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劉導您好,在一開始能不能先請您介紹下從業經驗。據我所知,早期您是一名演員,從童年時期就出演了很多名角的大戲,后來怎么就轉型導演了呢?
劉寧導演:小時候,那時還是錄像機的時代,好像暴露年齡了(笑聲),父親放了一部電影,主人公蒙冤入獄,最終坐上電椅被判了死刑。我哭得很傷心,哀憐一個好人最終的命運。父親告訴我,這個人并沒有真的死,他是個演員,在扮演故事里的這個角色。從此我對“演員”這個職業產生了濃厚興趣。
初一參加了少年宮的表演班,初三參演了馮小剛的電影《我是你爸爸》,之后也一直拍了幾部戲,后來高二學習緊張,母親幫我拒絕了后續的片約。直到大學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當時同時被導演系和表演系錄取,最終選擇了表演,圓兒時之夢。在中戲時候,經常在表演作業里加上很多天馬行空的元素,后來老師也很放心得把集體的畢業大戲交給我來導,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戲畢業后一直做演員,輾轉認識香港導演金楊華,就在前輩的指導下踏上了導演之路。后來也嘗試創業,成立了“四點水影音工作室”和“友看傳媒”。那時正趕上第三次互聯網浪潮,視頻網站遍地開花,給了我能夠成為一個導演的機遇。自編、自導、自演、自剪的短片拍了不少,后來開始有網站找我拍廣告、創意短片和故事短片,直到2011年我拍了一部院線電影《向陽花開》,從此我的簡歷上有了新的身份,上面寫著——劉寧導演。
劉寧導演電影拍攝工作照
媒體:您在很早起就嘗試了《我為宮狂》這樣的比較前衛題材,作為中國最早的網絡劇,當時騰訊也是比較力推,您當時是什么動機下去做得這種嘗試和探索呢?
劉寧導演:《我為宮狂》還真的可以算是中國第一部有制作的網絡劇。接這部劇還要感謝我的良師益友吉陽,他當時給于正老師做制片工作,我們很早就認識,一起演過一部電影。2010年我拍了一部新媒體劇《校花董事會》,那時故事性劇集短片都叫“新媒體劇”,還沒有“網劇”這一概念。《校花董事會》在網絡的反響不錯,于是吉陽就把我推薦給了于正老師。《我為宮狂》這部劇其實是電影《宮鎖沉香》的先導片,主要想在網絡上起到電影的宣傳作用。我看了故事梗概,穿越時空的愛情題材,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有幸成為了《我為宮狂》的導演。這部戲2012年在騰訊首播14天點擊量就突破5000萬,總點擊量幾個億吧,之后市場上才有了網絡劇的概念,所以,確實是早期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嘗試。
媒體:看到您的作品除了院線電影,也有“大美新疆”的宣傳片,也有雅虎與哈里巴巴的話劇,涉獵比較廣,您是怎么同時把握跨度這么大的題材的?或者說是有意識做的嘗試嗎?
劉寧導演:話劇、廣告、宣傳片、形象片、專題片、紀錄片這些題材,在我做電影導演之前的確都涉獵過。剛入行時候,沒嘗試過的類型都愿意去嘗試,比較來者不拒。現在回想起來,很慶幸能涉獵這些多元化的、不同風格的題材作品,為我拍長篇奠定了基礎。廣告,尤其是TVC廣告,惜秒如金,抓“核心”同時兼顧畫面的沖擊力;宣傳片和形象片,從策劃、編寫腳本、拍攝、表演、錄音、剪輯、配音、配樂、合成出片,所有的制作流程并不比制作一部故事長片簡單,反而要更加理性的配合你要宣傳的主題,做到獨特性和親和力,角度和切入點的異同直接影響到片子的成敗;專題片和記錄片,是一種介乎于真實和藝術之間的電視文化形態。其實我比較喜歡寫實的東西,電影的誕生也始于紀錄片的創作。表現真實生活的原本樣子,才是觀眾最能夠感同身受和引發思考的藝術形式,如果能加以適當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有趣新穎的視角,會給此類題材注入極大的活力。這些題材的涉獵,制作拍攝的經歷都會很好得為后來的故事長片做了技能解鎖。
劉寧導演電影拍攝工作照
媒體:在這些嘗試中,紀錄片、穿越劇、青春偶像劇、驚悚懸疑題材等等,哪個是您比較滿意或者感興趣的方向?
劉寧導演:2013年我接了一部驚悚題材的電影《夜半梳頭》。那段時期,驚悚片是以小搏大的好題材,電影市場上出現了大批這類作品,幾乎每周都有最少一部驚悚片上線。《夜半梳頭》制作成本280萬,單周票房過了千萬,還算成功。驚悚、恐怖這樣的類型片,我還是很有把握的,最早嘗試的短片也多以這種類型為主,對于講述故事、營造氛圍,我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之后又連續接了幾部驚悚電影,但此類題材我國的審查制度還是比較嚴格的,但從市場上,又要追求視覺感官上的刺激以及利用變化莫測的劇情,錯綜復雜的敘述手段來取悅觀眾,尺度難逾越,創新是硬傷,這無疑成為制約國產驚悚片突破瓶頸的主要因素。
對于我個人來講,我比較喜歡邏輯推理型的懸疑片,把握人物的命運,也擅長營造高度焦慮和緊張感,當然,意想不到的結局更能夠讓觀眾大呼過癮。創作這樣的類型片,對于導演來說,也是十分有挑戰的。我曾嘗試將兩部找我的驚悚片改成了懸疑片,一部《審判者》,另一部《雙面先生》。創作懸疑題材的劇本,并不容易,但整個的燒腦過程是恰恰是最有趣的部分。
劉寧導演電影拍攝工作照
劉寧導演電影拍攝工作照
媒體:相比之前的創作,《松江教父》這部電影是在比較短的時間里面高效地制作出來,拍攝周期只有為期20天,您覺得有哪些變化和挑戰?
劉寧導演:《松江教父》這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嘗試民國黑幫題材,其實從整體劇本的場景需求,人物角色的多樣復雜性,部分場面的營造以及大量的武打戲份來說,20天的制作周期確實有些緊張。但其實處理時間和生產間的矛盾,對于有經驗的導演是終身課題。所以我也一直保持高質量、盡可能壓縮周期的生產習慣。對于影片的拍攝周期是與投資成本直接掛鉤,出品方當然希望在投資預算內高效地完成生產,所以我認為導演要有制片意識,盡量在資方的預算范疇內,在保持影片高質量、藝術性的前提下,配合統籌計劃,按時完成生產任務。為預防演員檔期調整、場所管控等突發情況,盡可能爭取出彈性應對的空間。對于一些小成本的電影,制作周期一般都在12天-30天內,我之前拍的幾部都壓縮在10-20天這個范圍。
劉寧導演《松江教父》劇照
媒體:近些年您拍了大量的電視劇和網劇,而且拍攝速度很快,甚至一天可以完成一集的成片量,是怎么做到的?
劉寧導演:說實話,被逼的。前面我談到了一部戲的投資成本決定制作周期。最早做導演的時候,我覺得導演和制片水火不容,一個花錢,一個省錢。導演總是天馬行空地想去完成最美好的藝術創作,而制片會把你拉回現實,告訴你這是一場戰斗,還有多少彈藥,還有多長時間,而且戰役一定要贏。所以,制作過程中總會有無數的矛盾出現,直到我做了監制之后,慢慢地學會用制片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問題。
做了電視劇導演之后,也學會了怎樣去調整統籌的計劃,怎樣去安排一天的戲量,怎樣連拍,怎樣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務。電視劇,生產強度很大,從一天5、6頁紙,到10幾頁,到20幾頁。網劇《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是我第一次嘗試一天近20頁紙的拍攝,剛開始不習慣,后來慢慢輕車熟路,最多的時候5場連拍。電視劇會按照同一場景的戲份集中拍攝,如果時間有限,導演要學會在相同的環境下,將不同場次、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調度,在攝影機位和燈位一致的情況下,集中拍攝,省去換機位和燈位的時間,來提高時間效率。當然,導演要時刻保持頭腦的清晰,要做足功課,要時刻注意演員服裝、化妝的變化、道具的擺放位置以及一場戲鏡頭的充足數量,其實,這還真是一門手藝。
記得在拍電視劇《這就是生活》的時候,我最多6場連拍過,那時受制片人邀約,去幫忙拍了7天,心想一定要完成任務,可不能掉鏈子。拍攝《兄臺請留步》的時候,制作周期60天,那年正好趕上疫情,記得大年初二出工就被勸返,在酒店隔離了17天。這17天的不測,早就超出了片方資金上的承受范圍,于是開會決定后面縮短制作周期,把進度趕上來。像這樣的意外,作為導演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和應對措施,所以,再次開機之后幾乎每天都是12頁紙以上,甚至有次一天完成了26頁,一集的成片量。
劉寧導演電影拍攝工作照
媒體:行業里幾乎都會評價你是一位手藝很好的導演,你拍完第一部電影時曾經說過,自己傾向于成為一個電影匠人,而非藝術家,在做匠人這件事情上面,現在有更多的經驗和體會了嗎?
劉寧導演:首先,我認為導演的工作是一門手藝,導演也是個手藝人。“匠人”是一種修行,面對人生失意、事業沉浮、行業周期的一種堅持。在一味追求產能、效益的時代,如何在資源有限的范圍內,精益求精,養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淬煉自己的心性,可以說,匠人之道即人生之道。至于畢生是否有幸被謬贊為藝術家,那是別人給予的評價。做好電影的手藝,做個巧匠,是我的追求。去生活中尋找真正的范本,從生活中吸收忠于生活的鏡頭語言。
劉寧導演電影拍攝工作照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10873.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