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拍攝技巧
1、升降鏡頭
這種鏡頭技巧是指攝影攝像機上下運動拍攝的畫面,是一種從多視點表現場景的方法,其變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規則升降。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改變攝像機的高度和仰俯角度,會給觀眾造成豐富的視覺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則能增強空間深度的幻覺,產生高度感,升降鏡頭在速度和節奏方面如果運動適當,則可以創造性地表達一個情節的情調。它常常在用來展示事件的發展規律或處于場景中上下運動的主體運動的主觀情緒。如果能在實際的拍攝中與鏡頭表現的其他技巧結合運用的話,能夠表現變化多端的視覺效果。
2、鏡頭甩技巧
這種技巧對攝像師的要求比較高,是指一個畫面結束后不停機,鏡頭急速“搖轉”向另一個方向,從而將鏡頭的畫面改變為另一個內容,而中間在搖轉過程中所拍攝下來的內容變得模糊不清楚。這也與人們的視覺習慣是十分類似的,這就非常類似于我們觀察事物時突然將頭轉向另一個事物,可以強調空間的轉換和同一時間內在不同場景中所發生的并列情景。
甩鏡頭的另一種方法是專門拍攝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動影像鏡頭,再剪輯到前后兩個鏡頭之間。
甩鏡頭所產生的效果是極快速度的節奏,可以造成突然的過渡。剪輯的時候,對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過程的長度,應該與前后鏡頭的動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適應。
3、旋轉鏡頭
被拍攝主體或背景呈旋轉效果的畫面,常用的拍攝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沿著鏡頭光軸仰角旋轉拍攝;二、攝像機超360度快速環搖拍攝;三、被拍攝主體與拍攝幾乎處于一軸盤上作360度的旋轉拍攝;四、攝像機在不動的條件下,將膠片或者磁帶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轉,倒置或轉到360度圓的任意角度進行拍攝,可以順時針或者逆時針運動。另外還可以運用旋轉的運載工具拍攝,也可以獲得旋轉的效果。這種鏡頭技巧往往被用來表現人物在旋轉中的主觀視線或者眩暈感,或者以此來烘托情緒,渲染氣氛。
4、晃動鏡頭技巧
這種鏡頭在實際拍攝中用的不是很多,但在合適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技巧往往能產生強烈的震撼力和主觀情緒。晃動鏡頭技巧是指拍攝過程中攝影攝像機機身做上下左右前后搖擺的拍攝。常用作主觀鏡頭,如在表現醉酒、精神恍惚、頭暈或者造成乘船、乘車搖晃顛簸等效果,創造特定的藝術效果。
5、鏡頭推拉技巧
鏡頭的推拉技巧是一組在技術上相反的技巧,在非線性編輯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個而實現另一個的技巧。推鏡頭相當于我們沿著物體的直線直接向物體不斷走進觀看,而拉鏡頭則是攝像機不斷地離開拍攝物體。當然這兩種技巧都可以通過變焦距的鏡頭來實現這種技巧效果。推鏡頭在拍攝中起的作用是突出介紹在后面的影片中出現的起重要俄人物或者物體,這是推鏡頭普通的作用。它可以使觀眾的視線逐漸接近被拍攝對象,是逐漸把觀眾的觀察同整體引向局部。在推地過程中,畫面所包含的內容逐漸減少,也就是說,鏡頭的運動擯棄了畫面中多余的東西,突出,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某一個部分。
用變焦距鏡頭也可以實現這種效果,就是從短焦距逐漸向長焦距推動,使得觀眾看到物體的細微部分,可以突出要表現內容的關鍵。推鏡頭也可以展示巨大的空間。
拉鏡頭和推鏡頭正好相反。這是攝像機不斷地遠離被拍攝對象,也可以用變焦距鏡頭來拍攝(從長焦距逐漸調短焦距部分)。作用是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表現主體人物或者景物在環境中的位置。拍攝機器向后移動,逐漸擴大視野范圍,可以在同一個鏡頭內反映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二也是為了鏡頭之間的銜接需要,比如前一個是一個場景中的特寫鏡頭,而后一個是另一個場景中的鏡頭,這樣兩個鏡頭通過這種方法銜接起來就顯得自然多了。
鏡頭的推拉和變焦距的推拉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推鏡頭技巧上,使用變焦距鏡頭的方法等于把原來的主體一部分放大了來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場景無變化,只是原來的畫面放大了。在拍攝場景無變化的主體,要求連續不搖晃地以任意速度接近被攝影攝像拍攝物體的情況下,比較適合使用變焦距鏡頭來實現這一鏡頭效果。而移動鏡頭的推鏡頭等于接近被拍攝物體來觀察。在畫面里的效果是場景中的物體向后移動,場景大小有變化。這在拍攝狹窄的走廊或者室內景物的時候效果十分明顯。移動攝像機和使用變焦距鏡頭來實現鏡頭的推拉效果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因此我們在拍攝構思中需要明確的意識,不能簡單的將兩者互相替換。
6、搖鏡頭技巧
這種鏡頭技巧是法國攝影師狄克遜在1896年首創的拍攝技巧,也是根據人的視覺習慣加以發揮的。用搖鏡頭技巧時攝影攝像機的位置不動,只是鏡頭變動拍攝的方向,這非常類似與我們站著不動,而轉動頭來觀看事物一樣。
搖鏡頭分為好幾類,可以左右搖,也可以上下搖,也可以斜搖或者與移鏡頭混合在一起。搖鏡頭的作用使得觀眾對所要表現的場景進行逐一的展示,緩慢的搖鏡頭技巧,也能造成拉長時間、空間效果和給人表示一種印象的感覺。
搖鏡頭把內容表現得有頭有尾,一氣呵成,因而要求開頭和結尾的鏡頭畫面目的很明確,從一定被拍攝目標搖起,結束到一定的被拍攝目標上,并且兩個鏡頭之間一系列的過程也應該是被表現的內容,用長焦距鏡頭遠離被拍攝體遙拍,也可以造成橫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搖鏡頭的運動速度一定要均勻,起幅先停滯片刻,然后逐漸加速,勻速,減速,再停滯,落幅要緩慢。
7、移鏡頭技巧
這種鏡頭技巧是法國攝影師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中受到的啟發,設想用“移動的電影攝影機來拍攝,使不動的物體發生運動”,于是在電影中他首創了“橫移鏡頭”,即是把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向軌道的一側拍攝的鏡頭。
這種鏡頭的作用是為了表現場景中的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空間關系,或者把一些事物連貫起來加以表現。移鏡頭和搖鏡頭有相似之處,都是為了表現場景中的主體與陪體之間的關系,但是在畫面上給人的視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搖鏡頭是攝像機的位置不動,拍攝角度和被拍攝物體的角度在變化,適合于拍攝遠距離的物體。而移鏡頭則不同,是拍攝角度不變,攝影攝像機本身位置移動,與被拍攝物體的角度無變化,適合于拍攝距離較近的物體和主體。
移動拍攝多為動態構圖。當被拍攝物體呈現靜態效果的時候,攝影攝像機移動,使景物從畫面中依次劃過,造成巡視或者展示的視覺效果;被拍攝物體呈現動態時,攝像機伴隨移動,形成跟隨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創造特定的情緒和氣氛。
移動鏡頭時除了借助于鋪設在軌道上的移動車外,還可以用其他的移動工具,如高空攝影中的飛機,表現曠野時候的火車汽車等。其運動按照移動方向大致可以分為橫向移動和縱深移動。在攝像機不動的條件下,改變焦距或者移動后景中的被拍攝體,也都能獲得移鏡頭的效果。
8、跟鏡頭技巧
指攝影攝像機跟隨著運動的被拍攝物體拍攝,有推拉搖移升降旋轉等形式。跟拍使處于動態中的主體在畫面中保持不變,而前后景可能在不斷的變換。這種拍攝技巧即可以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可以交代物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以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物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日常拍攝常用技巧
1.我們經常看看器皿蘋果等水果的廣告,上面的水滴好象通人性,分布很合理,整得產品很起來很唯美,工匠們通常就是用無色鞋油或凡士林涂于表面,然后噴水,它可以防止水滴的滑落,而起定型水的作用。
2.看到一些的廣告,我們無不為它的里面的數菜的艷麗驚嘆,其實這樣的東西并不是精心培育出來的,只不過是從小菜場買來,泡了一下堿水而已。
3.我們經常看到碑酒的廣告吧,那碑酒視覺效果特棒吧,是不是很多人也試著拍過,就是沒有人家的好?認為是廠商特制的吧?其實只要在碑酒里加入適量的精鹽,那效果就來了。是不是想嫌它噴出來的泡沫不夠好,不要緊,專業人士的也不夠好,我們洗頭發的那東東的沫夠了吧?
4.切開的蘋果,拍了一張,切面就變色了?都來不及構圖,怎么辦,用鹽水泡一下,幾十分鐘,你總該構圖了吧?
5.為什么人家拍出的菜總是那么好看,我拍的拷鴨,我拍的名貴魚怎么就是那么的暗淡,好象不新鮮似的,那么的提不起人的胃口?那個職業攝影師在干什么?哦,他拎了瓶精制食用油,在往鴨魚身上抹呢,我們也試試,哇,色澤真誘人,口水掉了一地。
6.為何優秀的作品那光那影,那煙,怎么都那么唯美,人家的鍋碗,盆里的冒出來的熱氣怎么拍得那么清晰,唯美,專業人士就是厲厲,難道熱氣煙都要聽他的?是呀,因為它會利用干冰滴水,用管子吹煙,當然自己想要濃,就濃,要淡就淡,什么時候冒就冒,聽人指揮,想要它在那出現就在那出現,當然畫面要比別人的好,得獎也是必然的。
外景拍攝技巧
1、日景和夜景的拍攝
①.日景分為外景日景和內景日景。它的主要特點是以陽光和天空光為光源進行拍攝。
日景條件下拍攝,景物各部分的顯色性好,色溫也較高,攝像機的濾色鏡通常選擇色溫為5600K或5600K+25%ND兩檔進行,經過白平衡的仔細調節,可以獲得較好的拍攝效果。
外景日景以明亮的天空為背景,內景日景以明亮的門窗為背景,它們都以太陽光為光源,照度均勻,景物亮度高,在亮的背景的襯托下呈現出近暗遠亮的透視效果,景物的明暗反差較小;在刮風的天氣情況下進行拍攝時,應注意采用“正、斜面”方向拍攝。這樣能使風在畫面中得到充分表現,如搖曳的樹枝、被風吹動的樹葉等,能增強畫面的表現力。
②.夜景在電視片中的拍攝有多種效果,如外景夜景、內景夜景、月光、火光、燈光夜景等。通常,夜景的拍攝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真實的夜景中拍攝。這種情況下,攝像機白平衡的調節和濾色片的選擇應以在畫面中起主導作用的光源的色溫為主來進行調節;另一種方法是,在不少情況下,我們在白天進行模擬夜景的拍攝。為了創造出一種月色朦朧的感覺(效果),可選用3200K的濾色鏡,同時要注意縮小光圈,就能創造出一個逼真的夜景效果。另外,選擇周圍環境亮度較高的景物或者物體,或反光、有水面的地點,可以避免地平線以上漆黑一片,顯得單調死板。為了為主體創造一個真實可信的夜景氣氛,除在夜景畫面中有較大面積的暗幕以外,還要特別注意局部亮度的配置與處理。
2、日出和日落時的拍攝
日出和日落可分為太陽在地平線以下和太陽不在地平線以下兩種情況。
①.太陽在地平線以下時,光線的特點是天空還很亮。太陽剛要升起的光輝和太陽剛剛落下的余輝裝飾性地把天邊照亮,地面景物接受了大氣層中的云霞和天空中的反射光及散射光的照明,還保留著一定的層次。這時,光線的色溫較低,且不穩定,一般大約在1500K~2400K左右。天空的色調是變化的,靠近朝陽或夕陽處是較濃的橙紅色調,離太陽越遠,橙紅色調就越淡。色溫也是有層次變化的。這時,地面的景物與天空比較,兩者的明暗反差較大,不適合拍攝人物的近景和表現人物的神情及細部層次,可拍攝剪影。攝像機的濾色鏡可選用3200K檔,經白平衡調節進行拍攝即可獲得較好的效果。這段可用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
②.當太陽不在地平線以下時,若按此時的色溫來調整白平衡的話,一般選用3200K的濾色鏡,經白平衡調節后再進行拍攝。這樣拍出的畫面大量地增加了藍、綠信號的比率,結果是太陽變為白色,而不是旭日東升、霞光萬道,大大削弱了藝術效果;若我們直接選用5600K的濾色片,只要人眼看太陽時,不感覺刺眼,用攝像機直接拍攝,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
拍攝日出時,不容易找到5600K的白平衡調節光源,我們可以在頭的白天用5600K的太陽光或人工照明白平衡板調節好攝像機的白平衡,通過機內的記憶電池來保持(存)機內的平衡,第二天拍攝時,就不用再調了。
3、陰天和雨天的拍攝
陰天和雨天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對這兩種天氣下的拍攝就有不同的技巧。
①.陰天時,由于太陽被云霧遮擋,景物的照明主要依靠散射光,地面上沒有明顯的物體投影,景物的明暗反差較小,光線較為柔和,物體與景物的亮暗區別小。這種天氣下,藍色調占主要優勢,光線的色溫一般在7000K左右,較晴天的色溫要高,所以攝像機的濾色鏡應選5600K+25%ND檔,然后仔細調節白平衡,可以獲得較好的畫面效果。另外,還要特別注意陰天時的光線也有細微的明暗過度層次。太陽光線被大量散射后,物體表面的光線的入射角不明顯,但不會失去光線的方向性,首先,在陰天拍攝時,要注意前景的選擇,一般應盡量選用暗一點的前景,它能克服畫面灰、平的缺點;其次,要注意背景的選擇與處理,比如拍攝以人物神情為主的畫面時,要讓人臉始終處于畫面中明亮的區域,背景的色調要比人臉稍深一點,要盡量避開以亮的物體或天空作背景;第三,要注意控制景深。因為陰天拍攝時,光的照度低,人們往往把光圈開大,因此要注意控制好景深,必要時造成虛實變化,使畫面生動,表達效果好。
②.雨天時,室外光線屬于散射光的一種。在通常情況下,雨天中拍攝時,攝像機的濾色鏡應選用5600K+25%ND檔,有時,也可以選用5600K檔。在雨天拍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設法把雨襯托在晴的背景上,暗的背景是突出雨景的關鍵,如深色的樹叢、墻壁、人群等。拍攝時,要盡量使主體之后的背景靠近些,以突出雨景,并注意盡量避開大面積的亮天空。二是注意選擇和利用前景來加深畫面效果。因為前景給觀眾造成的心理感受近,我們在電視片中常見到的雨水滴落的房檐、水珠濺落的玻璃等就是這個意思。三是注意選擇像雨傘、雨衣等明顯的雨天造型工具,突出雨天的景色。四是要注意拍攝角度。
4、霧天的拍攝
霧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具有較高的光反射率,所以我們所見的霧是比較明亮的(注意不是透光率高),霧天的光線色溫偏高。基于上述特性,在霧景的拍攝中,濾色鏡通常選擇在5600K檔。在拍攝晨霧時,也可以選用3200K檔,經白平衡調節后再進行拍攝。進行霧景拍攝時,要注意畫面景物的選擇與合理配置,要盡可能多的展現畫面的遠近層次,在霧氣過大的情況下,這種選擇和配置是不可缺少的。
在表現霧景時,為避免畫面變得白茫茫一片,一般要選擇暗前景和暗背景,通過明暗對比來襯托出霧的形象。
由于霧的亮度較高,所以在拍攝時,要注意曝光量,尤其不要曝光過度,否則會使霧的形象“虛化”消失。另外,一定要注意光線的選擇。一般以逆光和側逆光為宜,并且一般不用自動光圈進行拍攝。
5、雪天的拍攝
下雪天,由于地面景物大多被雪覆蓋著,在陽光照射下反光率極高,超過了錄像磁帶記錄景物亮度的寬容度,所以,在拍攝雪景時,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控制好曝光量。同拍攝一般的景物相比,大多數情況下曝光量需減少1~2級光圈,有的還要更多,為此應使用手動光圈控制曝光,以畫面中的白雪影調層次為豐富時的曝光值為準。其次,攝像機的濾色鏡應選用5600K+25%ND檔,或者5600K檔。因為,大面積的白雪的色溫可達7000K左右,若選用5600K+25%ND檔,并仔細調節白平衡,可使所攝畫面獲得好的色彩還原;若選用5600K并調節白平衡,容易使所攝畫面產生偏藍的效果。當然,這也因攝像機的不同而異。
內容由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www.jgug.cn/news/1026.html全部評論
關注我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表評論