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畫角色,米老鼠、唐老鴨、哆啦A夢等一系列動畫形象,大概會立馬浮現在你的腦海中。優秀的動畫角色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還有不可限量的商業價值。
以米老鼠為例,90歲高齡的它至今仍然為迪斯尼公司帶來每年數十億計的收入,儼然成為整個迪士尼動畫帝國乃至全球動畫的標志和代名詞。為了它,迪士尼甚至兩次游說美國國會修法版權法,讓公司的版權期限從56年延長為95年。
迪士尼經典動畫角色
動畫電影是“形象先行”的,你可能對一部動畫的主角形象非常熟悉,但也不了解它的故事;甚至你可能知道角色的名字,卻還不知道電影的名字。
所以優秀動畫片的共同點就是一定會有幾個深入人心的動畫角色。可以說,動畫角色的成功是一部動畫電影成功的關鍵。
那么如何才能設計出人見人愛的動畫角色呢?
動畫角色的構成元素
每一個動畫角色都由四個部分組成:形象、性格、動態及配音。四個維度相輔相成,共同塑造出一個非真但似真的極具辨識度的“人物”。
拿《玩具總動員》來說,它是第一部全部由計算機繪制的電影,也因此獲得了奧斯卡特別貢獻獎。它的角色設計飽受贊美,“每個玩具都有鮮明立體的‘人物’性格,讓人過目難忘”觀眾說。
《玩具總動員》胡迪
影片主角“胡迪”的形象是一個西部牛仔樣貌的玩偶,玩偶被人類拋棄,正如牛仔作為曾經的美國英雄被時代拋棄一樣。所以《玩具總動員》在角色形象設計上就富有文化內涵,切中了美國人的情感共鳴點。
在性格上,“胡迪”忠誠、堅定,十分符合舊時代牛仔的形象。在動態設計上,“胡迪”在擬人化的同時也保留了玩偶應該的機械性,比如其關節部位明顯較為僵硬,這讓角色本身顯得更可愛,與真人區別開來。
配音是動畫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觀眾甚至因為配音演員而選擇觀影。大體上動畫的配音演員分為兩種,一種是專業“聲優”,這在日本發展得最好,另一種是明星演員臨時充當。明星演員本身的名氣可以給動畫角色加分,但其聲音形象必須與角色形象本身相符,否則適得其反。
《玩具總動員》之所以選湯姆·漢克斯為“胡迪”配音,就是因為導演拉賽特聽到漢克斯在《神探與福星》中說“不要把車吃了”的時候,覺得這非常符合胡迪的性格。
胡迪的四個維度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設計動畫角色造型時應盡量符號化,就是角色的外在形象要能鮮明地表現它的性格,以便具有強烈的辨識度。
比如2012年的《勇敢傳說》,主角米蘭達善騎射、對傳統的婚姻觀念嗤之以鼻,性格桀驁不馴。那一頭茂盛如野草般生長的橘紅色鬈發,既是她性格設計的最佳視覺符號外化。
紅發公主米蘭達
動畫角色如何“活起來”?
1讓沒有生命的物體完成不可思議的任務
動畫電影的角色常常是“非人”甚至是“非生物”的,角色原本沒有生命或者沒有性格,它們在電影中被賦予生命,那么角色要想讓人覺得真實可信,就需要千方百計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讓自己的存在和經歷有意義——這是動畫電影角色的終極目標。
那么,該如何給沒有生命的物體賦予生命呢?
這要從物體本身的屬性出發。比如一只杯子,它本身的功能是裝水,有了水它就會有意義,就會快樂,如果水快沒了,杯子最希望的就是被重新倒滿水;如果留下污漬,杯子最希望的就是被洗干凈。
再來看《玩具總動員》,制作團隊一開始就在思考:玩具如果真的有生命,它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他們得出,陪伴孩子就是玩具在這個世界上最想要實現的愿望。
接下來就是設置阻礙:什么情況下玩具不能履行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因為一些原因他們不能再陪孩子玩了,比如玩具壞了,有了新的玩具,他們被遺忘了。于是一個新玩具和舊玩具之間的故事就誕生了。
電影《玩具總動員》中的角色
2維持角色在故事世界中的合理性
每個動畫工作室在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時,都希望展現出超現實的生活,而不是真實世界的翻版。因此動畫的故事世界有它自己的自然規則,而虛構出的角色在各方面始終都要符合這個新世界的規則,這是極具挑戰性的。
要想讓觀眾“不出戲”,這個新世界的規則必須能自圓其說,角色的動機、遇到的矛盾沖突都要符合這些規則。
這里會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大到世界的架構,小到每個角色信奉的價值觀,而且要分清楚那些規則可以打破(形成戲劇沖突),哪些規則必須堅持、永不打破。換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摸清觀眾對于超現實生活的接受邊界在哪里。
《蟲蟲特工隊》中的螞蟻是四條腿的,而現實生活中的螞蟻其實是六條腿。皮克斯之所以這么設計,是因為他們做了觀眾調研,發現四條腿更討人喜歡,所以這是在觀眾接受的邊界之內的。
但他們并沒有為了降低制作難度和成本去改變螞蟻生活的環境,路面沒有變得更加平坦,螞蟻的觸角也隨著走動而不停擺動,背景中的螞蟻的行動方式也和主角保持一致,這些細節就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可信。
電影《蟲蟲特工隊》
在超現實的動畫世界中,角色也必須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樣打破規則時才會讓觀眾有審美快感,但必須慎重,如果角色隨意打破規則就會失去真實性。
動畫角色如何深入人心?
有了角色,也設定了他們所在的世界和角色在這個世界的使命,那么推動角色成功還有另外一個維度:情感的真實。
根據凡影近年的系列類型研究發現:觀眾越來越難以靠來自情節反轉、特效場景的刺激獲得滿足,而更多追求內在的情感共鳴。觀眾是否能與角色建立共情、影片主題是否能夠打動觀眾,是一個影片是否能獲得更優口碑、獲得更高票房的關鍵。
動畫角色在形象上與現實生物存在差別,但在情感必須與人一致。也就是說,動畫角色是情感真實大于形象真實的。動畫電影總是在天馬行空的敘事中蘊含現實情感,因此才能與觀眾形成情感共鳴。
《大圣歸來》這部電影是近年國產動畫難得的口碑佳作,主角孫悟空承載了一代人不吐不快的憋屈,也承載了每個人心中的“英雄夢”和“自由夢”。
他被困在五指山五百年,失去超凡能力后被牛鬼蛇神嘲笑,但他心有不甘,憋了這么多的委屈終于被釋放出來,隨著黃紙符的揭開,觀眾們內心累積的情緒也得以釋放。
電影《大圣歸來》
2016年的《聲之形》可以說是反面教材,它空有精致場景的高度還原,但角色內心卻缺乏堅實的情感。
網友Cenko吐槽該片:“莫名其妙就圣母,莫名其妙就撕逼,莫名其妙就跳樓!當看到男主上一秒還昏迷不醒,下一秒就能拔掉所有儀器跑到公園找女主,我徹底崩潰。”
電影《聲之形》海報
動畫電影給了創作者自由虛構的空間,但不管角色形象如何超現實,角色的情感必須真實可信,這樣的角色才能人見人愛。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2669.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