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些年來的眾多續集,能和前作平起平坐的劇集為數不多,稱得上精品的更是寥寥無幾。大部分的“劇N代”似乎只能續集不能續命——講不好故事,玩爛了情懷,最終只能在吐槽聲中黯然告別。而這并不能阻擋各大片方對按季開發劇集的熱情:《河神2》《大江大河2》《無心法師3》《古董局中局2之鑒墨尋瓷》《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使徒行者3》等二十余部劇N代正在趕來的路上,愛優騰等平臺手頭也都有正在按季開發的大IP項目。
面對口碑熱度相當不穩定的續集們,如何擺脫“狗尾續貂”的宿命,成為“劇N代”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概念界定不明晰的“中國式”按季開發劇集
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形成系列IP會帶來可觀效益,這讓多季開發劇集成為平臺和影視公司都想啃下來的“硬骨頭”。只要第一部推出之時市場反應夠好,投資方往往都會開始盤算拍攝下一部,亦或是借助原IP的影響力,直接以季播的方式來打造劇集。
與美劇有固定的播出季、邊拍邊播的特征不同,國內季播劇隨意性較大且至今未有清晰的界定。但凡制作超過兩部以上的劇集都可以劃分至季播劇的范疇,具體來說,國內的季播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最常見的也是最穩妥的方式:拍攝人氣影視劇的續集。當一部電視劇成為爆款以后,制作方開始籌拍第二季、第三季……畢竟這些人氣劇擁有大量的粉絲基礎,僅僅冠上前作的劇名,就會有大量的觀眾感興趣。比如“暑假見”的《還珠格格》《家有兒女》《重案六組》《鐵齒銅牙紀曉嵐》《瑯琊榜》等。
較為常見的還有一些具有持續開發價值的系列劇,也是當下平臺較為青睞的方式:從立項之初就有多季開發的定位。這樣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挖掘IP的價值,延續IP生命力。比如《暗黑者》《靈魂擺渡》《河神》,以及去年大熱的《全職高手》《長安十二時辰》和《慶余年》,其中《慶余年》在開發之初就定下了五年三季的規模。
再者,就是“偽季播劇”形式——雖然是以季播的方式播出,但實際是一次性拍攝完成,且每季推出的間隔時間僅一兩個月。這種制作模式,使得劇集沒有后續調整的空間。比如《誅仙青云志》《大唐榮耀》《余罪》《狐貍的夏天》《熱血長安》等,其中《大唐榮耀》共拍攝兩季92集,而且兩季播出時間僅相隔一個月。
不少平臺也在按季開發上玩出了新花樣,尋求更多元化的“IP”影響力延續方式。比如“振華三部曲”:《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暗戀橘生淮南》;在《無證之罪》之后打造的《原生之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后的《三生三世枕上書》;《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等等,都是基于同一個宇宙進行開發,并借助了前作的熱度,但在故事上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和新鮮感。
與美劇動輒七八季不同,國內的季播劇除了12季的《鄉村愛情》、5季的《愛情公寓》和5季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基本都還未超過四季。并且往往到了第二季,就開始出現乏力,比如《歡樂頌》從第一部的7.4分到第二部的5.4分,《暗黑者》第一部8.1分到第三部的6.3分,《愛情公寓》第一部的8分到第五部的6.6分,“續集們”的生命力似乎不太持久。
為什么“續集”們不好看了?
“續集”年年有,一年比一年多。影視產業觀察統計了2019年優愛騰上線的續集劇數量,較2016年的16部,增長了四倍,但能延續口碑的卻鳳毛麟角,那這些續集為什么逃不開“狗尾續貂”的魔咒呢?
1
主創大換血,劇粉難接受
能夠拍攝續集的劇集,大部分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從主創演員上,都是讓觀眾滿意的。在持續熱度的積累下,也形成了觀眾與劇中主創角色的情感連接。續集一旦更換演員,劇集的延續性受到嚴重影響,就會產生角色和演員的割裂感,讓粉絲們難以接受。
近年來,《無心法師》第二、三部因為湊不齊金晨、張若昀,徒手拆了兩對CP,引發觀眾不滿;《瑯琊榜之風起長林》雖然主創團隊導演編劇等沒有改變,但胡歌、王凱、劉濤、劉敏濤等原班人馬的缺席,即使制作水準持續在線,但也無法延續《瑯琊榜》曾經的“風光”;而《將夜2》因為將“寧缺”陳飛宇換成了王鶴棣,引發了一場換角風波,最后遭遇“滑鐵盧”。
在湊齊原班人馬比湊齊七龍珠還要難的當下,確保演員持續出演確實很難。經典如《武林外傳》,導演就曾表示由于演員檔期等問題不會拍續集。伴隨著劇集的火爆,演員們的知名度也水漲船高,到了要拍攝第二季時,一方面檔期難求,另一方面身價上漲,投資方出于成本的考慮也會換人。
但也可以看到經過這么多年的摸爬滾打,國產季播劇在反思中迎來了進步。比如騰訊、新麗等聯合出品的《慶余年》,這一項目在系列開發中為了保證主要演員陣容,包括張若昀和陳道明在內的演員均一次性簽約五年。對于有續集開發潛力的劇作,片方不妨效仿國外,在和演員談合約時便談好后續季的優先續約權,并規定好片酬的漲幅。
2
盲目追求“IP”效應,劇情粗制濫造
可以看到,爆款劇續集層出不窮的背后是利益的驅動,爆款劇一出,續集勢必馬上跟上,投資者們都希望從延續熱度的續集里分一杯羹。創作的目的是朝錢看,盲目追求IP效應,往往導致內容的粗制濫造。
以《歡樂頌2》為例,一眾主演悉數回歸也沒能挽救續集斷崖式下滑的口碑。劇集節奏拖沓,為了推進情節強行制造矛盾和沖突,抹殺了第一部的“現實性”精髓:對階級固化、原生家庭、物質至上等社會現象的探討,無處不在的廣告植入更是看得觀心力交瘁。這就是為了平衡各投資方的利益,犧牲內容品質帶來的后果。
此外,國產劇注水的現象頗為嚴重,在續集劇里更是表現突出。大制作的美劇,一季最多十多集,而一般的美劇,充其量達到二十多集,以此來確保劇集的質量。反觀,國內那些恨不得一口氣拍完百八十集,隨后用季播方式播完的劇集,內容的質量可想而知。
《大唐榮耀》一共制作了92集,第一季跟第二季之間播出時間僅隔了一個月時間。與劇集長度對應的并不是劇集質量的提高,而是劇情的大量注水。安插過多的“輔線人物”和刻意制造的情感沖突。在當時鋪天蓋地的劇宣中,“實景拍攝”居然成為讓該劇成為良心劇的理由之一,顯得非常諷刺。
3
“分季”的殼,“得一部是一部”的內核
國內的劇集按季開發仍然處于摸索節點,實現不了邊拍邊播的模式,創作團隊難以根據觀眾的反饋來調整,真正從一開始就以“季”播策劃的作品不多,在劇集話題和角色設定等方向的策劃上也是有局限的。往往只有當一部電視劇成為爆款之后,創作方才被劇迷們和內容紅利“催促”著籌拍第二季。而在中國邊拍邊播幾乎不可能實現,這也意味著,創作者們只有在劇集完全播出之后才能了解觀眾喜好和興趣點,也無法對劇集內容及時進行調整。
比如2015年大熱的網劇《無心法師》,本應該順熱度而為乘勝追擊,但可惜的是,這部劇兩年后才推出第二季。政策監管和題材紅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劇集的關注度和口碑自然大大降低。
再來看在當下在騰訊視頻熱播、讓粉絲足足期待了三年的IP續集《三生三世枕上書》,雖然平臺播放量已經相當可觀,但討論度和口碑卻遠達不到全民爆款的指標。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為此系列的前篇,不僅在電視臺收視率一騎絕塵,還收獲了驚人的網播量戰果。
追根到底,創作方從一開始就不是以“按季開發”的思維來展開創作。之前流行仙俠、虐戀,而當下觀眾更喜歡是甜寵,和更為合理和縝密的人設跟劇情。而在《三生三世枕上書》里,“三生三世”虐戀老套路、缺乏新意和情感邏輯的人物設置、只談戀愛的蒼白仙俠世界,這些對滿懷期望的觀眾來說,并不是一份滿意的答卷。
結語
說到底,打響第一炮的“首季”季播劇只能為之后的作品拿到一個較好的“印象”,但面對日益回歸理性的觀眾和市場,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題材紅利不斷在更迭,情懷牌也不再好打,足夠扎實的內容才是為劇集“續命”的唯一法門。而對接下來無論是在主創團隊還是開發模式、劇情內容上,都“據悉”很靠譜的《慶余年》第二季、《長安十二時辰》第二季、《全職高手》第二季、《大江大河》第二季等“續集”,能否不僅續集更續命,能否探索出適合中國的按季開發模式,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楊倪 來源/影視產業觀察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iwzKLnYuJrt7RJ6rCqH2NA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5932.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