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己在大學后做了好久的坐井觀天的青蛙,只是拿著相機亂拍。兩年前搬到加州之后才認真接觸和開始風光攝影,從那時候的一個攝影菜鳥,到現在終于拍風光入了點門。
這篇文章是一篇“讓你從攝影菜鳥變成風光攝影菜鳥”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說你得有一些攝影的基本相關知識,并且有一些拍攝經驗,如果連快門光圈的概念都沒有的話,不好意思這篇文章不太適合你。如果你是風光大牛,那么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寫的不對,或者你覺得需要補充的地方也請你不吝賜教。另外就是文章里會列出各個小項目,但每一項都只會淺嘗輒止,畢竟每一項展開來說都能成一大篇文章,這里只是一個提示,更多的信息也需要你在網上搜索。
找個支持你的妹子/漢子
此處略去3000字。。
好了不開玩笑了,其實風光攝影挺辛苦,很多時候只能一個人或者跟基友去。如果你有另一半,那她/他的支持很重要。我很感激我能有個這么一個。
1.光的重要性
如果你覺得你拍不出好看風光照是因為:a.你的器材不夠好,b.你后期PS的不夠好, c. 你攝影技術不夠好, 那么很可能這些想法都是錯的。很多人看到漂亮照片的第一反應是“你的照片有沒有PS過”,“色彩真好”,或者是“我怎么就拍不出人家拍的效果”,“那地方我去過根本沒照片拍的那么漂亮”。
其實風光照和普通旅行照最大的差別不是其他的,而是光線。風光照最重要的是好的光線,而好的光線一般是在日落前后一個小時內,也就是所謂的Golden Hour,可以說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多優秀的風光照是在這個時間內完成的。再牛逼的景色碰上人大中午慘白的陽光在相機里出來的往往就是一張“到此一游照”而已。因此當下一次如果你覺得“為什么那些照片拍的都比看到的漂亮”的時候,嘗試守候日落時分溫暖的陽光或者絢麗的晚霞,也許你會有一個答案。
2. 起早貪黑
如果你意識到了光線的重要性,也許你會說“我去過那兒了,沒碰到好的光線”。很抱歉,好光不是碰到的,而是等來的,大白天的逛完一圈回旅館打牌看電影神馬的是很難碰到好光線的。既然最好的光是在日出日落時分,這意味著如果你想拍好片子,就得日出前起床,日落后回家。日落對于很多人也許還好,日出早起對于很多人就很要命了。
如果說冬天還好,那夏天對于攝影師是個痛苦的季節,日出拍照時4點鐘就得起床,晚上8,9點鐘才日落。做不做得到其實一切都要看你的決心,不過這也算是一個很好的衡量,如果你沒有決心吃著苦,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你沒法在風光攝影上更進一步。
3.靠天吃飯
光有決心和毅力也是不夠的,風光攝影是個靠天吃飯的活。天氣好壞與否決定了光線的質量,從而也決定了照片的質量。在外拍片等了一個早上或者晚上都一無所獲的情況并不少見。因此某個地方什么時候最合適拍照也是個大學問。比如三藩灣區的海岸線夏季多霧,你要是夏天天天往海邊跑也許都是白搭。
對于天氣,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晴天是好天氣,陰天是壞天氣。其實并非如此,純粹的晴天意味著光線會比較發黃且天空沒有內容,對于很多題材比如海岸和湖泊攝影并不是一個好事。陰雨連綿當然不好,但是快來快去的大雨往往意味著多變的云層,如果在日出日落時分能散去一部分讓陽光透過的話,霞光將會非常壯觀。一般來說只要云層不太厚總會有霞光,這是大多數場景的最佳情況。
1. 去哪兒拍和拍什么地方
有不少人問過我去拍的那么多地方是怎么知道的,其實這個不太好回答。一般關于拍攝地點這一塊是慢慢積累的。對于大的景點概念,比如某某公園,某某海岸來說,找這些地方并不是什么難事,一般也就像了解旅游景點一樣的方式去了解,從網上,書上,乃至身邊的朋友,都是可以得到大量信息的。
2. 構圖
相比于其他攝影題材,風光攝影注定了很多時候你要去模仿別人的構圖。一個攝影點之所以經典是有它的理由的,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回避。我從不避諱經典構圖,事實上我百分之八十的照片構圖都是在網上其他作品找得到痕跡的,有時候是碰巧,更多時候是模仿。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先模仿再創新是減小成本的合理方式,當你把一些經典地方拍的不錯的時候,才是走向其他罕有人去的地方的開始。構圖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說的很多,比如三分法,比如構圖是做減法什么的,大致在網上都找得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襯景這個概念,因為很多時候剛開始接觸風光的時候會忽略。風光攝影以廣角為主,廣角照片能囊括的東西很多,有時候避免畫面太單調元素過少應該合理的使用襯景。如果一個照片主體是遠景,遠景如果層次分明那么挺好,但是如果層次不分明或者元素相對單調的話,前景往往是必要的襯景。一簇花,一塊石頭,一支枯木在廣角的放大之下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映襯甚至畫龍點睛的效果。相反,如果前景是主體的照片,好的遠景背景也是至關重要的。
3.曝光
怎么樣合理測光?數碼時代的答案挺簡單的:看直方圖就行了,先自動曝光一張,確保不會有死白或者死黑,如果有則相應的加補償。關于光圈快門什么的,我一般使用A檔,光圈設在F11-F16左右,ISO100,然后自動計算快門。拍星空和水流什么的另當別論,需要考慮快門速度,就要相應的調節光圈和ISO,這些時候往往會用到M檔。
包圍曝光的時候一般間距在1檔以上,我很少使用0.3,0.7什么的。而且如果包圍曝光的時候如果風大導致物體移動,那么就要犧牲光圈或者ISO讓快門變快一些。這一部分其實都是很通用的,也并沒有太多可說的。關于各個題材拍攝的注意事項我放在了最后一部分。關于包圍曝光,我放在了后期曝光合成的部分講。
1. 相機和鏡頭
我對相機和鏡頭其實關注很少。風光攝影對于相機和鏡頭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并不是說價格不貴,只是說不會讓你去做太多選擇)。從剛上手的D90到現在全幅的D800,其實選擇機器和鏡頭的時候都沒有什么糾結,也沒問過誰。
對于起步者,中端的單反如D90其實完全夠用了,有信心有必要的時候再上全幅。鏡頭的話,除了中焦通用,廣角是必備,長焦則是看個人拍攝習慣。至于每種鏡頭應該選哪一款則完全看自己,便宜的不一定就不行。比如我廣角用的是16-35,尼康廣角里面最便宜的一個,我也知道佳能的17-40其實很不錯,性價比超高,不是為了星芒和光圈完全沒必要上16-35。總的來說,如果覺得照片不好,先找自己的茬,再去找相機和鏡頭的茬。
2. 濾鏡
拍風光濾鏡必不可少,一般來說就三種:1. 偏振鏡CPL,消除水面反光,加強天空顏色,等等的作用無可替代。2. 中灰濾鏡ND作用比較局限,但是涉及到流水海岸的時候一般都會要有,很多時候也拿來長曝光天上的流云,個人覺得4檔(1.2)左右的比較實用。3. 中灰漸變濾鏡GND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減少畫面上下的反差,可以說在以前這個玩意就是風光攝影的核心器材。
雖然說現在后期技術理論上能完全代替中灰漸變,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構圖的邊界線不會太復雜,使用濾鏡更方便也省卻了不少后期的功夫,所以我還是一直隨身的。一般2檔(0.6)和3檔(0.9)比較實用,軟邊和硬邊不同題材有不同需要,一般是都要有。根據自己的使用經驗,GND和ND肯定是要插片式的,CPL來說最好是插片式和環裝的都有,環裝的是圖方便,有時候只需要用CPL的時候就沒必要上濾鏡架了。
至于濾鏡品牌,插片式最好的是LEE和Singh-Ray,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盡量上這兩個品牌。剛開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的話可以考慮Hitech和Cokins。環裝的CPL可以考慮B+W。
3. 器材,價格以及決心
其實我鼓勵大家器材都買好的,除了一個經濟條件許可的前提,更是是在這個前提下的:你有決心花時間花精力去拍好風光照。攝影的產品一般都是一分錢一分貨, Lee的濾鏡,Gitzo的架子和Markins云臺用到現在感覺良好,我外出的很頻繁,這些東西用著很順手我不會有抱怨,而且這些東西能使用很長時間,因此沒有覺得花冤枉錢。如果你覺得自己決心不足,也就小打小鬧,隨便嘗試著拍拍,那么也犯不著買太貴的產品線,否則也是浪費錢。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3075.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