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人大代表候選人公示板,把李佳琦推到了“學歷造假”的風口浪尖。
說事情不大,是因為隨著李佳琦團隊和南昌大學的澄清,風波已經迅速平息。不止是李佳琦,更多原本靠著接地氣起家的網紅,如今也經常面臨“翻車”的危險;與之相伴的是,網紅們越發謹言慎行,一如幾年前的明星。而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大概就像是最先感知到水溫變化的“鴨子”。感受到——明星消停之后,網紅正在漸漸成為“最危險”的職業。
01
我很想把李佳琦這次的應對方案整理打印出來,賣給網紅們傳閱。這次他差點踩上的幾個坑——以為他南昌大學畢業,結果高中學歷——個個都是大的。盡管很多網友都聽說過李佳琦上過南昌大學,但他本人確實從沒拿學歷說過事兒。唯一一次正面談到畢業學校,是為了給母校錄祝福視頻。于是完美避開“高學歷翻車”的陷阱,還體現了念舊情、有人情味的良好品質。嚴格來說是吹牛,比如你上了某名校的二級學院、合作辦學,就說自己是名校學生。而李佳琦的微博介紹中,嚴謹地標明了“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現在想收回這句話,像李佳琦這樣的大網紅,大概是經得起的。無論起作用的是個人品質還是團隊公關,他都躲開了輿論場上的任何一個隱形炸藥桶;
用網友的話說:“危機公關做的比明星還好?!?/span>現在但凡數得上的網紅,也同樣把各種“禁忌話題”牢記于心。哪怕不小心從旁邊經過,都要趕緊跳開幾步。兩年前我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網紅跟明星之間的鴻溝正在逐漸弭平。當時指的是影響力的趨同,開始上同樣的節目,甚至主動帶起文化和潮流。我之前關注過不少美食探店、教育等垂直領域博主,粉絲多則一二百萬,最少的只有二十來萬。截止到目前,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發展出了一套“保命”話術。那種專門去吃高端餐廳的,必強調“大家還是要結合消費能力,理性購物”;試吃時提到了別的餐廳,還會字斟句酌,防止掉進“拉踩”陷阱。
至于教育類博主就更小心了,地圖炮、學歷歧視都是攔路虎。
一不小心說句“就連xx學校都錄取不了”,簡直要后悔到要把舌頭咬掉。(誤)當然,也并不是笑話網紅在互聯網輿論大潮面前畏首畏尾。比如今年有好幾個全網狂歡的名場面,都圍繞著同一個關鍵詞——網紅的“求生欲”。反詐警官老陳跟人直播連線,意外連到了一個“西廠公公”;對方手足無措,并積極表示自己“今天什么都不干了,就宣傳反詐”,兩個人都漲了不少粉。也是其他品牌員工的“臨陣倒戈”“自發宣傳”,最能戳中大家的情緒。
無論是網紅們還是網友們,似乎都在把“如履薄冰”當作最該遵守行為規范。只不過方式有所不同,有人的求生欲體現為“避雷”,有人把求生欲玩成段子。
02
從“小作坊”登堂入室
現在,幾乎所有日常上網的人,都已經對這個局面習以為常。但稍一回望就會發現,在網紅行業剛剛露頭的時候,情況不僅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有人將2019年稱為“網紅元年”,這批從互聯網上“生長”出來的名人,第一次被大眾看見。
而他們之所以能從信息迷宮中脫穎而出,恰恰是因為“夠真實”“夠大膽”。明星公眾形象集體后縮,涉及個人形象的負面新聞盡量拖到已經沒人感興趣再公布;
正巧這時,網紅們帶著奇葩的發言、生動的私人生活、不管不顧的熱辣勁兒來了。
從一開始,他們就離“正確”“謹慎”十萬八千里。
因為互聯網的邏輯本來就是越出格、越獵奇,就越容易吸引眼球。
滿口“奧利給”的冬泳怪鴿、表情夸張五官亂飛的“韓美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只皺眉,但最終也不得不承認:“好怪,但確實有點東西。”
網紅博主們的戀愛、離婚故事撕到昏天黑地,也沒人拿著放大鏡評價他們“不夠正確”。
是什么變了?
一方面,隨著網紅產業真正成為互聯網顯學,曾經互不連通的小圈子被打破。
土味博主的“語錄”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口頭禪,知識博主也能因為幾個金句火遍全網。
耳帝曾經將移動互聯網時代形容為“一個個巨大的秘密王國,只在主流世界有不起眼的入口“;
網紅與受眾原本只是簡單的供需關系,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而如今,他們隨時可能被推向更大的池子,擁有流量的同時,也面對更多的不穩定性。土味主播因為談了一場“甜甜的戀愛”,受到年輕女孩們的熱捧;土味頂流“寒王”上個月被女友怒斥出軌。
原本活在“同溫層”的知識型網紅,不知道因為自己哪句話、哪個細節,就會被推向公眾的目光下,接受四面八方的審視。當風暴不可控,謹言慎行,也就成了最順利成章的選擇。另一方面,大眾對網紅的包容度,的確是在逐漸減弱的。
因為這個行業,幾乎已經收回了從底層長出的觸角。
“冬泳怪鴿”成了快手宣傳片里的主角,“韓美娟”做回韓佩泉,還參加了選秀;
他們似乎都從那個“野蠻生長”的世界里掙脫了。就好像是鄰居家那個有出息的孩子,再見已是相逢不相識。
于此同時,沒人再相信網紅也可以是普通人。
“要么是MCN公司扶持的,要么背后有專業團隊操刀。”
現在沒有團隊,那么成名了以后也會有。
支持網紅,以前像是支持有夢想的朋友,現在則是“讓我看看這又是哪個有錢人”。
當情感連接消失,網紅與他們的受眾間幾乎只剩下了冷冰冰的交易關系——
你給我想要的夢幻,我交出我的注意力。
每個普通網友都是挑剔的消費者,繃緊為自己貢獻的流量”維權“的那根弦;
網紅們當然只能做盡職盡責的導購,畢竟“賺了這份錢,就要承擔這份風險”。
03
互聯網只?!霸靿羯狻保?/strong>
所以我要說,網紅的“求生欲”說明他們的時代,已經正式進入2.0版本。尤其是,隨著明星在公共領域的進一步退場,網紅們已然成為最最顯眼的“出頭鳥”。曾經用在演員、偶像們身上的“消費者審視”,正在原封不動地落在這群所謂的流量新貴頭上;無論他們的粉絲是多是少,都同樣站在搖搖欲墜的鋼絲上。甚至某種程度上,網紅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比明星還要更甚。如果說后者還有或好或壞的作品可供傍身,那么大多數網紅販賣的不是自身形象,就是私人生活。
比如上個月再次鬧上熱搜的初代LU一絲,當年憑借“怒甩出軌男”打下了她獨立女性的江山。后來大家聽說她并沒又離婚,甚至后來的“年下男友”也是丈夫假扮的,又紛紛表示“下頭”。把自己當“商品”本身,能讓他們更加拉近跟粉絲的距離。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如今隨便一個網紅都要把“求饒保命”四個字掛在臉上;前車之鑒太多了,輪到自己往前走的時候難免要多看看腳底下有沒有坑。只是有點遺憾,這原本是比明星更接地氣、更生動的一種人。人們當然希望夢境永不破滅,但在真人身上尋找穩定、永恒不變的東西,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可悲的是,互聯網明明聚集了如此龐大、形形色色的個體,如今卻只剩下造夢這一個選項。就像“網紅”這頂帽子可能會掉到任何人頭上,但無論起點如何不同,他們終點卻已經注定。喪妻男人靠販賣“深情故事”獲得流量和收益,也因人設崩塌而遭遇反噬;老演員帶貨被罵“不務正業”,得到網友的廣泛同情后又迅速翻車為“賣慘”。
人人都在說選擇了成為網紅,就該承受被當作商品的代價。
可我只想說,無論這些例子里先“動手”的是哪一方,我都實在是厭倦了這樣的邏輯。
人與人之間也本該有思維的碰撞、靈魂的連接,或者哪怕一點點能夠超越“消費與被消費”的關系存在。如果網紅徹底成為了造夢、造人設的“流水線工廠”,我們也就不只是消費者,更是互聯網這張巨網下的“流量電池”。這么一看,大家樂于觀賞網紅們花式展現自己的“求生欲”,可能還是件好事。至少承認了他們也是人,只是在扮演一個人設,并希望他們盡可能“扮得像點”。那不如我們去試著期待,說不定某天虛擬偶像能夠解決這一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作者:指聽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5NDcyMA==&mid=2652004943&idx=1&sn=cece346854b601d0b97216b6cc49a65d&chksm=bd6bc9a08a1c40b689fa370de65ff87f08090a49f9efa66f2ad6f4039a647896fe189cdf83ac&mpshare=1&scene=1&srcid=1115TZDgehpUGjfxTFlxLvZP&sharer_sharetime=1636940672792&sharer_shareid=5270f92dd5cde9618684c616659aa5f8&version=3.1.18.6007&platform=win#rd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