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的盡頭在快手,快手的娛樂主播在海南?
每逢冬季會有不少東北人坐著飛機來海南度假,在某些社區內,聽不見海南口音,人人一口標準的東北“大碴子話”。以至于有網友調侃:東北的盡頭是海南。
這其中就有 “張二嫂”,原名:張超,1990年出生于遼寧葫蘆島市,2014年在快手發布第一個視頻,入駐8年,是一個擁有3500萬粉絲的快手娛樂主播。他選擇移居海南、成立工作室,開啟專業化的直播運營。從此,快手上多了一支專做娛樂節目的“嫂家軍”。
“張二嫂”是貨真價實的一名東北大漢,卻因在快手上拍村婦日常的搞笑段子,得到大批粉絲的追捧。這種性別上的反串+接地氣、調侃日常的段子,對網友很有新鮮感,8年多時間為“張二嫂”吸引到3500萬的粉絲。
直播改變了他的人生。因為快手的爆火,他從一位普通的二人轉演員,轉身成了一位坐擁3500萬粉絲的超級大V。
“改變的不僅僅是身份”,“張二嫂”坦言,他一個從農村來的一個窮小子,能在城市里買房買車,這些改變都是快手帶給他的。
在“張二嫂”直播公司,他按照二人轉的傳統收了幾十個徒弟。他和徒弟們的關系,亦師亦友。在表演上,他有15年的經驗可以傳授;在直播上,他則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未來發展方向。
從草根到大V,吃瓜群眾往往只看見流量給“張二嫂”帶來的名聲,卻沒看見臺上每一分鐘的搞笑演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張二嫂”將成功歸結于他做15年二人轉演員的經歷,豐富的線下舞臺經驗,給他轉戰短視頻與直播打下了基礎。
2007年,17歲的“張二嫂”踏入二人轉劇團時,對表演一竅不通,跟著劇團走南闖北,一個月表演幾十場,邊干邊學。沒經驗、沒名氣的他,一天演出下來只能掙幾十元,吃住還要自己掏腰包,每個月忙下來基本存不到什么錢。
很多粉絲對“張二嫂”這段經歷感到不值,認為他該早點“出山”早火了。“張二嫂”笑著表示:“我要不當演員的話,直接做短視頻、直播,沒有基本功,火起來的速度可能很慢;有基本功,就會快點。一個人初入某個行當,不要太計較收入,關鍵是學到吃飯的本事。”
幸虧,那些年二人轉在全國非常火,演出費雖然少,但天天有場子跑,“張二嫂”得以充分磨練自己的舞臺技巧,得到團里的認可,漸漸成為臺柱子。
改變“張二嫂”命運的是一個朋友圈。那天,“張二嫂”在外地演出,在后臺無聊時刷了下手機,在朋友圈看到同行拍的一個短視頻。他被視頻中的表演逗笑了,突然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這些表演我都會,我為什么不能嘗試短視頻,讓更多的人看到我?
剛開始在快手上研究別人的短視頻時,“張二嫂”甚至沒有考慮過賺錢,“就是拍著玩”。
至今,“張二嫂”依舊記得自己在快手上發的第一個短視頻。那是一張他的二人轉演出照,下方配了一段文字:“初來乍到,多多指教。”這條甚至不能被稱作短視頻的視頻,沒給他帶來一個粉絲,卻是“張二嫂”爆火的起點。
從第二天開始,“張二嫂”堅持在每天演出完后拍段子。“當時快手和現在不一樣,沒有剪輯功能,我拍的都是一鏡到底,沒有那么多講究。”“張二嫂”笑著回憶。剛轉戰到快手時,他和剛成為二人轉演員時一樣,沒有想未來如何如何,就是邊干邊學。研究火的視頻,嘗試著模仿,學習的過程足有半年,身邊也沒人知道他在拍短視頻,直到“張二嫂”一角的爆火。
“張二嫂”模仿二人轉舞臺上的風格,給自己設計了個農村婦女的形象,穿著花衣,帶著頭巾,成日在村里晃蕩,家長里短。
二人轉演員在舞臺上都演過類似的反串角色,但沒人想過把“她”帶到短視頻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張二嫂”迅速火遍全網。
越來越多的粉絲給了“張二嫂”信心,他覺得這樣的機會很多人一輩子遇不到,不如辭了二人轉演出的工作,全職做快手。“我那時候手里有點存款,覺得賭一賭,賭贏了就把演出辭了,玩直播掙錢。”妻子很支持他的決定,覺得快手的機會太難得了。
雖說有千萬粉絲墊底,“張二嫂”依舊有點拿不準,曇花一現的網紅太多了,他不確定自己能在快手上火多久。但人都有賭性,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把快手作為終身事業后,“張二嫂”開啟了“勞模模式”,直播時間從每天一小時增添至一個半小時。可別小看了這半小時的時長,為此他要在臺后多準備兩三個小時的內容。隨著直播經驗的豐富,他也能更頻繁的與粉絲互動。“粉絲來看我就是圖快樂,我不能把個人的壞情緒傳給他們。”面對粉絲提出的一些刁鉆問題,他從剛開始的抵觸變成了應對自如,始終在鏡頭前保持正能量。
另一方面,成立公司后,收入提高了,“張二嫂”的壓力也大了起來。壓力來自于兩個方面:員工和粉絲。原來在東北老家,“張二嫂”一個人拍著玩,沒有員工。現在公司化了,“張二嫂”變成了“嫂家”有一群徒弟要帶,又多了個管理者的身份,他需要重新學習,規劃團隊未來的方向。
他要給每個徒弟一個“人設”,豐富“嫂家”的內容。哪個擅長唱歌?哪個擅長說段子?哪個擅長帶貨?聽上去很簡單,分配好了就可以。但相互之間又不能沒有關系,要與“嫂家”的調性相符——給粉絲送歡樂。比如帶貨直播,不能光介紹產品,要插入一些“梗”,創造氛圍,笑著讓粉絲下單。
每個徒弟都是獨立的個體,這些臺后的功夫,占據了“張二嫂”大量時間,他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適應管理者的角色。
與此同時,粉絲多了后,需求多元化了起來:有的老粉覺得直播程式化了,沒之前有意思了;新粉卻沒看夠,要返場。手心手背都是粉絲,不同的需求困擾了他好久。
“張二嫂”意識到:想要在快手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就必須持續輸出優質的內容。無論老粉絲,還是新粉絲的,他們對優質內容的點贊肯定不會變。
“我為了找回狀態,回到了東北老家,把自己重新放回那個環境,靈感一下子就來了。” “張二嫂”回憶說,比如在村里看見一輛車,一個新段子立刻浮現在腦海中;看見成片的稻田,會忍不住與粉絲分享。
2016年,“張二嫂”真的感覺到自己火了。“走在街上有粉絲認識我了,上來問‘你是不是那個張二嫂?’然后找我合影,那時候挺有成就感的。”
有次,老家的村民看到了“張二嫂”的視頻,跑到“張二嫂”家和他父母說:“你家兒子出名了,現在是腕兒了。”父母被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看到手機里的“張二嫂”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接受采訪時,“張二嫂”解釋說:“我父母不用智能手機,農村人打電話用座機。”
東北的一座普通的小村莊,因出了“張二嫂”這個名人而倍感自豪,很快全村人的手機上都裝上了快手。村民經常在茶余飯后打開快手給外人介紹:“這人你認識嗎?我們村的!”
每次“張二嫂”回村“采風”時,總有一群村民前來圍觀他如何拍段子,需要他們客串時,總能得到爽快的應答,竊喜自己也能在快手上“火一把”。有十幾個同村人在“張二嫂”的影響下,也走上了短視頻創作之路。其中有人表示:“超哥是我們村的驕傲,很多人在外地成功后就走了,就他還經常回來,教我們做快手。”
從農村底層成長起來的“張二嫂”,始終忘不了養育自己的水土。這里不僅是他的起點,同樣給了他成名的土壤,無數粉絲通過他的鏡頭看到了真實的鄉村。
從決定做全職快手主播時,“張二嫂”便定下了以粉絲為天的初心。正如成功后他說的那樣:“我一個從農村來的一個窮小子,能在城市里買房買車,這些改變都是快手的粉絲帶給我的,我不能忘本。”
他經常把“不忘本”掛在嘴邊。鮮為人知的是,今年河南遭遇暴雨襲擊后,“張二嫂”自掏腰包捐助了100萬元,但他未向任何人提起過,“我認為公益做了就可以,不需要別人評價,不然有人會說我在炒作。”
“張二嫂”是和快手一起成長起來的老主播,2014年他發布第一個短視頻時,快手用戶不過百萬,如今已達億萬級別,成為現象級APP。快手給“張二嫂”創造了另一個舞臺,讓更多人能看到他的才華。正是吸引到許多“張二嫂”這樣的主播,快手夯實了互聯網巨頭的基石。
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的今天,坐擁3500萬粉絲的“張二嫂”很務實,他明白:野蠻成長的時代結束了,以后是拼精品內容的時代了。對于未來,“張二嫂”給出四個字:信仰粉絲。只要有粉絲的支持,“嫂家軍”的路會越走越寬。
-
END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作者 | 鳩白
排版 | 藝馨
監制 | Yoda
出品 | 不二研究
原文鏈接:https://www.niaogebiji.com/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11149.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