。這部影片證明了《龍虎斗》的成功并非意外,王羽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把“王羽電影”拍得更好。這部影片將他與臺灣傳奇武打女星上官靈鳳(《龍門客棧》主演)聯合在一起,兩人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隊。與伊斯特伍德和史泰龍一樣,王羽是他自己主演的影片最好的導演。除了張徹、孫仲(邵氏兄弟的庫布里克)和臺灣功夫電影大師李作楠,王羽是中國傳統功夫電影時代最偉大的電影制作人(李小龍用《猛龍過江》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沒有天賦的電影制作人)。就像成龍后來做的那樣,王羽喜歡粗暴的、有視覺沖擊力的打斗場面,這些場面在整部影片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以上的導演都沒有王羽那樣的視覺特色(作為一個演員,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國英雄,但作為一個導演,他受到的是日本的影響):《龍虎斗》里漫天白雪中大戰兩個日本武士;《黑白道》里從黑夜打到白天,還有那個城堡護城河里的水戰;《戰神灘》里海灘上的夜間火炬之戰,(都充滿了視覺沖擊力)。和伊斯特伍德一樣,王羽比大多數人都更了解自己的電影類型,也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角色。整個70年代,王羽都把臺灣作為一個新的大本營,主演了一系列血淋淋、頭破血流、筋骨斷裂的動作電影:《霸王拳》(1972)《俠義雙雄》(1971)《一夫當關》(1972)《四大天王》(就像是王羽的《鐵金剛龍虎豹》{譯注:小戈登·帕克斯執導的美國電影})。《英雄本色》(1973)在美國上映時名為《功夫媽媽》,因為王羽的對手是一位不可戰勝的胖老太太。還有令人驚嘆的《追命槍》(1971),它有兩大特點:其一,這是有史以來最暴力的電影之一,在大約90分鐘的片長中,后面1個小時都是王羽一人與整支軍隊進行一場血腥的戰爭,他的武器只有一支長槍;其次,這部暴力血腥的電影是由高寶樹執導的,她是唯一一位執導此類電影的女性(去年5月,我們在新貝弗利影院舉辦了高寶樹的回顧展)。《龍虎斗》當王羽轉入嘉禾影業之后,他與導演羅維合作了兩部殘酷野蠻的動作片,正是羅維憑借《唐山大兄》和《精武門》讓李小龍成為功夫明星。這兩部影片是《龍虎金剛》和《冷面虎》。其中《冷面虎》本來應該是羅維與李小龍的第三度合作。有人說是因為李小龍要拍自己的電影《猛龍過江》,從而拒掉了該片。但羅維說法不同,他聲稱是他主動讓王羽取代李小龍。我覺得很難相信如果李小龍想演,嘉禾會拒絕他的任何要求。但毫無疑問,王羽是最佳人選。當王羽離開邵氏兄弟影業之后,他的角色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的來說,在邵氏兄弟影業的時候,王羽扮演的更多是正派英雄角色。而邵氏兄弟影業的中流砥柱羅烈扮演的是更為無賴的角色。一離開邵氏,王羽就開始更多地扮演自大的、滿嘴臟話的、暴虐的混蛋。比如《冷面虎》里的李君強(王羽 飾),他沒有假裝成歹徒潛入殺害他父親的犯罪組織,而真的變成了一個暴虐的歹徒。有時候,在一些電影里,你可能會同情壞蛋。有時候,在一些電影里,你會覺得你幾乎為壞人感到難過。在這段時間里,他被公眾稱為“亞洲的史蒂夫·麥奎因”(譯注:Steve McQueen,好萊塢六、七十年代著名硬漢派影星,與達斯汀·霍夫曼等大明星齊名。)他的其他三部功夫片分別是《戰神灘》、《獨臂拳王》和《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戰神灘》(Beach of the War Gods,王羽在英國最出名的電影)是王羽最高成本的影片,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史詩巨制。它講述了一個關于中國沿海小村莊李鎮的故事。四個日本軍密使到達這個的小漁村,并告訴鎮上的人,日本軍隊將在十天內抵達。他們的目的是征服中國,李鎮是第一站。日本人打算通過一次占領一個村莊的方式,橫穿整個中國。漁村收到了最后通牒。在日軍全面抵達之前,他們只有十天時間來籌集兩萬兩銀子。如果交不出這么多銀兩,日本人將屠殺這里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孩子。被嚇壞了的漁民們無法相信這筆供奉的天文數字,也無法理解即將到來的軍隊的殘忍。但一位神秘的流浪劍客蕭峰(王羽 飾)使用王羽招牌式的反日臟話狠狠地罵了這四位密使,并屠殺了他們。王羽于是讓村民們相信,他們必須籌錢給他,這樣他就可以出去招募一些士兵,與即將到來的日軍作戰。這不僅救了李鎮,也救了整個中國。這部電影是《七武士》和《三百斯巴達勇士》故事的完美結合(扎克·斯奈德的《300勇士:帝國崛起》就像是《戰神灘》的翻拍版)。從電影的角度來看,這是王羽最具有黑澤明痕跡的電影,所有狂熱的反日情緒讓這部電影顯得狂妄而有趣。蕭峰招募的一名殺手回應他的號召說:“通常我殺人是要收錢的,但殺幾個日本鬼子我想可以免費。”另一群人說:“殺日本鬼子,你怎么不早說!”日本惡棍是當時中國、香港、韓國和菲律賓電影的主要角色。在《唐人鏢客》這部影片中,王羽想要找日本人報仇,因為他們屠殺了他出生村莊的所有人。所以他去日本殺掉他遇到的每一個日本人。羅維執導的《精武門》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主演李小龍證明了“中國人不再是亞洲病夫”,他單槍匹馬擊敗了日本空手道武館和一大批占領當地的日軍。與此類似的是,黃楓執導的令人拍案叫絕的影片《合氣道》(美國片名:《功夫女王》)和《跆拳震九州》(美國片名:《屠龍記》),“香港辣妹子”茅瑛加入了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的武館然后打敗了日本人,或者拿張徹的一部電影片名來說,“英雄打敗日本鬼子”(Heroes defeating Japs)。王羽在戰神海灘上壯觀的高潮之戰,黑夜被火炬照亮,持續了影片的整個后半程。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武術片中在電影性(cinematically)角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型戰斗場面。但這么說看起來太裝逼了,這只是一個他媽的偉大的戰斗場面。它讓奧森·威爾斯的《午夜鐘聲》(1965)中被高估的打斗戲在銀幕中黯然失色。中國的土匪流氓和日本武士之間的最后決戰,人們全副武裝,是那么好看,占據了整部影片的大量篇幅,使得影片不像是武術電影,而像是《七武士》《勇敢的心》《天國王朝》這一掛的戰爭片。王羽的另外兩部經典之作,《獨臂拳王》及其續集《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是他在美國最出名的兩部影片。特別是在熱情的黑人觀眾中,這種類型的電影在影院始終保持著長久的生命力,即使主流觀眾已經轉向了新的時尚(汽車追逐電影、好老男孩電影、治安維穩電影、《星球大戰》——《大白鯊》——《異形》及各種衍生片)。在這些影片中,王羽都在試圖復制使它成名的角色,去吸引武術電影迷。然而,相對于《獨臂刀》系列電影中經典的英雄俠客角色,《獨臂拳王》更多受到漫畫那種瘋狂表演的啟發,充滿了超級英雄對抗大量超能力BOSS的情節,就像杰克·科比(譯注:DC漫畫主創)親自策劃的一樣。在70年代,這些電影是最接近電影界的偉大的漫威宇宙。《獨臂拳王》里的那些惡棍的名字和超能力(功夫野獸、空手道殺手、暹羅惡魔、西藏虎人、血腥跆拳道大師,柔道之王和不敗尤加汗),合起來就像是亞洲版“神奇四俠”一整年連載的反派。1973年,《獨臂拳王》(作為中國特色影片)在美國上映,正值功夫熱潮的頂峰。由美國National General Pictures公司發行本片,票房成績還不錯,但其實還有數十部香港出品的武打片跟它競爭影院排片(包括張徹的《新獨臂刀》和王羽自己的《龍虎斗》)。但1977年發行的《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在首輪放映時就登上了《綜藝》榜單的榜首,并且循環放映了好幾年。除了李作楠的《天皇巨星》(1977),我在更多的影院觀看了王羽的電影,比其他任何功夫片都多。兩次在卡森孿生電影院(我看了大多數電影后來影評人會說毀壞我美學的電影),三次是三片聯映:一次在世界劇院,這是高爾在好萊塢大道上創建的好萊塢主要的放映剝削電影的地方;一次在洛杉磯劇院,位于洛杉磯市中心的百老匯(另外兩部是《四五口徑女郎》1981和《諜海戰龍》1978);一次在長灘市的宮殿(很難說是宮殿,只能算是劇院,這里連放的三部片是《破膽三次》1981《符碌奇兵》1977和《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后來洛杉磯KTLA電視臺的第五頻道拿到了這部電影的版權,并在“第五頻道電影放映室”欄目于前半個80年代一直循環播放,而我用VHS把電視畫面錄了下來,隨時都能看。《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并不是像《龍虎斗》或《戰神灘》那樣成功的電影。即使與《獨臂拳王》相比,這部續集也顯得微不足道,很難算得上是一部“電影”。它幾乎沒有什么故事,而僅有的故事也幾乎沒有什么戲劇性。作為故事前提的事件,一個獨臂拳手殺死了封神無忌(一個失明的西藏僧人,血滴子大師)的兩個徒弟,并沒有在銀幕里上演(而是發生在前集《獨臂拳王》里,那兩個徒弟就是西藏虎人)。但是如果你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就很容易證明這是一部偉大的功夫電影。我從小就喜歡這部電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它的喜愛也與日俱增。對于外行來說,這可能看起來很傻逼(比如,如果我想讓彼得·博格達諾維奇喜歡上武俠電影,我不會先給他看《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但對于武俠電影專家和王羽粉絲來說,它就像一瓶只有鑒賞家才能欣賞的好酒。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Pmovie 來源/導演幫(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OXCifIGxikViLyeEzCN7Q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