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上,經過開光的神像具有神圣意義。受到信眾的頂禮膜拜,使法物具有特別的靈力。咦~?這不是跟我們現在吃飯的時候很像?經過手機開光的飯菜,才能受到朋友們的垂涎三尺,吃了才不白吃。
想要美食受到朋友圈萬人愛戴,擺盤是第一要義。傳說中,擺盤就是盤子要大,食物要少。
但是,擺盤真的辣么簡單?
前方高能
只有處女座的人才看得出這四張照片有什么不同
要拍出精美的食物照,很多細節是不可忽略的。就拿這張作品的畫面來說,拍攝的角度,光線,主角豆豉紅燒鰻魚都就緒,而配角豆豉、綠色青菜也定位了,可是總讓人覺得碗里少了些什么。
接著講主角豆豉紅燒鰻魚的表面涂上一層醬汁,營造出新鮮口感,作最后修飾,覺得八點鐘位置上少了些米飯,并在豆豉上做些修飾后,再來一張。
按下快門后,檢查還是覺得少了些米飯,這事發現在四點鐘位置過暗。因此再度適當補上一些米飯,完成后的感覺更加飽滿了。
正想著收拾工具時,再度發現位于五、六點鐘位置的一顆米飯角度不對勁。因此作些角度的調整后按下快門,整體效果滿意度更高了!
擺盤精美,除了練就一身處女座的強勁功力以外。還需要注意什么細節呢?
1、看起來不好吃?盤子可能是罪魁禍首
美食不如美器。合適的餐具就跟好看的衣服一樣。要是選對了,會讓你的美食氣(bi)質(ge)大大提升!無論是圓形盤、方形盤、還是橢圓形盤,陶瓷的、玻璃的或木質的,盤子的選擇是決定你擺盤的方式和藝術方向。
無論啥選擇,記住一點:盤子要大!對于主菜來說,百搭的白色大盤子是最妥帖的選擇,空間寬廣才能塑造視覺上的藝術美感。
如同我們服飾搭配一樣,簡單的條紋是“基本款”,可以拿來放心搭配。
使用一個長盤子擺盤也可以擺出高雅、精致的感覺,餐盤的大小也要與食物量相協調,不要用過小或過大的餐盤,記得留有適當的空間給食物們“呼吸”。
當然有些形狀特別的容器會給擺盤加分不少哦,雖然利用率可能不高,合適的話就大膽入手吧。
有些盤子雖然設計炫酷、顏色好看,但如果和食物本身氣質不符,還是不要貿然選用。紋理和材質的搭配不僅影響外觀,同樣影響菜品的口感。
2、胃口不好?試試用顏色刺激味覺
顏色對比,讓人食指大動
各種材料之間的顏色對立和層次感在擺盤時很重要!綠色給人以清新涼爽的感覺;紅色象征激情和令人興奮的感覺,能增強食欲;黑色代表穩重高雅。總的來說一道菜品中包含2種中性色彩和2―3中明亮色彩的食物會更引人注目。
藍色雖然是會降低食欲的顏色,但與暖色的食物很容易形成強烈的對比色,畫面更鮮艷飽滿,所以在拍攝時多注意角度,還是能將藍色的盤子的效果發揮好。
對比難掌控,近似更協調
嘗試完對比色系,可以嘗試將統一色調,或者近似色調的食物和餐具工整地擺放在一起。
3、認真凹造型,是一種態度
凹造型首先要選擇好食物的焦點,這個點不一定是要在碟子的中心,也可能是多個碟子的主次關系,盡量利用大小、顏色深淺配合食物主次關系擺放。
整齊和精致,一個都不能少。雖然有些菜要比較凌亂隨意才好看,但也是錯中有序,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模仿一下油畫的構圖法。如C型構圖、S型構圖在繪畫中十分常用,引導觀眾視線,讓食物間形成有趣的聯系。
放射線構圖也非常常用,如果不想讓人感覺呆板,可以模仿下圖,截取部分放射線,告別呆板的居中構圖。
還有一個技巧是制造高度,讓食物看起來更為立體和有層次感。一般能“疊”的菜,可以放心大膽使用這種技能。
4、小點綴,那止錦上添花那么簡單
綠色植物就像是魔術道具一樣,只要有一點點就能化腐朽為神奇。煮中餐的話,可以加點蔥和香菜。歐芹、檸檬片、新鮮豌豆、烤杏仁片等等都可用來裝飾,除了顏色看起來舒服,也要考慮到口味上的搭配度。
當食物顏色比較單一或接近時,點綴可以豐富顏色。
幾片綠色點綴可以使肉類食物看起來不會太膩。
醬料的裝飾效果也很好,但是也是需要技術的哦,澆醬汁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盤子一定要干凈,小手一抖就臟兮兮!
不妨加點小創意,發揮你的小宇宙吧!
5、好好對待餐桌,好好生活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目光完全聚焦于餐盤。運用好桌面上的小道具,也可以營造棒棒的就餐氛圍哦!這碗暖心的的紅棗雪耳糖水,再加上厚實的針織圍巾和干草,更營造出干燥的冬天中,一碗暖入心房的糖水帶來的幸福感。
背景不要嘈雜,最簡單的鋪塊麻布也能制造層次感。如果有心思,弄點花花草草、小物件,豐富一下畫面,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盆栽、鮮花或干花、高逼格雜志、懷舊英文報紙都是不錯的選擇。
肯定很多人看到這,就想吐槽阿PAN,“拍個吃的花那么大勁,菜都涼了”。是啊,有時候為自己做一頓飯就是要花上很大精力很多時間。為自己的作品拍一張照片同樣如此。
正如日本文化中認為每顆米粒中都住著一個神仙,吃飯前要喊一句“我要開動啦”才能動筷子,生活時候就是要忍耐著一點點儀式感。
用心地過生活,才能認真享受生活。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3417.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