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預算也能拍電影,甚至是"大片"?這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
但確實是可行的,只要把最有效最合理地用錢視為第一準則就行了。
當然這里面包括對資源和人脈的高效利用但并不會讓你的作品無法完成,有的時候稍加改變,可能也會讓你拍出"大片"……
在進行低預算拍片之前要明白自己走的是不尋常路,所以要忘掉傳統微電影制作的繁文縟節,而把精力投放在自己為創作建立的思維之中,另辟蹊徑。因為制片和導演要對自己的作品所要表達的感覺很清楚才行,這樣才能很好的進行團隊合作交流和溝通。
那么具體怎么操作呢? 這里我們主要從電影創作者、電影作品兩大方面討論怎么保持在低預算的情況下拍出電影。
一、電影創作者方面
a.電影創作者要熟悉自己拍攝的場地
低預算也要用到拍攝場地,但可以盡量找那種不付錢的。
例如:朋友開的咖啡廳或是已經套好近乎想演戲的有場地的高富帥白富美們,等你的片子要用到這類場景和需要這類型演員時就會很方便。
這里必須清楚:故事還是最重要的,而具體的細節是可以改變的,畢竟誰讓你窮啊!那么就用你能用到的場地,加以劇情改編。
成功案例:
北京場地租用目前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SOHO,那里天天拍戲,賈樟柯,陳可辛都去那取過景。潘石屹不僅樓蓋的好,對待文化事業也很支持,至少在那取景目前是不要錢的,所以大批劇組前仆后繼過來,想象這么高大帥的建筑,確實適合拍一些片子,畢竟是地標啊。
b.電影創作者要擯棄完美主義
這里要談的是不要等一切都準備的很完美之后才會覺得微電影制作可以開始了,有時候一次意外和一次出其不意的談話都能給你的作品帶來靈感。
電影圈都知道的那個神話般的例子:波蘭著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攝《十誡》的靈感就是來自于他在街上偶然與片中的配樂師普瑞斯納的一次交談。所以你也或許能在星巴克和路邊商店里撞到自己的作品中需要的素材或者是演員什么的。
機會總是給能發現機會的人準備的,并且在開始的時候放低對自己作品的滿意度,這樣隨著不斷推進項目和進行拍攝會有更多的提升空間。
c.電影創作者要利用好低預算的優缺點
眾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優劣性。而對于電影來說,拍攝預算越大就代表它的時間成本就會相對高昂,而如果是低預算,甚至無預算,時間就相對變得更能充裕一點。
所以大家要明白的是不能因為資金困境而破壞作品的完整性,要憑創作團隊的動力一點一點的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創作出來。目前國內電影市場仍然是拿作品質量說話的,如果你沒有足夠預算,表演,攝影和后期都會顯得不專業,但是你的態度不能顯得不專業,否則就算下次有機會給你再多的預算,你也拍不出好東西來,這就叫不敬業且不專業。
成功案例:
《萬萬沒想到》的前身幾部短片,主創者在劇情,表演和服化上都顯得那么不專業,但是正是憑借叫獸的低預算短片,《萬萬沒想到》才有機會被制作出來,還記得《萬萬》第一集冰火特效嗎?
叫獸之所以能在中國成功,就是因為他太了解低成本能帶來什么了。但是當他們有了充足預算后,拍攝的質量秒殺所有網劇,接近專業電影水平。從而也有了現在的《萬萬沒想到》大電影。但是我們看看他們拍攝的周期時間,特別是準備時間以及專業態度是沒有變化的。
不僅如此,如果是低預算小團隊,拍攝設備也沒有很專業,這些看起來是你的弱點,但同時也意味著可以更靈活機動,轉換場地的時候也不用大費周折。所以還是要積極的思考怎麼才能打好手中的牌才是硬道理,不管是時間成本的優勢還是靈活轉換場地的優勢。
其實我們看過好多導演在采訪時都說預算低的時候才可以專注于想表達的信息,而如果是面對大制作你還得注意拍攝場面的華麗,追求視覺上的過癮,考慮投資人的回報,照顧大明星的宣傳需求,最終忽略了創作的初衷。
所以對微電影制作人來說,資金問題不是唯一的,它也不是一部電影存在的唯一基礎,電影存在的唯一基礎是內容。
實踐操作:
眾所周知,大型劇組,往往使用專業器材設備,比如常用到的ARRI電影攝影機,往往需要配備3-5個攝影師和助理才能運轉,而普通的專業攝影機只需要1-2個攝影師就能操控。
在這必須清楚:想要獲得的效果如果沒有足夠專業的人員和后期預算支持,有的時候用電影攝影機反倒是一種負擔。
所以我們看到那些得戛納,柏林,威尼斯大獎的影片,首先是站在創作角度,而不是給自己影片拍攝制作增加負擔的角度上的。
d.電影創作者要積極向別人求教和尋求支持
不要害怕去尋求幫助,你永遠不會知道誰會熱情的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投入資金或是出借設備,或許有時候會出現出其不意的幫助讓你欣喜異常,或者是出其不意的撤資讓你黯然神傷。除此之外,要讓盡可能少的人參與到電影中,因為人越多意味著支出就越多,管理也會龐雜,如果你劇本,分鏡,攝影,音效,后期全部一個人全能,哪怕后來的合成或是音效有朋友們的幫助和合作也能說是零預算的微電影制作。
提示:現在越來越少的人支持有理想的年青人創作有意義的影片,更多的資本涌向快速消費市場。可是仍然有很多機構和個人并不是站在商業面進行電影的扶持。
所以不要害怕你張嘴去問:"你是否愿意投資我的影片?""你能夠給我提供設備贊助嗎?""你能夠給我的制作和發行扶持嗎?
每一個做電影的人都要明白-你不問,別人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呢?
e. 電影創作者要沉著,有凝聚力,必須信守承諾
不管你有多懷疑自己或者是內心有多恐慌,都要表現的很平靜自信而有活力,這樣才能帶領你的團隊跟著你用心去做事,這是至關重要的。
要明白很多大導演和制作團隊之所以能夠做出國際頂尖的作品,導演和制片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們有一幫呼之即來的好"哥們",可能大家還記得2015年奧斯卡獎,2014年奧斯卡獎大獲全勝的墨西哥三人組,是的,他們之間就是在互相扶持和幫助,在拍電影的時候,三位好友除了互相討論劇本,還經常為對方提出建議,甚至客串導演。
《通天塔》里有幾分鐘就是出自德爾·托羅之手;等到了《環太平洋》中,岡薩雷斯一共拍了十分鐘內容,阿方索·卡隆奉獻了三分鐘,還負責了部分分鏡圖和鏡頭走位。而在《地心引力》這部視覺大片中,德爾·托羅也拍了幾分鐘內容,并且提出了很多視覺效果方面的建議。如此的相互協作才締造了墨西哥人在好萊塢的稱霸。
所以一個好片子一定是一個好團隊,一個人的光桿司令導演除非是全能,否則也做不出精品。
所以每一個電影人都要善于凝聚周圍有才能,有動力的各種專業人士。等到你真正做影片或者不斷做影片的時候,優秀的團隊會降低你的成本。當然信守承諾也會幫你建立一個好人緣,得到幫助的時候不忘回饋別人這樣才有后續的各種可能。
f.電影創作者要有龐大的閱片量
對微電影制作者來說,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是早期電影還是現在特效成風的大片,在做電影之前要看盡可能多的長片和短片。因為每部電影都能幫助你建立一個獨特觀點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作品。最后利用這些所看到所領悟的知識,通過嘗試不同的媒介,找出適合自己和擅長的攝影方式去形成自己的電影美學風格。
當你真正的擁有自己一套風格之后,那么恭喜你,你完成了修煉,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國際電影人了。
小提示:國內目前最忽視專業團隊建設,編劇,音效,配樂,服化(服裝化妝),道具,懂國際市場的制片人,特效VFX。而最不缺和大家都認為最重要的:攝影和導演。
你可以試一下,如果你的團隊中有以上狠角色,你可以看看片子做出來是否會更省錢,和受到關注。這也是目前國內和國外專業電影產業差距的地方。
二、電影作品方面
a.電影作品要更專注在情感的表達
一部合格的電影首先是把一個故事要講好,講的完整。如果再能有引起觀眾內心共鳴的東西就更好了,因為這是讓你的觀眾進入你的作品過程,有了這層表達他們或許可以不在乎作品因為資金有限而產生的不專業或粗糙。制作團隊中每個人都要各司其職,發揮自己的價值。
成功案例:這點上國內2012年的影片《萬箭穿心》做了很好的榜樣,電影用了四百萬的成本卻在影評圈內獲得了較高的評價:豆瓣評分8.5分,遠高于許多同時期的大片,僅次于"少年派";而在迷影網,專業影評則給出7.4的高分.
b.電影作品的聲音方面要作為首要解決的技術障礙
聲音在影片中占了很重要的比重,如果用iphone拍攝但是匹配了較好的聲音設備和技術,要好過用ARRI RED拍攝但聲音做的很差的影片。
所以盡可能的讓收聲效果和剪輯合成效果更完美,保證有像樣的麥克風和調音臺,當然后期聲音制作尤為關鍵。
小提示:在很多國際頂尖電影節,特別是在劇院李看到的競賽影片時,無論投資大小,靠聽就能發現中外影片最大的區別是聲音,中國目前播放條件和制作人員都忽視聲音的重要性,而電影卻是聲畫合一的產物。
做5.1聲道并不是大片專利,在國外這是個基礎,在國內很多片子甚至同期音都錄不好,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影片在海外表現不佳的一個原因。如果你希望你的影片最終是走向電影院的,那么請從現在開始做好你的聲音。
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看一下第一個得國際大獎,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最佳短片就是韓國導演們用IPHONE拍的,但是聲音絕對不是IPHONE做的。
演員是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能夠友情出演的專業演員也是無預算,低成本拍"大片"成功法則。
綜上,就算是低預算,甚至無預算拍攝,但是能從微電影制作者和電影作品方面都做到了以上幾點,也是能做出一部態度認真能講好一個故事的好作品出來。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1812.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