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招生宣傳片拍攝制作過程中,作為共同參與的兩方,學校和制作單位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不同的想法。如何去精準平衡這些想法的差異,達成讓兩方都基本滿意的局面,將直接決定一部學校宣傳片能否成為優秀的視頻作品。
有人可能會說,“這還不簡單?都按照學校的意見做就行了唄!”如果制作單位出于盡快交片收錢的目的而完全照搬學校的意見,那這樣的制作單位是不負責任的,最終的成片也很難取得成功。
原因不外乎五個字:術業有專攻。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領導與老師擅長的領域是教育而不是影像創作。精于此道的是制作單位。
那么讓學校全聽制作單位的意見呢?顯然也不行。學校宣傳片畢竟是為學校服務的,無論制作單位怎樣與學校深入溝通、交換意見,真正理解需求的還是學校自己。
了解有哪些思維差異,并理解其原因,制定因應策略,成為制勝的關鍵。
1.“大而全”與“小而美”。
十余年的創作過程中,德駿文傳發現大多數學校都希望把自己拍得“大氣”,更希望依托所在城市大場景讓片子顯得“震撼”,而且想在短短的幾分鐘宣傳片里塞進去盡可能多的內容。殊不知,這樣反而喪失了學校的特色,讓自己的學校宣傳片淹沒在眾多的同質化影片中。
要想讓學校宣傳片脫穎而出,就必須緊緊抓住每所學校的特點,用藝術表現手法將其凸顯出來。而這些特點,往往是隱藏在一些美好的細節之中。
畢竟,只有北上廣深才是“大而全”的一線城市,其他絕大多數城市做“小而美”才是適合自己的發展之道。學校,也是這個道理。
2.“行政風”與“人文風”。
很多學校喜歡突出歷史上各級領導對學校關懷的照片或視頻素材,穿插校長、書記等校領導的講話。有時候對校領導出鏡的順序、數量都有嚴格要求。這樣的做法,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行政風格有余,而教育溫度不足。
德駿文傳更愿意賦予學校宣傳片以人文風格,讓學生和老師成為主角,講述他們的故事,用畫面和聲音去展現師生風采、描繪師生情誼,用真情實感來打動人心。
如果學校確實有重點宣傳管理層的需求,我們有一個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為校長、書記等校領導單獨拍攝紀錄片。
3.“金燦燦”與“白淡淡”。
“金燦燦”與“白淡淡”之爭的背后,是典型的審美差異。
金碧輝煌的文字出現已經有些年頭了。早在十多年前,企業宣傳片或者政府匯報片就喜歡使用金燦燦的三維立體字作為影片的標題。隨著扁平化設計的流行,三維立體字很少用了,但是金色的文字還是屢見不鮮。尤其是60后、70后的領導,特別喜歡金字。
金色的文字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不過關鍵得看金色與影片整體的風格、調性、色彩是否契合,不能濫用。
“白淡淡”并不一定指全白色的設計,而是泛指一種簡約、淡雅的風格,比較百搭,也比較安全,一般不會有違和感。
4.“大打補丁”與“一體成型”。
經常有學校會覺得宣傳片中的素材不夠多,不夠全面反映學校做過的事情、做出來的成績,所以還會要求把以前拍攝的陳舊素材也硬塞到宣傳片中。事實上,這些陳舊素材與宣傳片全新實拍的素材在分辨率、畫質上都很難匹配,就好像給一件新衣服打上五顏六色的補丁,結果形成木桶效應,拉低了宣傳片的整體制作水準。
而對于制作單位來說,最理想的情況莫過于嚴格按照事先撰寫的文案和分鏡頭腳本,所有需要的素材都通過實拍來實現,并且所得到的素材都與文案完美契合。這就是學校招生宣傳片創作中的“一體成型”。
時代在進步,審美也在不停地發生變化。這些思維差異來自于各方所處的角度不同,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當我們了解了思維差異的根源所在,努力去尋求最佳的平衡點,一定會有助于學校與制作單位共同創作出高品質的宣傳片作品。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10612.html全部評論
關注我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