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意缺失成為當前高校宣傳片創作的普遍現象,具體表現為創作模式相似、影像元素雷同及“信息質”低等。本文對高校宣傳片創意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從創意原則、創意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提升高校宣傳片創意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宣傳片;創意缺失;現狀;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J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8-0011-03
新媒體的崛起帶來媒介生態環境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高校宣傳片的創作與傳播。每到招生季,微信、微博上此起彼伏的高校招生宣傳片分享將高校生源爭奪戰推向高潮。為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各大高校對宣傳片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能不斷出新出彩,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并引起廣泛關注。但好的創意畢竟是稀少的,模仿、借鑒、創意的缺失成為當前高校宣傳片創作的通病。
一、高校宣傳片創意缺失的具體表現
在當前高校與考生雙向選擇的教育市場中,通過各種傳播途徑提升學校的品牌和知名度成為各大高校面臨的長期任務。大多數高校都意識到,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宣傳片是提高知名度、宣傳學校品牌、提升學校軟實力的重要載體,由此出現了高校宣傳片創作的繁榮期,從形象宣傳片、招生宣傳片、慶典宣傳片到下屬單位宣傳片的創作風生水起。作為高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所提煉創造出來的文化藝術產品,高校宣傳片既具有社會性文化符號標識,蘊含著民族化精神內涵,又建構著視聽文化奇觀形態,葆塑著高校文化發展的精神形象[1],和以靜態設計為主的招生簡章、招生宣傳冊等不同,高校宣傳片以視覺形象直接作用于人腦信息知覺的生成,是一種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展現高校特色的影視綜合藝術,有其特殊的創作規律。但是目前高校宣傳片的創意缺乏個性、抄襲嚴重,總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其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創作模式相似。模式是一種成熟的,經過考驗和驗證的,有穩定內在規定性與外在指向性的標準樣板,具有特定的規則和套路[2]。創作者對模式的使用要既遵循既定模式的內在規定性,又要隨時調整模式的外在因素,以適應新的變化。傳統的高校宣傳片創作模式發展到今天,已經出現僵化。高校宣傳片承載著藝術創作的使命,近年的創作出現過類似北京大學2014年宣傳片《星空日記》《光與影》、北京電影學院2014年宣傳片《電影夢》、暨南大學2010 年宣傳片《夢想起航》、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宣傳片《書寫師大》等一些區別于一般專題片和紀錄片的理念類宣傳片;但是高校宣傳片又肩負著宣傳學校的重任,所以大部分高校還是延用國內新聞專題片的套路,并未對其外在因素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大多呈現出的還是“說話+祝福+表態”的模式,即畫面加解說,穿插采訪,以四平八穩的節奏面面俱到地介紹學校。正如復旦第二次發布的2015校慶宣傳片,主要介紹“復旦110年來積攢的師資力量、學術成果、人才培養理念等信息”,從學校的發展歷史到重要人物的介紹,從獨特的校園文化建設到與國際接軌的海外交流,從特色專業教學到科研成就榮譽的展現,從校園優美的環境到學生學習生活的人性化管理等等一一鋪陳,因而被認為是“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影像手冊,對于這種常規的影像手冊,都大同小異”[3]。筆者對近兩年來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等共32所高校的官方宣傳片進行統計,發現按傳統模式創作的官方宣傳片占80%。當然也有的高校宣傳片引入各種當下的流行元素與技巧,但是卻又過分追求炫麗的特技,未對情節精心打磨導致平淡無奇而滑向另一個極端。
第二,影像元素雷同。影視作品中的畫面作為視聽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賦予不同的遣詞造句方式,搭建起宣傳片的敘事脈絡。畫面由多種元素構成,其中包括動靜元素、光影元素、構圖元素和內容元素等。首先,高校宣傳片大多具有相似的內容元素,從意境悠揚的校園、井然有序的建筑、雄厚強大的師資到氣宇軒昂的學生,高校宣傳片呈現出的是千人一面的形象特征;其次,溫馨浪漫、富有美感與飽和度的影調設計,壯觀而大氣,能帶來視覺震撼的航拍鏡頭的大量運用,高校宣傳片的光影元素和特技大同小異;再次,造型元素互相抄襲,復旦大學2015完整版的校慶宣傳片中,片尾片段多名學生傳遞校徽出入畫面的造型創意,涉嫌復制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一宣傳片中的類似創意。其實嘗試使用在切換不同畫面時傳遞一件物品的手法在高校宣傳片中也有使用,更不用說用手擺出心型的圖形,打出“XX大學歡迎你”的字幕這類萬能造型的復制引用。
第三,信息密度大但“信息質”低現象普遍。大多數高校宣傳片傳遞的信息鏈涵蓋了學校方方面面的內容,從地域條件、特色專業、師資隊伍、飲食住宿到就業與教研,密度大,節奏快,而且畫面一概優美清新、音樂富有節奏感與吸引力,但卻往往大同小異而讓人過目即忘。有學者從三個層面來解釋了“信息質”的概念,他認為“信息質”的基本層面是信息的新鮮、獨特性,即宣傳片能提供與眾不同或鮮為人知的信息;“信息質”的較高層面是信息的理性深度,也就是能夠對同質同類信息進行理性分析,提出有分量的觀點;“信息質”最高層面是信息的感染力,即能夠激起觀眾的情感和心靈的共勉,能夠有力的影響和感染觀眾[2]。目前高校宣傳片大多處在第一層面,而且第一層面也不盡人意,內容同質化嚴重,更談不上立意的哲學高度與情感美的結合,紀實美與詩意美的結合,所以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高校宣傳片創意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校宣傳片創意難的原因,首先在于高校的行政化管理體制。中國高校的形象傳播基本由高校行政主管部門主導,由學校宣傳部門具體執行,這導致對宣傳片的決策往往取決于領導的主觀傾向,而非專業創作人員科學有據的指導。另外,出于經費等各方面的考慮,近年來高校官方出品的宣傳片往往并不是邀請專業的媒體創作人員加盟,而是與各種文化傳播公司聯合制作,由學校宣傳部門和第三方共同策劃創意,再由第三方負責具體制作。一般在調研與策劃時都有要創新的意愿,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卻發現原創能力匱乏,難以為繼。再次高校畢竟處于體制內,高校宣傳片的審定需要經過層層建議與把關,而大多數高校的內在機理還是很保守的,因此可能經過長期策劃與調研,產生了一些新穎的想法和創意,卻最終沒有通過層層審批。行政化主導使官僚思維在高校形象宣傳片的制作流程中無孔不入,導致創意工作“雷聲大雨點小”,往往最后創作出的仍然是畫面加解說,成績加風光的傳統宣傳片。
近年來也有一些高校宣傳片以新穎的特點獲得網友的認可,如被稱為“最好玩的校園宣傳片”的浙江大學建校115周年宣傳片“一個鏡頭走完浙大五校”,以對口型表演、整支視頻從頭到尾一遍錄完,不經任何剪輯的Lipdub(嘴唇配音)方式備受關注,在上傳優酷網站后的短短數小時內點擊率就達到5萬多,但是這是學校的草根組織lipdub ZJU拍攝的,同時期該校官方的宣傳片仍然是偏向傳統型的。另外,“一個鏡頭走完浙大五校”的Lipdub方式其實也來源于2008年德國福特旺根大學的6名學生的創意和制作,之后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地的高校都有錄制類似的宣傳片。
高校宣傳片創意難的原因,還在于高校宣傳片的創作方式與宣傳片高要求之間的矛盾。
宣傳片作為濃縮的“視覺名片”,其創作本身有較高的藝術要求。作為塑造和傳遞高校形象的重要載體,高校宣傳片彰顯著高校的形象、個性與實力,是以高校的軟硬條件為基礎,選取校園文化有代表性的元素,運用蒙太奇手法及新媒體藝術手法創作出具有“美”的韻味的影像作品。高校宣傳片的專業性比較強,需要站在高校形象的高度,對其辦學理念、特色文化、歷史發展等進行深度挖掘,讓高校宣傳片的展現元素都依托在高校文化的精髓之上,或通過故事的形式,或通過立體交叉的形式對高校形象進行戰略層面的宣傳和傳播。但是宣傳片的具體操作在學校部分往往由學生中能力較強的熟練工,有一定經驗的教職人員及宣傳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學生的創作往往從模仿起步,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驚艷的學生作品總能找到一些優秀的作品范例”,而教職人員和宣傳部門的負責人并不都是訓練有素的專業創作者,在創意層面他們往往不能超越普通觀眾的層次,對各種日新月異的制作技術也缺乏職業水準的掌控,這也就導致高校宣傳片策劃創意時往往會出現 “看全球二十多所高校的宣傳片和幾家著名的廣告公司的廣告片”這樣的情形,因為創意大多數來自對已有作品的借鑒和改造,“小作坊式”的視頻生產方式與高校宣傳片成品的高要求形成悖論。
第三,高校宣傳片創意難折射出中國電視節目原創力整體匱乏的現實背景。以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為例,其生產在前期主要沿襲“歐美韓日首創——港臺移植——內地‘星火燎原’”的模式,在以收視率論成敗的環境下,電視節目制作方往往將已被關注的節目模式“拿”來重新包裝成一檔“新”節目,導致內地綜藝節目同質化嚴重;隨著花大價錢買入版權引進類節目的興起,國內電視界高收視率的節目無一例外成為進行了“本土化”改造的喝了洋墨水的“舶來品”,但是熱鬧的收視率規避了市場風險,背后折射的卻是原創的持續乏力。
電視節目的創新大致可以分為改造、整合與原創,改造是對節目不合理因素和環節,不適應的生產方式和手段進行調整,或者是在模仿借鑒國內外已有節目的基礎上對受眾的欣賞習慣等進行調整、優化。其次是整合,在改造的原始基礎上,對同一種屬的構成元素進行優化、派生,對不同種屬的元素進行嫁接、集成,使得節目形態與風格產生了一些“質”的變化。另外就是原創,對原有電視節目的定位、理念、內容、形式、風格等所有構成要素進行全新設計。電視發展到今天,要想找到從未見過的求新求變是不太現實的,而且縱觀中外成功的電視節目,無一不是在充分傳承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所以適度的借鑒也成為當下宣傳片生產的主要形式。因此有學者認為,“在主題、內容、形式三個維度中,可允許每個維度有一兩個相似的片段,哪怕跟別人作品有部分類似,但是自身作品的三個維度在一半以上都是重新建立的,而且這新東西還是有價值的,這就算借鑒而不是抄襲。[3]”模仿通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是借鑒畢竟不是抄襲、克隆與復制,只有批判地吸收、創造性地轉化,才能實現有力度、有厚度的創新。只是真正的節目創新需要探索、集成、模式化,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于非專業電視的高校宣傳片創作來說,專業創意人才的缺位、創新能力的不足、經費預算的不可把控都最終阻礙著真正有創意的作品的誕生。另外中國《著作權法》的“創意表達二分法”原則,即只保護作品的內容,但不保護作品的創意,也損傷了宣傳片創新的熱情和動力,對宣傳片的克隆現象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宣傳片最終淪為被集體克隆的“資料片”。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2833.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