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世界上最有名的美術作品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會回答,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張現存于盧浮宮的傳世之作,用她那富有別樣魅力的獨特微笑,每年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往駐足觀看。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撇開藝術價值和作者名氣不論,《蒙娜麗莎》這張作品本身為什么會吸引人呢?
要知道,繪畫和攝影在很多方面是有共通點的。《蒙娜麗莎》的成功之處,對我們進行人像攝影創作,同樣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今天對《蒙娜麗莎》進行賞析,希望能為您的人像攝影創作提供新思路。
構圖
我們今天看蒙娜麗莎,會覺得這符合的構圖是相當“常規”“標準”,沒有什么出彩之處——這就對了。
事實上,在創作出這幅畫的時候,它的構圖在當時是相當突破性的,甚至創造了幾個世紀以來,在繪畫、攝影領域的“標準套路”,這正是你覺得這張畫的構圖“很普通”的真正原因。
蒙娜麗莎使用了著名的“金字塔”型構圖:身和雙臂呈近三角形結構,顯得比較沉穩、莊重;同時雙手又形成了一個前切的銳角,有助于把觀眾視線吸引到真正的主體——她的身體,臉,以及那個著名的神秘微笑上。
對我們的啟示:相同形式的構圖,在我們拍攝或者視頻拍攝“正經”“嚴肅”風格的半身人像時仍然用得上——或許它不一定是最佳的構圖,但肯定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構圖。
姿勢
同樣的道理,蒙娜麗莎的姿勢在現在看來不太出彩,但在當初是很有革命性的——當時的“主流”肖像,往往動作都比較僵硬,而且喜歡畫大正面,讓臉部完全對稱。
而蒙娜麗莎則是靠在椅子的扶手上,雙手自然地交叉在一起——這使得她的神情比較放松;身體微微轉向一側,這樣讓臉部在大致對稱的同時,又不至于過度呆板。
給我們的啟示:蒙娜麗莎這張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她那富有魅力和神秘感的微笑——而模特往往要在很放松的前提下,表情才會更好。別一上來就急著擺你設計好的復雜 POSE,先聊聊天,再從簡單動作做起,“熱熱身”吧。
用光
或許這是蒙娜麗莎這張作品中最有“技術性”的一個方面,達芬奇使用光線把觀眾的視線吸引到他想要突出的部分——模特的臉部和手部,并通過把手和臉安排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來平衡畫面整體布局。
達芬奇還通過使用高光和陰影,來強化圖像局部的立體感與質感——尤其是蒙娜麗莎脖子周邊的區域,以及手臂部分衣服的褶皺。
給我們的啟示:想一想,你想要拍出什么效果,再想想怎么用光。光線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也可以通過光影來創造或者“撫平”褶皺。
服裝
在蒙娜麗莎這張作品中,模特穿著的是不鮮艷、不顯眼,“低調”的衣服——和當時“主流”肖像作品崇尚的鮮艷色彩夸張衣物背道而馳,卻為后來者提供了開創性的思路。
雖然模特的連衣裙有著相當多的細節(精細的蕾絲),但總體而言這些衣物都沒有“喧賓奪主”,并沒有分散觀眾對模特臉部的注意力;另外,模特也并沒有戴當時婦女常見的項鏈、珠寶等首飾。
給我們的啟示:衣服是一種很容易分散主體注意力的畫面元素。在拍攝“大風光小人像”類型的作品時,它們可以幫助你的主體更“吸睛”,但在拍攝半身照和大頭照時,它們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別讓它們“喧賓奪主”。
取景
許多人都注意到《蒙娜麗莎》里的一個細節:在模特肩膀高度,畫面的位置上有兩個半圓的球狀物體:
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呢?根據研究者稱,現在我們看到的蒙娜麗莎作品是“縮減版”,原版其實更大,包含了兩側的一些景物,只是后來被畫家裁掉了。
最被廣泛接受的理論上,“原始版本”的圖像中,蒙娜麗莎其實是坐在一個陽臺上,它身后是欄桿(背景中的水平線條)、下方的風景,還有兩個柱子——兩個“圓球”,正是欄桿的基部結構。
研究者認為,“完整版”蒙娜麗莎應該如右圖所示
如果這個推測屬實,達芬奇對作品裁剪的目的也呼之欲出——原先的兩個柱子是強有力的線條,很容易分散觀眾對主體的注意力,把它裁掉能讓觀眾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主體上。
對我們的啟示:背景中很可能存在干擾元素,尤其是一些存在感強的物體(如色彩鮮艷的物體,文字標語,明顯的線條等);你需要在取景構圖時考慮這一點,畢竟,后期裁剪的“二次構圖”多多少少都會導致畫質的損失。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3775.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