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國第一代,在學院中成長,真正學電影出身的導演,代表人物是「喬治魯卡斯」。
換言之,在魯卡斯那個時代(一九七零年代)之前,美國沒有正經的電影科系。
臺灣一直到李安、蔡明亮一代,全臺只有一所??疲ㄅ_北藝專),一所大學有電影系(文化大學)。
那時代的臺灣影人學啥都有,比如師大公共教育系,就算是沾邊了,因為該系有「電化教育」課程。
又比如政大新聞系,讀新聞系,要接觸到電視新聞體系,所以,也能算正經專業出身。
懂我的意思吧?
「專業科系」電影導演,沒啥好驕傲的。
電影史上,絕大多數的時間,拍電影的人,全世界都沒有正經學校可讀。
二、
「導演」需有一定的訓練,基本的電影文法,比較難的,無非三個環節:
1、切分鏡頭(事前作業的概念)。
2、現場作業(跳鏡拍攝的概念)。
3、假想線的基本知識(鏡頭組合的概念)。
這三樣學會了,也就能「用影像說故事」了,已具備了基本的知識。
當然,其它包括剪輯、攝影、劇本一類,活真不少,多的要死,但說實話,你真不懂也不打緊。
只要有上面說的三個基本功,硬著頭皮,也能整個故事片出來。
最好的證明是,當代電影學校,一年級開學,大概一個多月後,學生們就能開始拍作業了。
換言之,要把這三項工作的原理搞明白,不過需要十來個小時左右的課程。
三、
至於談到「大師」的水平,坦白說,學校也教不來的。
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終身志業,全憑天份,也靠後天努力。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2117.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