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啊莊
你被微信的視頻號灰度測試了嗎?
“可能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每天有數億人花這么多時間,花在手機里面瀏覽各種信息。而微信,可能是人們花時間最多的應用。所以我也經常會思考,微信作為一個基礎的信息傳遞的工具或者說平臺,我們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會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變化?!薄獜埿↓?/p>
而微信近期最大的動作,莫過于上線了視頻號。今日,讓我們一起來展望一下,視頻號在微信這片廣茂的土地上,會開怎樣的花,結怎樣的果。
對于一個新的事物,想要立體地去剖析它,首先我們得先從二維的角度來直視它,即我們常說的“眼見為實”。
此過程之中,視頻號有四條特性不僅引起了我視線的聚焦,更是引發了我思維的跳躍:
1、入口位于“發現”,緊隨于“朋友圈”的黃金位置;
2、內容形態不僅包含短視頻,也包含圖片;
3、內容下方可添加公眾號鏈接;
4、內容展現形式為單列信息流;
人的大腦,總是會隨著眼睛捕捉到的影像而進行思考。那么以上的四條特性,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1、今年的微信公開課,張小龍表達的有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就像我們擴大5000好友這個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對于它帶來的影響,說實話誠惶誠恐,我們會反復思考?!?/p>
對于極具克制理念的微信,第一次上線視頻號,就把它放到了緊隨“朋友圈”的黃金位置,足見微信對其籌謀已久,也向大眾展示了微信要把視頻號做好的決心以及信心。
2、視頻號的內容不僅是短視頻,也包含圖片。這說明微信對于視頻號的定位,不是短視頻平臺,而是張小龍所說的短內容平臺。這與抖音、快手或者微博的平臺定位,從骨子里來說,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基因,不同的土壤,必然孕育不同的產物。我們是否可以給出這樣一個定性:視頻號從底層邏輯來說,目前是一個全新的且獨一無二的平臺?
3、視頻號與公眾號之間的打通(目前為單向),可以看出,公眾號作者是微信爭取的第一梯隊KOL資源。畢竟公眾號作者對微信規則較為熟悉,且有公眾號的粉絲基礎在。
這里也不難看出,一個全新的生態體系正在搭建當中。我們管窺豹地瞥見未來的冰山一角,微信后期將繼續打通與小程序之間的通道,建立起從雙內容生態(長內容的公眾號+短內容的視頻號),到服務生態(小程序)的一體化全新布局。
4、抖音是需要上下滑動才能夠進行內容切換的沉浸式操作,這便使得平臺的容錯率較低,因為用戶一旦遇到不喜歡的內容,傷害就會很大,這也決定了抖音的內容必然聚集在頭部;而快手采用雙列信息流的方式,內容展示就會很豐富,用戶看到喜歡的內容才點進去查看,提升了平臺的容錯率,所以快手的內容更適合長尾。
視頻號則采取了折中的一種方式,以單列信息流展現,視頻自動播放,而且還有評論內容的展現。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有兩點:第一是提高平臺的容錯率,降低內容的制作標準,也是呼應了張小龍所說的,“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第二是在保證一定沉浸體驗的同時,鼓勵用戶進行交互,畢竟社交是微信的根本基因。
特別說明:
1、目前視頻號仍處于灰度測試階段,還沒有此功能的小伙伴請不要著急,視頻號全面開放指日可待。
2、視頻號的入駐目前需要申請,而身處冷啟動階段,微信自然也是想將這些入駐名額,提供給那些有一定創作經驗的人。
如果你是小白,那還是先去抖音、快手這些平臺練練手吧。因為就算你申請了,也很可能不通過,就算通過了,也很可能被收回~(同“圈子”一樣,視頻號目前存在考核期)
在“什么是視頻號”這個話題下,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微信給出的官方介紹吧。
視頻號官方介紹是這樣的:
視頻號,是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平臺,也是一個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我們歡迎,有創作、表達意愿的機構和個人加入視頻號,用1分鐘內的視頻,或者9張以內的圖片,隨時隨地發揮創造,和更多人分享生活和世界。在這里,你還可以發現更多有意思的人和內容,關注感興趣的視頻號主,點贊、評論進行互動,也可以轉發到朋友圈、聊天場景,與好友分享在這里看到的內容。
——公眾號「微信公開課」
1、有的人說,是要對標抖音、快手。而我想說,當然是要對標抖音、快手!
微信2019年月活躍賬號已高達11.51億,但微信已經9歲了,身處互聯網高速發展浪潮之中的我們,經歷過太多的時代變遷,感受過太多的興衰榮辱。
而互聯網新貴—抖音,3年多的時間,月活已經突破4億,儼然已經成為國民級小視頻APP。
在互聯網人口紅利存量的爭奪戰役中,抖音正在與微信分庭抗禮。
縱觀騰訊近幾年的動作,從朋友圈開放視頻權限,到微信失敗的視頻動態功能,再到傾注了騰訊大半心血,終于被抖音、快手甩的連背影都看不見的微視,騰訊不得不另謀他路。視頻號或許是騰訊最后的底牌。
2、以張小龍的話來說,視頻號是為了彌補當年的失誤。相對公眾號而言,微信缺少了一個人人可以創作的載體。
雖然公眾號本身,已是一個完整的內容生態,但其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它的屬性,會帶來一連串的諾米骨牌效應:
強訂閱關系—>被動獲取能力的缺失—>低創作門檻的缺失—>移動化創作方式的缺失—>長尾內容的缺失—>非人人可以創作的平臺。
微信的理念其實是普惠,它重視的是人人都可用,而不是某個特定的群體。微信基于普惠理念發展出了工具、簡單自然等產品哲學。視頻號勢必要補足微信缺失的一環。
3、讓我們將視線轉移至時代的畫卷當中,2020年5G已經進入應用階段。時勢造英雄,視頻號,也是騰訊擁抱時代變化的產物。
從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越來越簡單直接。而人性,也會本能地追求更加激烈的感官刺激。尤其是作為內容高級形態的短視頻,刷起來,就是多巴胺、腎上腺素和荷爾蒙的盛宴。
雖然文字、圖片、視頻的創作難度是依次遞增的,但技術的革新,逐漸消除了創作的壁壘,使得人人都可創作。在5G的風暴中,微信也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來應對時代的變遷。
注:此方面的內容,只不過是建立在我個人認知基礎上的一些遐想。張小龍的價值觀,對于蕓蕓眾生之一的我來說,卻是只能夠仰望,又豈敢在此指手畫腳。所以,以下的內容,歡迎探討,如有瑕疵,還請海涵。
我們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微信可能會怎樣做視頻號。
我們經常說“內容為王”,但是對于一個平臺來說,僅有好的內容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匹配效率。這樣的體驗,用戶才會買單。
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優質的內容。
以熟人社交為主要陣地的微信,具有更強的私密性。一個用戶可能在抖音上點贊俊男靚女,在快手上關注沙雕段子,在微博的評論區口吐芬芳,但這些行為,未必希望被微信好友看到。尤其是,當我們的微信還加入了工作關系這一圈層之后。
當關注、點贊、評論都能被暴露在一雙雙無形的道德之眼下,互動性必然會進一步弱化。
所以,高價值的、體現品味的內容在視頻號或許有更強的傳播力。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的大腦是個會消耗人們20%左右動能的人體器官,先天性就對刺激性信息有極大的渴望。因此人們在空閑狀態,大腦就會全自動去檢索這類信息,而并不在意這種信息對人們有木有具體使用價值和實際意義。
也就是說,泛娛樂的內容,在視頻號仍舊會有一席之地,但是因為交互性的減弱,這塊內容,或許在視頻號只是長尾。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高效的匹配,這項內容在本質上來說還是平臺信息分發機制的問題。
內容格局決定信息分發機制,我們來對比一下抖音和視頻號。
抖音以泛娛樂為頭部內容,這些內容的核心為kill time,因此更適合被動推薦的形式。被動就是指,這種內容適合你隨機刷著看,挺樂呵挺開心就成,畢竟娛樂嘛,輕輕松松才有趣。
視頻號以高價值為頭部內容,這些內容的核心為save time,如知識技巧等,這種需要半訂閱性質的追蹤觀看,同時容易在社交群體中擴散的正向、有傳播價值的內容。
但我們前面說過,推出視頻號的緣由之一,就是為了彌補公眾號被動獲取能力缺失。因此算法推薦必不可少。同時,也必須加入這種被動獲取能力,才能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引來各個要素的協同創作和賦能,創造繁榮的內容生態。
而且張小龍有自己的理念,他始終不愿意完全采用算法推薦,怕造成信息繭房,所以通過加入社交等元素來優化算法,讓算法不僅僅推薦用戶想看的,還要讓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此,大概猜測,視頻號會采用“訂閱性質+算法推薦+社交關系”的信息分發機制。
在“how”的話題之下,我們最后再探討一下,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可以怎樣做視頻號:
1、如果你是其他短視頻平臺的創作者,例如抖音,那么在這個最好的引流時期,內容的搬運,或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但內容是一種極易被厭倦的商品,此種方法,必然不可長久。
2、如果你是公眾號的創作者,你不妨嘗試將文章的核心觀點進行提煉,并以圖片的方式進行展現,這樣既能達到進軍視頻號的目的,又能夠同時為公眾號引流,何樂而不為。
3、如果你是小白,致力于進軍視頻號,基于我們以上探討的內容,以下的方向或者可以嘗試:專業知識,細分領域,種草帶貨。
新榜發布的2019年內容產業年度報告指出,“創作介質破界,短視頻供需兩旺,與圖文分庭抗禮”。
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同樣是內容,土壤不同,基因不同,成長的過程與開的花、結的果,也必然不同。
吾家有女初長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只是視頻號的最初形態,至于將來會是怎樣,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見證。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5543.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