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汐溟
微短劇聯合投資合同約定,如一方未及時如實結算發行收入,另一方有權要求退還投資款。履行中,一方多次遲延結算發行收入且有隱瞞收入的行為,另一方通知解除合同,要求退還投資款。雙方對合同應否解除產生爭議。如何評析約定解除權的產生要件?
約定
2024年3月,甲、乙簽訂《微短劇聯合投資攝制合同》,約定雙方共同投資微短劇,制作費40萬元,雙方各投資20萬元,按出資比例分配收入。甲負責該劇的發行。結算條款約定:“甲收到發行收入后10個工作日內向乙分配結算。如甲未按照約定的時間和比例結算發行收入,甲應向乙承擔違約賠償責任。”違約條款約定:“如甲未及時如實分配發行收入,乙有權要求甲退還全部投資款并賠償損失。”
履行
該劇發行后,甲先后取得三筆收入,但均未主動向乙結算。每筆均經乙多次催告后才向乙結算。對于第四筆收入,甲隱瞞產生的事實,在乙發出解除通知后才予以披露。
爭議
乙解除合同,要求甲退還全部投資款。甲主張,合同雖將未及時如實分配結算收入約定為解除事由,但其違約情節顯著輕微,合同達不到解除的標準。
問題
甲的違約行為是否符合解除的條件?乙能否依據違約責任條款請求甲退還投資款?
評析
案爭合同違約條款約定,如甲未及時如實分配發行收入,乙有權要求甲退還全部投資款并賠償損失。該條款并未約定針對甲的違約行為乙享有解除權,只是約定乙享有退還投資款和賠償損失請求權。對此,司法實踐中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該條為約定解除條款,退還投資款即事實上的解除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該條約定的是違約責任,系基于特定違約行為需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對于前述兩種觀點,筆者在《影視投資合同約定如有特定違約行為需退還全部投資款是約定解除權還是約定違約責任?》、《約定解除權不以“解除”為限,退還投資款也具解除性質?》兩文中有詳細闡述。因乙認可該條款系約定解除權條款,且據此提出抗辯,本文基于該約定系解除權條款的性質,對其是否生效作出評析。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約定解除權的價值在于:“當事人采取約定解除的目的雖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考慮到當主客觀上的各種障礙出現時,可以從合同的拘束下解脫出來,給廢除合同留有余地,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崔建遠著:《合同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638頁)。”“因當事人約定保留解除權的理由不同,約定解除的功能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多數場合,當事人是為防備一方違約而約定解除權的,其功能體現在對于法定解除的要件和效果進行修正、緩和或補充,并使當事人在觀念上對此明確化。(韓世遠著:《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第650頁)”
本文認為,在約定解除權的諸多功能中,約定解除權具有擔保性質,與違約金功能相似,目的是給債務人施加壓力,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約定某種違約行為發生時,一方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那么負有該項債務的當事人應該嚴格履行義務,確保無違約行為,而且也可以事先預見,若己方存在該項違約行為,將產生何種后果。約定解除事由的債務,通常是主要合同債務,對其違反,將影響當事人的合同目的。
但是,當約定解除事由發生,當事人不必然產生解除權,能否解除合同仍需法院的審查。《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47條規定;“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守約方以此為由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違約方的違約程度是否顯著輕微,是否影響守約方合同目的的實現,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確定合同應否解除。違約方的違約程度顯著輕微,不影響守約方合同目的的實現,守約方請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反之,則依法予以支持。”對約定解除權的行使進行限制的目的,是防止當事人意思自治過于放任,對約定解除事由過于寬泛,隨意解除合同,從而與促進交易的核心價值相悖。當事人濫用合同解除權,借機牟取不當利益,造成違約方過高損失。那么,應該如何考察約定解除權是否發生?“在約定有效的前提下,當事人約定解除事由是否發生,需要根據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判斷,不宜輕易地否定一個已經生效甚至已經作出大部分履行的合同。法院在認定約定解除事由是否發生時,應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綜合考慮以下因素來確定:一是考察違約方的過錯程度是否輕微過失、嚴重過失還是故意;如果僅是輕微過失,一般不宜認定解除合同成就。二是要考察違約行為的形態,如當事人在合同中作出諸如‘任何一方違約,對方就有權解除合同 ’的約定,要對違約行為進行適當限制,避免合同因某一方當事人的輕微違約行為而解除,要關注約定的解除事由針對的是拒絕履行等重大違約行為還是附隨義務,如果是附隨義務,則不能輕易認定解除事由的發生。三是要考察違約行為的后果,如果一方已經履行了合同的主要義務,此時違約方的違約程度顯著輕微,即便違約也不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不能輕易根據合同約定認定解除合同事由已經發生(王利明主編、朱虎副主編:《中國民法典釋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471頁)。”
結合上述觀點,對于解除事由發生后是否產生解除權,有如下幾點應予注意:
首先,約定解除權與法定解除權的最大區別在于,約定解除權是對法定解除權的修正。法定解除權的違約行為以達到根本違約程度為條件,以當事人合同目的落空,無法實現的后果為標準。約定解除權不以根本違約為要件,無需達到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后果。“約定解除權的違約行為通常是影響當事人的合同目的,而非剝奪當事人的合同目的,不以達成根本違約為條件,嚴重的違約行為也可產生解除權。當事人約定合同解除權的情形下,在特定情形出現時,即便違約方未構成根本違約,享有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也有權行使解除權。例如,在“北海越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合浦縣華興房地產開發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再審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賦予一方當事人以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當解除條件成就時,當事人行使解除權,經法院審查該解除條件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沒有侵害國家、第三人的利益,合同依約定解除。即使對方當事人已經履行了絕大部分的合同義務,也不得對抗解除合同的事由。(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333頁)”。概言之,根本違約才可產生法定解除權,而約定解除權的產生僅需嚴重違約即可。
其次,實踐中,當事人對解除權的產生事由的約定與解除權產生的法定事由之間,可能存在重申、擴張和限制三種關系。約定解除權是對法定解除權構成要件的修正。這意味著對法定解除事由的要件進行自由約定,可以作擴張處理。
第三,解除事由只需影響到合同目的的實現即可產生解除權,無需徹底剝奪。
第四,即便合同已經大部分履行,但約定解除事由發生,仍可產生解除權,大部分履行完畢不能阻礙約定解除權的產生。
第五,對于約定解除權能否產生,本文認為需結合合同性質,從約定解除事由、違約情節、約定解除權的目的以及違約的后果等方面考察。
具體到該案。甲、乙聯合投資微短劇,雙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微短劇的拍攝制作及發行取得發行收入,獲得經濟利益是雙方共同的目的,也是乙最主要的利益訴求。但是,甲負責發行,乙不掌握發行信息、數據,在發行事務上處于被動地位。而取得發行收入系乙的根本合同目的,系其核心權益。基于其不控制也不參與發行事務的被動處境,為維護自己取得發行收入的權益,乙以約定解除權的形式來保障該權益的實現,即如果甲未保障乙的發行收入分配權,存在未及時和如實分配發行收入的行為,乙有權解除合同,要求甲退還投資款。該約定解除條款的設定目的,意在督促甲履行結算發行收入的義務,如其違反該義務,未嚴格履行,將面臨解除合同,退還投資款的不利后果。甲同意如此簽約,也是在擔保己方履行債務。
該案中,約定解除條款只有一條,也只將未及時和如實結算發行收入約定為解除事由,足見乙對發行收益權的重視,說明該權益是其核心合同目的,處于利益位階的第一位。分配結算發行收入是甲的主要合同義務,未及時履行是遲延履行,未如實是未嚴格履行,根據《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第(三)項、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以及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系法定解除事由。對于主要債務的遲延履行行為,需具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條件才產生法定解除權,而依據合同約定解除條款,只要遲延履行即可產生解除權,無需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這一條件,或者說只要滿足遲延履行這一要件,即便催告后履行也產生解除權。對于未完全履行的違約行為,法定解除權需同時滿足合同目的不達的要件,而案爭合同約定解除條款則只需未完全履行這一要件。該案中約定解除權是對法定解除權中解除事由的修正,具體而言系對法定解除事由的擴張,該種擴張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系合同弱勢地位一方為尋求平衡地位,保障交易安全所設計。假如合同無該約定解除條款,乙不負責發行,而發行事務又不透明,是否產生發行收入,產生多少發行收入,何時產生發行收入,全部由甲單方控制,乙的利益完全無法保證。而約定了單方解除權后,乙雖然仍然被動,對發行事務仍然缺乏有效監控,但甲在處理發行收入分配事務時,忌憚約定解除條款至少會有所收斂。
結算發行收入是甲的主要義務,“未及時”系遲延履行行為,“未如實”系不完全履行行為,其違約事由系針對主要義務而非次要義務或附隨義務,違約形態系嚴重違約而非瑕疵違約。約定解除條款具備嚴肅性,對交易足夠尊重,未賦予一方任意解除權,不會破壞合同的嚴守性,與促進交易的價值并不相悖。
甲三次遲延結算發行收入,依據合同約定的權責,在其負責發行的情形下,其負有主動向乙結算發行收入的義務,但其從未主動披露產生發行收入的事實,每次均在乙要求下才被動披露,而且系在乙催告后才結算,此外,甲還有隱瞞發行收入的行為,其明知應履行合同義務,也具備履行能力和條件卻遲延履行,存在違約的故意。且三次遲延結算,一次隱瞞收入,甲的行為有違基本的誠信,已構成嚴重過錯。
對于違約行為所產生的損害后果,本文認為,合作應以信任為基礎,微短劇仍在發行,仍有收入繼續產生,在甲負責發行事務,乙對發行無力控制的情形下,基于甲三次遲延結算、一次隱瞞收入的表現,苛求乙繼續對甲保持信任有違情理;而且,對于未來產生的收入,尤其是真實收入情況,乙無法核實,也無法完全確信。甲未來雖然仍可能向乙結算收入,乙取得發行收入的目的仍有實現的可能,但乙的前述目的的實現無疑已受到一定的損害。如前所述,約定解除權不以合同目的喪失為要件,合同目的受到影響即可成就。而且,甲明知自己違約行為的后果卻仍然違約,令其承擔相應的后果,更符合公平的精神。
如果上述條款并非約定解除權而是違約責任條款,對于乙退還全部投資款的主張,應如何處理?對該問題,留待下文討論。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11979.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